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关于外语学习中考试与实力


关于外语学习中考试与实力之关系

谈到英语考试,广大师生与家长们无不闻之色变。的确,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得经历很多重要的英语考试,一考定终身的故事都听说了不少。敢不敢想象自己高考英语成绩低下的后果?我们有些人可能大半辈子都摆脱不了英语考试,比如教授和工程师们,英语考试一直要到评正高职称才算完。我曾经当过某单位中晋高职称的评委,专门负责外语能力的口头验证,而且口头问答的时候现场有上百双眼睛在看着、上百双耳朵在听着。很多想晋高级职称的人英语口语只会“Mynameis...…”,真不知笔试是怎么混合格的。象我这样英语专业出身的人,那就更惨了,初晋中和中晋高、高晋高还得考第二外语,有些单位还组织答辩,答辩时还要当场用二外进行口语交谈。外行人以为:“你们英语专业的人,学二外不是容易得很!”他们真以为各门外语如同蛙泳、蝶泳、仰泳和自由泳的差别一样?游泳者可以轻松变换几种泳姿?

我大学本科与读研时学的二外是法语、初晋中笔试考的是日语、中晋高笔试考的是朝鲜语(韩语)。在中晋高要求答辩时用二外交谈,可是当时我所在的单位除了我以外再没人懂朝鲜语(韩语),职称评委小组组长只好打“我们学院再没人懂朝鲜语了,你还有其它外语可以选择吗?”我回答道:“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或者意大利语也行啊!”组长问了一圈,说是有位教授会一点法语,再问:“答辩时你用法语可以吗?”我乐了:“好啊!”

提起法语我就两眼放光,因为我读本科时学了一年半、读研究生时又学了两年法语(最后一次考试是笔译《情人》第一章),还带过法国旅游团、为来访的多哥陆军参谋长做过口译,闲来无事我就读法语小说和欣赏法语影视。答辩时,我一激动,法语就更加滔滔不绝,反正比考我的教授那只言片语的法语强太多。所以,我对于外语考试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作为18年的高校英语教师,我对各种题型烂熟于心,对试题设计和阅卷老师的心理也很了解。为了与时俱进,我还研究了新东方的应考宝典。记得以前有位名叫“苏丹”的女生到新西兰留学,在预科班里准备雅思,两次都栽在英语作文上,只好借回到桂林之机找我补习了一星期,再返回新西兰后一次通过。正是由于我清楚老师们的思路,明白他们想测试的是什么,因此我就对症下药把有嫌疑出现在将来考试中的要点贯穿于整个教学或辅导中。在发帖示范课里我已经简要展示了平时输入时应该重视的动词短语搭配,比如takeon,takein,takeout,takeup,takeover,take……。这些语法现象可以偶尔集中一下,但更重要的是分散于学习过程中,因为谁也不可能一下子记牢十几甚至几十个搭配形式。老师不能仅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理解和翻译课文,还要提纲挈领地仔细分析与讲解词汇(尤其是动词短语和介词)的使用,使学生在提高实力的同时还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内容不能指望学生们靠自学独立解决。实力与成绩并不冲突。具有出色的实力,必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教过与辅导过的学生可以证明这一点。要注意的副作用:我教出来的学生很可能英语考得很好而其它成绩不够理想,比如Michael,但那就不能怪我了。Hkhawaii

Bravo!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rdmz/97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