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在这座古老伟大的城市里,传奇是最不值得一


“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

在土耳其著名作家帕慕克的笔下,“忧伤”是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Istanbul的代名词;莫言则评价说,在天空中冷空气和热空气交融会和的地方,必然会降下雨露;海洋里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方会繁衍鱼类;人类社会多种文化碰撞,总是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世界上拥有如此多面向的城市并不多,更难得的是她糅杂了欧洲和亚洲的文明,将所有元素打碎并重组,如一个缤纷的万花筒幻境。

这座世界上唯一一座横跨两大洲的城市,是我们的幻境,却是他们的真实。

若你听闻过鼎鼎大名的《东方列车谋杀案》,那不如让我们回溯时光,到故事最开始的锡尔凯吉车站,迈出了解伊斯坦布尔的第一步。

建于年的锡尔凯吉车站,其建筑为红砖和彩色玻璃,充满了土耳其新艺术派的独特风格。

火车站的大厅已被改成了礼堂,当夜晚降临,舞者们便身姿轻盈地跃入其中,用曼妙的舞步开始旋转,带着在时光中永不停歇的欢乐。

东方快车从这里驶出后,将穿越城墙一路向西,据说当年为了配合列车的通过在城墙专门凿了一个洞。而这牢固坚韧的城墙,见证了十字军的东征、东罗马帝国的陷落,如今依旧昂首挺立,注视着这座城市。

回溯历史,伊斯坦布尔的主基调,是由东罗马帝国初定的。拥有绝佳视野的加拉太塔GalataKulesi,是他们留下的城市见证。

这座灯塔最初是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在年修建的灯塔,用木头建造,后来在十字军东征时被焚毁,直至年由热那亚人用石料重建复生。

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塔还曾身兼数职:警卫塔、监狱、天文台……一千多年以来,任凭周围的环境沧海桑田,它却永远如沉默的哨兵,为伊斯坦布尔尽忠职守地站岗。

东罗马帝国留下的遗迹还不止于此,伊斯坦布尔拥有的建筑之丰富,令人讶异,如地下水宫这样独一无二的建筑,你可能再也无法在其他城市邂逅。

耶莱巴坦地下水宫BasilicaCistern是伊斯坦布尔的地下宫殿中规模最大的。水宫建于公元年,最早是作为拜占庭宫廷的水源储备之用。

水宫内部,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两旁的路灯散发着昏暗的光线。行走其中,奇异之感漫上心头,你几乎就要相信这里确实如人们所说一般囚禁着女妖美杜莎。

但这座城市最奢华的宫殿,却是同“伊斯坦布尔”之名一同响彻整个西方世界的托普卡帕宫TopkapiPalace。

坐落在“皇宫鼻”上的托普卡帕宫,面对着广阔的马尔马拉海,睥睨着它繁盛的帝国,就似乎奥斯曼帝国从未陨落。

自从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伊斯坦布尔不久,就建造了这栋华丽至今的宫殿,此后每一位苏丹都居住于此,也是帝国真正的心脏。

在全盛时期,包括嫔妃、皇子、侍女、宦官和仆人在内,共有余人在托普卡帕宫中生活,每日络绎不绝的从海的对岸驶来,于此靠岸,人声鼎沸、摩肩擦踵,书写着帝国的传奇。

这里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博物馆,珠宝、服装、家具、毛毯,以及中国的陶瓷、玻璃……它完完全全地再现了奥斯曼帝国贵族们的世俗生活,那是和在清真寺中所见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当你走到第四庭院的尽头,倚靠着露台,看到依旧繁忙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广阔湛蓝的马尔马拉海的时候,一切语言都显得如此苍白,只能轻叹一声,将这无与伦比的美装进记忆……

在伊斯坦布尔,宫殿是皇宫贵族声色犬马物质享受的集中体现,而清真寺和教堂却是窥探伊斯坦布尔人精神世界的永恒殿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Sophia建于东罗马帝国时期,它见证了政教与世俗力量的相互崛起、彼此争夺和最终的胜利,并铭记了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时、它如何被改为清真寺的回忆。

如今,这里作为博物馆向世人开放,无论是谁,都将先被那无与伦比的外形所震撼:湛蓝的天空下,巨大的圆顶、高耸的石柱、耸立的宣礼塔、厚重的砖石……年的岁月未擦去其风华一分,它孤傲一如最初降世的模样。

穿过皇室之门,抬头仰望《圣母和圣婴》的画像,想象当年东罗马历代国王在此加冕的庄重与荣耀,时间好似一刻也未曾湮灭。

这里留存太多的辉煌与故事,以至当你离开时,会在恍惚中遐想,这样一座气势恢宏、结构繁复的伟大圣殿,究竟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

蓝色清真寺不仅是游人流连忘返之地,也是信徒日常祷告之所。对伊斯坦布尔来说,这座清真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建于旧王宫之上,并与艾哈迈德广场另一端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相对,这似乎宣示着一种全然的、纯粹的胜利。

这座建于17世纪的清真寺,被认为是奥斯曼古典建筑的最后一个经典之作。它的外观庞大而优雅,内里贴满了蓝彩釉瓷砖,当你脱鞋、戴上头巾进入其中,或许会疑心自己走入了星空。

蓝色清真寺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拥有六根宣礼塔,清真寺宣礼塔的数目通常为1、3、5后有增加,而各地的宣礼塔数目不能超过圣城麦加的大清真寺的5根,蓝色清真寺六根宣礼塔是史无前例的。

肖恩·希恩曾将伊斯坦布尔描述为“扩大版的威尼斯”,除却两座城市共通的一个伟大帝国落寞的辉煌外,最重要的便是与水的缘分。

苏莱曼清真寺旁的天然良港金角湾,渡轮如往昔般在两岸穿梭,只不过如今里面的不再是繁忙的仆人、官员、贵族,而是前来追寻往日一缕遗梦的游客。

加拉塔大桥上依旧熙熙攘攘,整齐排列的鱼杆日复一日在阳光下静待着鱼儿上钩,时光仿佛从未流逝。

“在伊斯坦布尔这样一个伟大、历史悠久、孤独凄凉的城市中游走,却又能感受大海的自由,这是博斯普鲁斯海岸之行令人兴奋之处。”

用“呼愁”感叹城市命运的帕慕克,却在面对大海时,也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当轮船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顺流而行时,你的右侧为亚洲海岸,左侧为欧洲海岸。

海鸥飞翔,碧波荡漾,所有历史的沉重,化作了此刻无垠的蓝天与翻滚的海浪,你仿佛在这个瞬间,真正领悟了繁盛与凋零的往事如烟。

这是一座活着的城市。他可能疲惫,可能落寞,可能忧愁,但却拥有令人赞叹的生命力。独立大街IstiklalAvenue行人和电车繁忙穿梭,街角飘散的咖啡香提醒着人们土耳其才是咖啡的故乡。

仿佛令人置身《一千零一夜》的大巴扎集市EgyptianBazaar,在经典的土耳其拱顶笼罩下,迷宫一般的大巴扎数公里阡陌交错的通道被五颜六色的商品填满。

游客们热衷于在这里寻找原汁原味的伊斯坦布尔,金银首饰、皮毛、地毯、灯饰、香料……在迷宫般的大巴扎集市里闲逛,仿佛进入了阿里巴巴的藏宝洞,容易忘掉时间,迷失自己。

街角无处不在的猫,露出肚皮懒洋洋地晒太阳,若你愿意,便能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他们对猫的喜爱,和曾经伊斯坦布尔作为世界重要港口,那些猫轻盈地从不同国家船上跳下安家的故事。

连游客眼中肃穆庄严的清真寺,在本地人生活中,也成为社交和休闲的场所,更别提那些懒洋洋在街上游荡的本地人,时光在他们的生命中似乎长到用不完……

说到底,“呼愁”是沉浸历史的文学家给它的名字,但“真实”却是他们永不止步的日常生活。

这座城市有时像一位披着华美长袍的贵人,口中吟唱忧伤的调子,他的眼神看向远方,穿越时光,看向那永不回头的昔年。但它有时又像是正在做祈祷的每一个平凡的人,有血有肉,有此刻的虔诚,也有彼时的灿烂笑容。

这是一座血脉无比高贵与绵长,又是如此市井与世俗的一座城市,无愧于“伊斯兰世俗之光”之名,并显露了人们所能想象的所有梦境之瑰丽与辉煌。

近/期/热/门

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rdmz/73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