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印度尼西亚蒂博尼哥罗战争之卡窝克战役


起义初期,由于装备差,起义军主要采取游击战术,集中兵力攻打首都梭罗失败,受到重大损失。到年下半年,荷军加强了镇压力量,对起义军采取分化收买政策,起义的领导核心瓦解了,担负要职的封建主大量叛变,起义受挫,实力大减。年,起义队伍遭到接踵而来的失败。在艰难的战争环境中,蒂博尼哥罗带领起义队伍继续顽强地战斗。

(一)勃列列战役

由于荷兰人的要求,巴厘麻塘王派遣了强征得来的队伍前往爪哇,这些军队作战不力,经常一有机会就逃跑,这样的军队对于荷兰人说来毫无作用。

从巴利开往爪哇的第一批队伍八十五人,在船上进行反抗。这批队伍只有十三人在麦苏基登陆。其余的大多数在反抗中死亡了,若干人受伤;还有一部分跳海逃走。船员和监视队伍的士兵有许多被打死或受伤。

札巴拉古突士、巴迪和朱哇纳等地的甫巴迪被迫向荷兰殖民地政府供应士兵。从付给士兵款项的登记表可以看出,上述甫巴迪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拼凑成这些队伍的。

对于荷兰殖民地政府比较有作用的,除了安汶士兵之外,就是通常所谓“查燕斯卡尔”的甫吉斯士兵了。荷兰殖民地政府究竟用什么手段使原先强烈反抗荷兰的许多甫吉斯人(第一次坡尼战争刚结束)参加荷兰军队,这个问题还没有人硏究过。

一般地说,荷兰军队中由印度尼西亚人组成的队伍作用极小,因此荷兰军队的力量愈来愈弱。

明诺列的荷兰军队被迫转移到沙德干。这个地方受到了蒂博尼哥罗部队的包围和攻击。从日惹派往卡里争京的援军无法防守,转移到贝商安。后来荷兰派遣军队进攻蒂博尼哥罗军队集中的地区特拉燕。蒂博尼哥罗军队转移到查慕斯,以后又放弃了这个阵地。

后来蒂博尼哥罗军队又克服了勃列列,击退了荷兰和莽古尼哥罗军队的进攻。

在葛都的蒂博尼哥罗军队继续进攻荷兰军队,使得许多荷兰军官和士兵死亡或疲惫不堪。荷印政府派遣军队到庚邦阿隆,这是蒂博尼哥罗部队在葛都战区指挥部的所在地。指挥部采用通常的战术,转移阵地。

年6月9日,大批的荷兰军队从日惹开往勃列列,企图夺取该处的堡垒。蒂博尼哥罗极力保卫这座堡垒,他认为这堡垒非常重要。荷兰人在付出惨重伤亡的代价以后才夺得这座堡垒。荷兰人侵入之后大肆屠杀。根据卡朗安耶尔甫巴迪的记载,荷兰人灭绝人性地屠杀蒂博尼哥罗的士兵。

5月间从吧达维亚回来的德科克决定进攻蒂博尼哥罗驻札的地方德克梭。荷兰军队从几方面向该地进发,在途中屡次同蒂博尼哥罗军队发生战斗。荷兰人已经不敢相信能够逮捕蒂博尼哥罗和邦格兰们,荷兰军队此行的目的只是想逮捕“叛变分子”首领的妻子。但是要逮捕邦格兰们的妻子是不容易的,因为她们居住的地方非常秘密。(率领她们的是年老已不能参加作战的邦格兰莽古甫美)。

荷兰军队在7月初进入德克梭地区。在勃罗科河以西的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德克梭失守。蒂博尼哥罗和他的叔父邦格兰卡北依离开那个地方,转移到卡玛尔。后来这个地方又失守,大本营乃迁往勃罗科河以东的斯查蒂。

蒂博尼哥罗从斯查蒂到科德安附近的勃列佐,以后又到班杜德。班杜徳受到荷兰人三面包围。蒂博尼哥罗转移到卡苏兰。申托持号称阿里巴沙勃拉威罗迪尔佐,是茉莉芬甫巴迪拉登朗科勃拉威罗迪尔佐的儿子,这位甫巴迪以前曾经反抗丹德尔斯。申托特进攻范兴率领的从两方面开来的军队。根据范兴的估计,蒂博尼哥罗是在格精安。两支荷兰军队向该地进发,蒂傅尼哥罗和他的队伍逃跑。根据蒂博尼哥罗的记载,逃跑的倒是范兴自己。

7月30日,蒂博尼哥罗军队对从巴拉斯开往登柏尔护送两名新的苏丹代表、若干邦格兰和杜孟公的荷兰军队发动进攻。蒂博尼哥罗军队不知道在荷兰军队中有马打蓝的邦格兰。结果邦格兰慕尔托宁格拉持、邦格兰巴努拉尔及其他若干邦格兰、杜孟公被杀死。如果蒂博尼哥罗军队知道荷兰军队中有马打蓝的邦格兰慕尔托宁格拉持等就不致被杀,因为他们对于马打蓝诸王的后裔是非常尊敬的。蒂博尼哥罗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伤心,叫人礼葬邦格兰们。

蒂博尼哥罗决定调动他的军队进攻莽古尼哥罗军队防守的日惹地区,那时荷兰军队是在北部平原和勃罗科河以西。德科克上将知道蒂博尼哥罗的用意,因此派遣军队往援莽古尼哥罗,然而已经太迟了。8月2日莽古尼哥罗的军队被蒂博尼哥罗消灭了。从此以后,莽古尼哥罗已不怎么能援助荷兰军队了。由于莽古尼哥罗军队的被击败,日惹以西的地区从婆罗浮屠一直到南部海岸都落入蒂博尼哥罗手中。此后蒂博尼哥罗的势力日益扩大,屡次打败荷兰军队(最大的战斗发生于班都尔附近、格基宛和德朗固)。整个日惹(除了首都和若干地方)和梭罗以西地区一直到首都附近(加拉登除外),全被蒂博尼哥罗占领。

荷军大本营向特派专员建议恢复苏丹斯甫原职,使蒂博尼哥罗的随从者不致愈来愈多,使帮助蒂博尼哥罗的邦格兰们更有可能回到日惹。迪贝斯承认同苏丹协商“几乎是”为维护荷兰殖民地政府荣誉的“唯一途径”。

苏丹斯甫是被英国人放逐于槟榔屿的,后来被移交给荷兰殖民地政府,流放安汶。在蒂博尼哥罗战争爆发之前,荷兰殖民地政府已决定允许他回到爪哇。战争爆发时,他到达泗水,被监禁在堡垒中。后来他被带到吧达维亚,住在船上。荷兰殖民地政府同他的会谈是在船上举行的。

9月21日,阿莽古甫握诺二世恢复了王位。但是这件事情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蒂博尼哥罗并没有屈服,因为他所反抗的并不是日惹苏丹,而是荷兰人。谁坐在日惹的宝座上对他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因此尽管他的祖父已经恢复苏丹的职位,他还是继续抗战。其他邦格兰的态度也是这样。

由于奇阿依摩佐的敦促,蒂博尼哥罗决定进攻梭罗。

这时申托持日益著名,大概已经率领军队,尽管是和另外一位将领巴沙务斯曼共同率领的。蒂博尼哥罗在自传中对于各时期的军队领导叙述得不淸楚。我们从他的自传中所能知道的只是:勃列列战役之后,邦格兰诺托勃罗佐和佐约尼哥罗接替了格尔托崩阿拉珊的职务,他们似乎是邦格兰卡北依的部下。后来(时期不能肯定)邦格兰诺托勃罗佐和佐约尼哥罗为阿里巴沙勃拉威罗迪尔佐(巴沙依曼卡甫杜尔卡美尔申托特)和(阿里)巴沙务斯曼所代替。

蒂博尼哥罗率领军队前往巴章地区的摩佐。奇阿依摩佐的兄弟哈珊北沙利占领梭罗南部的墨囊。蒂博尼哥罗离开了摩佐,把大本营迁往苏科列佐。邦格兰诺托勃罗佐占领巴基,巴章队伍则夺取卡窝克,这地方距离梭罗仅六“巴尔”(一巴尔等于1.5公里)。荷军和梭罗军队前来进攻,迫使哈珊北沙里率领的巴章曼隆两支队伍后撤。蒂博尼哥罗派申托特和巴沙务斯曼进攻荷军和梭罗军队。上述两位将官率领甫尔基约、苏罗约、贝尼力克和谭多摩等队伍同敌军发生遭遇战。战斗发生在卡窝克西部地区。荷兰军队失败,撤回梭罗。

(二)蒂博尼哥罗前往勒佐梭

10月15日,荷军和梭罗军队的第二次进攻取得了成果。蒂博尼哥罗军队虽然在卡窝克地区顽强战斗,但抵挡不住荷军大炮的进攻。蒂博尼哥罗在战场上受伤,坐轿子前往勒佐梭。

从蒂博尼哥罗自传中的叙述可以淸楚地看出,他后来懊悔进行上述的大规模战斗,懊悔放弃通常采用的避免同荷兰军队作大规模战斗的战术。那次大规模战斗是由于奇阿依摩佐竭力劝促才进行的。邦格兰卡北依、申托特和巴沙务斯曼都不赞成。看样子,自从在卡窝克地区打了败仗之后,奇阿依摩佐对于蒂博尼哥罗的影响就开始减弱了。

荷兰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在德朗固和新柯沙里建成堡垒。

在葛都战区,荷兰人说服了邦格兰莽古迪宁格拉特和他的两个兄弟邦格兰苏尔约马打蓝和勃朗韦托诺从蒂博尼哥罗方面退出来了。

尽管邦格兰莽古迪宁格拉持停止战斗,但是到年12月底和年1月初,葛都的战火又燃烧起来了。

年上半年在中部战场的战斗中心是在查蒂阿囊地区。葛都的战火继续燃烧,列托克和万由马士的情况也是这样。

这时从荷兰派来的新军到达了。以后的事实表明,这支军队所起的妨碍作用比援助作用更大,有许多士兵死亡或受伤。

这时迪贝斯和德科克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了。迪贝斯要德科克把军队的领导权移交给别人(范兴上将),但是德科克宁愿留在战场上,远离迪贝斯。荷兰政府知道迪贝斯和德科克之间的矛盾之后,下令德科克尽速回荷兰接受国王的命令,再回到吧达维亚协助迪贝斯一段时间,然后升任总督。

德科克深深地感觉到,由于“叛乱”尚未被肃淸,荷兰政府对他是不满意的,因此他宁愿留在战场上,而不愿回荷兰然后升任总督。迪贝斯催促他赶快启程,德科克回答说,情况还不允许他离开。德科克要维护自己的上将荣誉,要指挥军队直至得到胜利。

那时德科克的确已经开始相信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因为邦格兰诺托勃罗佐(莽古宁格拉特的兄弟)和邦格兰斯朗(上述邦格兰的叔叔),已同荷兰人举行谈判了。

7月间,荷兰人开始在科达格德建立堡垒。蒂博尼哥罗军队进攻正在建筑堡垒的荷军,但是它虽然使荷兰军队大批死亡,仍未能把科达格德夺过来。

荷兰方面好几次试图同蒂博尼哥罗进行谈判,都失败了。8月间,通过一个英国人和一个阿拉伯人的媒介又试图同蒂博尼哥罗建立联系。他们通过一个邦格兰的中介,写信给奇阿依摩佐。结果奇阿依摩佐、邦格兰卡北依同上述的英国人、阿拉伯人会见了。迪贝斯动身到沙拉笛加,以便出席会谈。

荷兰殖民地政府愿意任命蒂博尼哥罗为宗教首长或国王。荷兰使者在提出殖民地政府的建议之前,先证询蒂博尼哥罗的愿望。奇阿依摩佐回答说,蒂博尼哥罗的愿望是提高伊斯兰教的地位。蒂博尼哥罗的自传表明,他所要求的是做宗教首长,有权按照伊斯兰教的法律审判欧洲人。荷兰使者回去了。以后的谈判通过函件进行,后来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谈,但是没有结果。战争又开始了。

结语:

卡窝克战役之后,蒂博尼哥罗愈益不喜欢奇阿依摩佐了。看来奇阿依摩佐同荷兰使者的会谈使得他愈来愈考虑他同蒂博尼哥罗的关系。看来他自己想做“宗教首长”。大本营曾经讨论国王和宗教首长的权力问题。奇阿依摩佐曾经坦率地询问蒂博尼哥罗喜欢什么:掌握王国统治权还是取得宗教首长的地位。蒂博尼哥罗大怒。他说,奇阿依摩佐想取得像苏南基里一样的地位。他又说,奇阿依摩佐只能从他那里接受意旨行使职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xzqh/125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