9月28日晚,导演刘欣、制片人梁军凯、影片剪辑师李楠携作品《蓝色防线》做客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一楼小剧场。本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学习实践部承办,是阔别校园八个月后的第一场映客会。
1部影片
电影《蓝色防线》剧照
影片放映前,制片人梁军凯简单地介绍了影片背景,以及电影的主角——杨根思部队,乍一提起这个名字,在场的大家都感到十分陌生,但当说到真人秀《真正男子汉》时,有的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刘昊然等人在节目中进驻的英雄连队。
电影主要记录了年至年中国赴南苏丹维和的故事,以年10月的七八交火为着落点,展现了中国维和部队的铁胆军魂。观影过程中,观众们的情绪起起落落,被影片的故事氛围所感染,轻松温情的日常会让观众脸上浮现出笑容,残酷危急的战争则让全场的心揪了起来。在影片接近尾声处,李磊和杨树朋两名战士的牺牲更是使剧院的氛围陷入压抑之中,此刻的现场,除了电影原声,隐约还能听到从观众席传来的抽泣声。
个小时的视频素材
剪辑师李楠与观众们分享影片制作过程中的难题
89分钟的观影过程后,导演刘欣、剪辑师李楠与大家分享了《蓝色防线》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如何剪辑整部影片的主要组成部分——个小时的视频素材。影片中年至年的素材全部来自维和步兵营内部的视频资料,是由保障排士兵付晓飞一手拍摄的。但由于拍摄者不具备专业的拍摄技巧,导致拍摄的视频碎片化与瞬间化非常严重,很难在其中找到表达层次与逻辑,对影片的制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制作团队在对素材进行初步摸底后,决定了想要聚焦的对象以及表达的手法,设计了一条拍摄线索。
2个时态、3条故事线
解决了素材的不连续性,难题又接踵而至。由于是纪录片类影片,“时空距离感”犹如一块巨石挡在团队面前。电影的主角年就已经结束了任务,而刘欣导演的团队则是在年上半年才联系他们进行了访谈、拍摄,这对于士兵们来说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所以在制作与交流过程中,拍摄团队能感受到明显的时空距离感。但是经他们的创作后,难题反而成为这部影片的设计亮点,使得在故事线的设计上有了明显的时空感,一条是新闻线索,一条是南苏丹的回忆线索,还有一条是基于现在时态去讲述那一段过往的线索。两个时态、三条故事线相辅相成,交织构成了这部真实而深刻的影片。
由于这部影片题材的特殊性,作为一部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大国担当的纪录片,大家无疑对它抱有更多的期望,因此在问答环节观众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影片制作上是否考虑一些面向国际的因素。对此,刘欣导演回应道,她和她的团队基本都有国外留学经历,所以他们最开始构思的也是一个比较偏北美的制作方式。在配乐上,也不像绝大多数电影所采用的贴片式配乐,而是邀请了一位配乐师从头根据电影场景来写配乐,又在布达佩斯进行了60人的现场交响乐实录。
1个原动力
导演刘欣现场解答观众提问
而在面对“军事题材”、“热血好哭”这些标签时,刘欣导演说到:“我们在做的时候没想这么多,想的就是要做一个好片子,把自己想讲的东西表达出来。”她认为,其实导演和维和军人有些相似,都会有很多不得已和需要压制自己情绪的地方,所以在见证维和军人的精神后她被深深触动,她在其中看到了个体与外在世界的冲突,而这也是她选择参与创作这部影片的原因。
最后刘欣导演说道:“如果想成为任何一个创作者角色,那内心一定要有不可不说的、不可不讲的东西,因为这种原初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动力,作为一个创作者,才让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坚持下来,不论是面临创作的困难,还是面临宣发的困难,自己能够平衡好,然后能够一直不松下这口劲,让片子能够做出来。”
记者
张敏媛
编辑
韩可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xzqh/1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