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英国历史沿革第三十二期


白癜风的药 https://m-mip.39.net/m/mipso_4688851.html

汉诺威王朝历程

(一)汉诺威王朝是于年-年间统治德国汉诺威地区和在年-年间统治英国的王朝,由于在英国本土中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嗣成活至成年,但斯图亚特家族一位公主嫁到德国汉诺威,她的后裔因此拥有英国王位继承权。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而在年安妮女王驾崩。根据《嗣位法》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英王乔治一世。自此斯图亚特王室男嗣对英国的统治正式终结,改由斯图亚特家族女儿后裔的汉诺威王朝统治。汉诺威王朝是德意志布朗史维希王朝的分支之一,因此又称为布朗史维希王朝汉诺威分支。汉诺威王朝和布朗史维希王朝的前身,都是韦尔夫王朝,母系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公爵狮子亨利,但实际上韦尔夫家族的父系祖先来自意大利的艾斯特家族,而亨利的幼子威廉成为吕讷堡公爵。布朗史维希王朝吕能堡分支经过多年发展后在年成为汉诺威选侯国,自此以后王室人员以国为姓氏,改称为汉诺威分支,亦即是汉诺威王朝。巴伐利亚公国是中世纪的南德意志邦国,早在6世纪建立,一直延续到年巴伐利亚王国建立为止。公国历经阿芝诺芬家族,韦尔夫家族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统治,一直是德意志南部的重要邦国。

(二)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委任布朗史维希-吕能堡公爵为第9位世袭选帝侯,是为汉诺威选帝侯,以增加哈布斯堡王室成员当选皇帝的胜算机会。自此以后布朗史维希-吕能堡公爵及其后代便以封国为姓,改姓汉诺威。自年起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入主英国兼任英王,汉诺威和大不列颠以及爱尔兰结成共主邦联。而汉诺威选帝侯国在年被法军占领,直至年拿破仑倒台后,汉诺威在列强同意下被升级为王国。年10月维也纳会议上决定为了给予英国国王在德意志事务上的发言权,决定将汉诺威选帝侯国提升为汉诺威王国,并与英国组成共主邦联。但这个共主邦联很快瓦解,当年英王威廉四世驾崩后,英国王位传给血缘关系较近的侄女肯特郡主维多利亚。不过却因德意志地区施行错误的引申萨利克继承法的内容,禁止女性继承王位。维多利亚三伯父的汉诺威君主宝座,传给她的五叔坎伯兰公爵,但此时普鲁士已经开始密谋统一德国的大业。年普奥战争期间普鲁士突然派兵占领汉诺威王国,并改编为普鲁士的一个行省,汉诺威王国灭亡,从此英国王室与德国成了世仇。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后裔被逐离英国。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和安妮陆续继位,但不幸地二人驾崩后都无存活子嗣可继承王位。在安妮女王长子夭折后,英国国会为避免英国王位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若年权利法案中所规定的继承人全部无子而亡后,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即斯图亚特家族女性后裔的汉诺威选帝侯夫人苏菲亚和她的新教后代继承。

(三)这部法律令当时在英国王位继承序列头50名的王室成员都失去王位继承权,虽然法案导致数次因王位争端而起的冲突,但位于王位继承序列第52名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最终于年继位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直至年驾崩。而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于1年合并,组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远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位时期英国开始实施对外扩张政策,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殖民疆域达致最广,也曾一度是全球唯一的工业化强权。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其长子爱德华继位,由于爱德华冠父姓让汉诺威王朝在英、印等地的统治正式结束。年英国女王安妮逝世后没有后嗣,为了寻找一位新教徒的国王,议会请了安娜的表兄、母系祖先来自英国王室斯图亚特家族的德国汉诺威侯选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也是英国王室日耳曼血统的开始。当年54岁的乔治很不情愿地离开位于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前往泰晤士河边的伦敦参加加冕仪式,他在位1年都不曾将英语学通。由于对英语的掌握非常有限,这位曾经的“英国国王”与大臣都是用欧洲的贵族语言法语进行交流,不能亲自主持也很少参加内阁会议,这使得内阁首相的作用开始变得突出起来。不仅如此乔治一世作为统治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德国度过,年他告别人世,长眠于德国。乔治一世使英国王室从此有了日耳曼血统,也使他的子孙们有了扯不断的德国情缘。他的儿子乔治二世和父亲一样继位后仍经常出没于汉诺威,还在52岁的时候找了一个德国情妇。

(四)与祖辈父辈不同的是乔治三世在英国出生并接受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执掌英国王位期间他倒是从没访问过汉诺威,但却娶了一位德国公主做王后,乔治四世则为了得到国会协助还清巨债迎娶了德国表妹卡洛林。乔治三世的孙女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由她而开始一个新的朝代,即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但这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恰恰相反的是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科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年她嫁给她德国的表哥萨克森-科堡-哥塔家族的阿尔伯特王子,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给日后的德皇腓特烈三世,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就是后来“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但据近年来逐渐解密的官方文件显示,爱德华八世离位的主要原因是“美人”沃利斯·辛普森支持纳粹使英国无法面对美法盟国,在放弃王位后温莎公爵年还在慕尼黑会见阿道夫·希特勒。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对温莎公爵夫妇的亲纳粹倾向非常担心,在夫妇俩流亡国外的日子里英国和美国的情报部门都曾对他们的行踪进行监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嫁多半血统为德国人的菲利普伯爵,这位伯爵不仅能说流利的德语,而且与德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在德国上过一年学,他的4个姐妹全部嫁给德国人。

(五)来自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塔家族的英国王室在多年前就曾宣布具有日耳曼血统,直到20世纪开始前英国王室都一直在德国贵族中寻求伴侣,和亲政策对他们来说不但不陌生,而且可说是王室生存的一种方式。但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作为却让他们有失体面,于是开始在姓氏上改头换面,并对血统的问题谨言慎行。一战时英国民间反德情绪强烈,英伦三岛上的人们痛恨所有带有德国印记的东西,甚至包括面包。为了表示对德皇维廉二世的讥讽和不恭,英国人将Wihlelm的昵称Willy用作口语上指称男性生殖器的某一部位。英国王室对血统的说辞也变得小心翼翼,为了体面也为表示与臣民共同反对德国的决心。英国王室认为有必要寻找出一个正宗英国的姓氏,年英王乔治五世就宣布放弃家族名字中“萨克森-科堡-哥达”一节,使用英国化的“温莎”作为姓氏,温莎王朝从此开始。而温莎这个姓氏来自于他们的老祖先法国诺曼公爵在英格兰东南修建的温莎堡,到了他的儿子乔治六世在位时(-年,更是不惧德军轰炸呆在白金汉宫,表现出与德国的疏离。他的妻子伊丽莎白二世一生都未能改变对德国的某种敌意,并且一直以法兰西贵族血统而自豪,直到临终她也没有改变把德国人称为“匈奴人”的习惯。

(六)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辉格和托列两党进行长期争权夺利的斗争。年汉诺威王朝入主英国,辉格党取得长达60多年的政治优势。在沃波尔任内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枢密院发展成内阁,内阁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沃波尔实际是英国第1任首相。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议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扩大。~年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屡开战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政府在~年期间积极组织并参加反法联盟,在整个18世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在国内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奖励该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该国工商业发展,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产的变革提供前提。18世纪后半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并开始使用机器,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变革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17年织机中开始采用飞梭,60~70年代纺纱机普遍采用。80年代蒸汽机投入使用,随着蒸汽机采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各部门。

(七)19世纪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大机器生产在纺织业中已占主导地位。英国从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至此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改变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西北地区兴起一批工业大城市,人口也向那里集中。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1个工业强国,工业革命造就两个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成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工业革命的勃兴,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渐渐壮大,他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权利。18世纪60~70年代围绕威尔克斯和《北不列颠人报》事件,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抨击国王的专横和议会的腐败。他们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取消“衰败选区”,扩大选举权,在议会中增添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的主张受到为乔治三世国王(0~在位)所不信任的辉格党贵族的支持,辉格党人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末在法国革命影响下下层人民群众掀起争取改革的运动,他们希望获得参政权以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并对后来的改革作出重大贡献。年在各阶层人民压力下辉格党格雷政府提出议会改革法案,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年6月改革法案经议会两院通过,国王批准成为法律。年第1次议会改革法稍稍调整扩大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开始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议会改革未给工人带来任何好处,他们为争取普选权进行新的斗争,宪章运动兴起。

(八)年伦敦工人协会提出《人民宪章》,要求按民主原则改革议会,年成立全国宪章协会。、和年宪章派在全国掀起次群众性的向议会请愿运动,在请愿书上签名者达数百万人,但请愿书都被否决,运动被镇压。年以后运动转入低潮,逐渐销声匿迹。宪章运动虽未成功,但为工人阶级留下宝贵的斗争遗产。人民宪章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爆发的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后于次年拟定致国会的请愿书作为自己斗争的纲领。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命名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成年男子拥有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议员支薪;国会每年改选一次;各选区平等。年由下院六名议员和六名伦敦工人协会会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并于年5月8日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在各地群众大会上公布。人民宪章包括宪章派的下列六项要求: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无记名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充分自由的行使其投票权;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各选区选举他们所爱戴的人,不论贫富;议员应领取薪金,以使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人能离职充当选区的代表,为国家利益服务;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把全国划分为人口大致相等的00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1名下议院的议员;议会每年改选一次,防止贿赂、恫吓以及议员违抗、出卖选举人等事件的发生;人民宪章中也包含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如取消谷物法。不过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遍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和年议会三次否决宪章派所递交的要求通过人民宪章的请愿书。

(九)19世纪50~70年代是英国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时正值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有“维多利亚时代”之称。这个时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1/以上,伦敦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和辉格党逐渐改造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两党轮流执政,由于经济地位巩固让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开放较多的民主自由。年取消对犹太人政治权利的限制,7年和4年进行第2次、第次议会改革,使城乡工人阶级上层获得选举权,2年议会开始实行秘密投票。资产阶级政府还改革教育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和军队,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从当时的经济繁荣中得到好处的主要是统治阶级,广大劳动群众劳动强度大,生活非常贫困。但资产阶级从他们的高额利润中分出少许份额给工人阶级上层和熟练工人,使这部分工人的条件得到改善。这些人因而倡导阶级合作,主张通过协调解决劳资纠纷,主张工人组织的活动内容应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争取改善劳动条件及其他福利,反对进行罢工及其他旨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斗争。19世纪中叶以后涌现出一批这样的工会组织,混合机器工人协会()可作为一个代表。它们按行业(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组成,只吸收熟练工人,排斥非熟练工人参加。它们沿着争取改良的工联主义道路发展,因而被称为“新模范”工会。

(十)60年代初在马克思、恩格斯帮助下英国工人投身政治斗争,支持美国、波兰人民的斗争,参与创建第一国际,在国内开展争取普选权的斗争。8年召开工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求政治权利。80~9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复兴,出现社会民主联盟(4)、费边社(4)、独立工党()等社会主义组织。工人运动中也出现新气象,广大非熟练工人纷纷组织起来,开展罢工斗争,号召工人队伍团结。年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政党的代表共同组成“工人代表委员会”,年委员会更名为“工党”。工党初建时只吸收团体会员,是各团体的选举联盟。年成立英国社会党。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19世纪中叶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镇压~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强化对印度的统治。6年保守党迪斯累里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使其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扩大侵略,还逐步对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那里最大的投资者,7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个自治领。

(十一)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转移到非洲,它从法国手中夺得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进而占领埃及(2)和苏丹(9)、积极参加殖民列强瓜分西非、东非和中非的争夺战,参加4~5年列强分赃的柏林会议(4~5)。为实现帝国主义分子罗得斯提出的修建一条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大陆的大铁路的"二C计划"(开普敦和开罗的英文写法第一个字母都是“C”),加紧侵略南非。9年爆发英布战争,英国并吞奥兰治和德兰士瓦。19世纪末在亚洲控制缅甸、阿富汗,年参与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并染指中国西藏。截至年英国的殖民地已广布世界各大洲,殖民地面积计达5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达.94亿,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向帝国主义过渡,年国内已出现57家托拉斯及其他垄断组织,某些部门还加入国际垄断联盟。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溶合,财政寡头与大银行控制一切,资本输出大量增加,9年时食利者收入超过外贸收入的4倍。19世纪英国科学文化取得辉煌成就。达尔文以其《物种起源》()奠定生物进化论的基础。才华盖世的诗人拜伦以其浪漫主义的诗篇著称于世,他用诗抨击贵族的反动,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因此他被统治者逐出祖国,英年早逝于异邦。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中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著名代表、英国人民的作家,其作品反映英国资本主义极盛时期下层劳动群众的苦难,哈代和高尔斯华绥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代表。

巴伐利亚公国

(一)巴伐利亚很快成为法兰克人的领地,很可能并未经过大战。法兰克人将这个边境地区视为抵挡东方民族(如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缓冲区和军队人力来源地,年他们任命一位公爵统治这里(可能是法兰克人,也可能是从当地的领导家族中选出的),代表法兰克国王成为巴伐利亚的地区统治者。第一位公爵是强大的阿芝诺芬家族的成员加里博尔德一世,这是延续至年的阿芝诺芬家族统治的开始。在一个半世纪中公爵们抵挡东方来的斯拉夫人的入侵,而在年的狄奥多西一世去世的时候他们已经从脆弱的法兰克国王手中取得完全独立。查理·马特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统治者后他严密控制巴伐利亚,并相继以藐视权威的罪名废黜两任公爵。矮子丕平也维护着法兰克的权威,他安排多桩自己家族与阿芝诺芬家族的联姻,后者与伦巴第人的国王们也有类似的姻亲关系。令法兰克人颇为宽心的是巴伐利亚的多次叛乱都是由家庭争吵,而非被压迫的人民不满引发的,这使得他们可以轻易镇压。巴伐利亚的法律撰写于79至年之间,后来添加的补充条款中体现法兰克人的影响。尽管公爵头衔属于阿芝诺芬家族,但是公爵必须由人民选择,选举结果也必须得到他效忠的法兰克国王的认可。公爵享有5倍的赎罪抚恤金,可以召集贵族和神职人员以备咨询,召开大会,行使司法权和财政权。当时有五个贵族家族,代表之前种族的划分,从属于这些贵族的有自由人和释奴。这部法律将整个巴伐利亚分为若干伯国,由伯爵统治,得到负责宣布法律的法官的辅佐。

(二)基督教早在罗马时期就在巴伐利亚传播,但在沃尔姆斯主教鲁伯特于年应公爵狄奥多西一世之邀来到这里,和普瓦捷主教圣艾梅兰一样的他也建立几座修道院,不久就有大批当地人皈依基督教,巴伐利亚和罗马也建立联系。8世纪中期异教开始回潮,圣卜尼法斯于74年来到这里调查叛教情况。卜尼法斯组织起巴伐利亚教会,建立或重建萨尔兹堡、弗赖辛、雷根斯堡和帕骚主教区。年成为巴伐利亚公爵的塔希洛三世于年承认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的最高权威,但是不久拒绝参加对阿基坦的战争。在查理曼统治前期塔希洛还以自己的名义自行处理宗教和民事事务,拒绝参加法兰克人召开的大会,基本已成为独立的统治者。他对阿尔卑斯关口的控制,与阿瓦尔人的联盟和伦巴第国王德西德里乌斯女婿的地位使他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大威胁,于是查理曼决心消灭他,塔希洛在年由于法兰克军队到来而再次效忠。进一步的问题很快出现,年法兰克人召来因格尔海姆公爵,以叛逆罪处死他。查理曼的表兄格罗尔德在年与阿瓦尔人战死之前一直统治着巴伐利亚,于是法兰克的伯爵们接管政权,将这里并入查理曼帝国。查理曼采取的发展学术,改善民生的措施使帝国国势日盛。巴伐利亚人对这些改变(包括公国覆灭)没有抵抗,他们主要在教会影响下如此完全的并入法兰克人的领地,以至于查理曼仅仅特别针对巴伐利亚事务发布两道教会法规。

(三)巴伐利亚在年的帝国瓜分中属于东法兰克国王,日耳曼人路易在84年的《凡尔登条约》中得到扩大。路易将其政府和蓬勃发展的巴伐利亚的中心置于雷根斯堡,为保护这里的安全而对斯拉夫人进行无数战争。当他于年分割领地时巴伐利亚属于长子卡洛曼在之前已经在管理这里,在路易于年去世时它成为皇帝胖子查理广大领土的一部分。这个无能的统治者让卡洛曼的私生子阿尔努夫负责这里的防务,主要由于巴伐利亚人的支持让阿尔努夫得以在年与查理对阵,并在次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年巴伐利亚到“幼子”路易手中,他统治期间匈牙利人不断发动侵略,对这些入侵的抵抗日益微弱,在年7月5日几乎所有巴伐利亚部落都在普雷斯堡战役中被强大的敌人消灭。“幼子”路易统治时期拥有大片巴伐利亚领地的舍耶恩伯爵鲁特博德为防御巴伐利亚东南边境而建立的卡林西亚边区,他死在年的一场大战中,但是他的儿子阿尔努夫(绰号“坏人”)召集部落余部驱逐匈牙利人,于年成为巴伐利亚公爵并将巴伐利亚和卡林西亚统一在自己统治之下。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一世在阿尔努夫拒绝承认其最高权威后向他发起进攻但失败了,年康拉德的继任者奥托王朝的德意志国王,捕鸟者亨利承认阿尔努夫为公爵,认可他任命主教、铸币和签署法律的权利。

(四)阿尔努夫和他的继任者艾伯哈德与亨利的儿子奥托大帝也爆发一场类似的冲突,艾伯哈德没能如父亲一样成功于98年逃离巴伐利亚,奥托将公爵之位给了前公爵的叔叔贝托尔德但减少其特权。奥托还任命艾伯哈德的弟弟阿尔努夫为行宫伯爵以维护王室利益,贝托尔德于年去世后奥托将公爵之位给予他自己的弟弟亨利,亨利之前已与公爵阿尔努夫的女儿朱迪丝联姻。巴伐利亚人不喜欢亨利,他在短暂的统治期间精力主要用在与人民对抗中,匈牙利人的劫掠在他们莱希费尔德被击败(年)后就停止了,公国的领地曾暂时延伸到意大利的一些地区。年亨利的幼子“争吵者”亨利继位,但是年他卷入对国王奥托二世的密谋叛乱中,叛乱的起因是国王将士瓦本公国赐给亨利的敌人奥托大帝的孙子奥托,还将新成立的巴伐利亚东方边区(也就是后来的奥地利)赐给巴本堡伯爵利奥波德。叛乱很快失败,但是从监狱中逃亡的亨利继续着自己的计划,他于年正式把爵位给予士瓦本公爵奥托,同时卡林西亚也成为独立公国,行宫伯爵也重建,巴伐利亚教会改由国王而非公爵控制。年亨利复位,他建立国内秩序,签署重要法律,采取措施改革修道院,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他的儿子和继任者于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亨利二世,于是把巴伐利亚给了自己的表兄卢森堡家族的亨利,在后者于年去世后又将爵位传给亨利(即后来的皇帝亨利三世),后来又传到卢森堡家族另一个成员公爵亨利七世手中。

(五)年德意志国王的母亲兼摄政艾格尼丝将公国给予诺德海姆家族的奥托,年国王亨利四世罢黜公爵奥托,将公国给了韦尔夫伯爵(他是一个根基在北意大利的颇有影响力的巴伐利亚家族的成员)。由于在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与亨利的斗争中支持前者,韦尔夫失去但后来又重新得到巴伐利亚。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继位,韦尔夫二世于年继位,亨利九世于年继位,两人都在德意志诸侯中颇有影响。亨利九世的儿子亨利十世(绰号“骄傲者”)于年继位,还在年得到萨克森公国。国王康拉德三世对他的权势颇感忌惮,拒绝两国由一人统治并废黜亨利,他将巴伐利亚赐给奥地利藩侯利奥波德四世。利奥波德于年去世后国王自己占有公国,但是这里还是混乱不断,于是他在年将他给了奥地利藩侯亨利。对占有权的争夺持续到年,当时的皇帝弗雷德里克一世为了恢复德意志的和平,说服亨利将巴伐利亚给“骄傲者”亨利的儿子萨克森公爵“狮心”亨利。作为回报时奥地利在《小特权敕令》中从边区提升为独立的公国,“狮心”亨利建立慕尼黑。加洛林帝国覆灭后的若干年间巴伐利亚的边界一直处于变动中,在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扩张。在西边列奇仍然是士瓦本和巴伐利亚的分界点,但在其他三面中巴伐利亚利用各种机会扩张,在多瑙河以北取得大片土地。但是在韦尔夫家族统治后期发生相反的趋势,巴伐利亚的范围缩减了。公爵“狮心”亨利将巨大精力放在他北边的萨克森公国,而非南边的巴伐利亚公国,当巴伐利亚继承争端在年结束后恩斯和伊恩之间的地区成为奥地利的一部分。

(六)随着之前属于巴伐利亚的一些土地中如斯蒂利亚边区(1年升为公国)和蒂罗尔伯国越来越重要,巴伐利亚的绝对和相对力量都在下降,在各个方向都缺乏扩张的机遇。相邻的卡林西亚公国、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大片领地还有神职人员和贵族普遍要求更独立的倾向,这些都阻碍巴伐利亚的扩张。“狮心”亨利在1年被帝国监禁,公国被腓特烈一世给了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成员舍耶恩伯爵的后裔奥托。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在年之前一直统治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在年还得到选帝侯的称号。在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奥托于1年9月在阿尔滕堡取得爵位时,巴伐利亚包括林山、伊恩、阿尔卑斯和列奇,而公爵只能对他自己在维特尔斯巴赫、凯尔海姆和施特劳宾附近的私人领地施行有效统治。奥托只统治年,他的儿子路易一世于年继位,在腓特烈二世皇帝统治初期是德意志事务中的领导角色,他于年9月被刺杀于凯尔海姆。他的儿子“杰出者”奥托二世是下一任公爵,发现他对霍亨斯陶芬皇帝的效忠使得自己处于教皇的禁令下,而且被开除教籍。像他的父亲一样的奥托二世通过购买方式扩展领土,他在年11月去世之前使公国国势大盛。公爵们为发展力量和统一公国而采取许多成功的措施,但他们很快遇到家庭内部不同成员间分裂的问题,这使得巴伐利亚在年间的历史无外乎一部充斥着战争和衰落的领地分裂史。第一次分裂发生在5年,公爵奥托二世的两个儿子路易二世和亨利十三在父亲去世后曾联合执政两年,最终在当年分割遗产。路易二世得到公国的西部,即后来所称的“上巴伐利亚”以及选侯称号,而亨利则获得东部,即下巴伐利亚。

(七)下巴伐利亚公爵亨利十三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与他的哥哥波西米亚国王奥塔卡二世和许多神职人员上争吵上,当他于年2月去世时他的领地分给三个儿子——奥托三世、路易三世和斯蒂芬一世,三人的家族一直统治下巴伐利亚到1年。当年亨利十五(奥托三世)去世,14年他的侄子奥托四世也死了,由于两人死时都没有儿子,于是整个下巴伐利亚传到亨利十四手上。亨利在19年去世时只留下一个儿子约翰一世,他在次年也去世了,也没有子嗣,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皇帝路易四世就通过自己占有下巴伐利亚的形式将公国统一。“严厉者”路易二世在他漫长的统治期间成为德意志南部最强大的诸侯,他是侄子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丁的监护人,康拉丁在意大利杯处决后路易和他的弟弟亨利继承霍亨斯陶芬家族在士瓦本和其他地方的领地。他支持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年争取德意志王位的行动,他娶了新国王的女儿迈克迪尔,还在波西米亚和其他地方的战役中支援国王。路易年死后的多年中他的儿子鲁道夫一世和路易(后来的皇帝路易四世)共同统治公国,但是随着他们的关系向来不好,他们于年分割领地。鲁道夫得到伊扎以东包括慕尼黑的土地,而路易则得到伊扎和列奇之间的土地。但是和平并不长久,这项安排导致两兄弟在路易成为德意志国王三年后的年兵戎相见,路易迫使鲁道夫退位并独自统治整个上巴伐利亚达12年。但是在年一系列事件使得他与鲁道夫的儿子鲁道夫和鲁伯特签署《帕维亚条约》,将莱茵行宫伯国(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自年占有)和巴伐利亚多瑙河以北的一部分(即后来的上帕拉廷)移交给他们。

(八)同时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两支决定轮流行使选举皇帝的权力,而且在两支中的一支绝嗣后,另一支可继承其领地。巴伐利亚在路易四世统治期间的稳定持续7年,期间皇帝有能力为公国提供更好的条件。当他于年去世时他留下六个儿子,他们于年达成分割巴伐利亚的协议。但是巴伐利亚的历史由于其与勃兰登堡、荷兰、埃诺和蒂罗尔的联系而变得复杂,这些领地也是皇帝留给儿子们的。六兄弟在巴伐利亚都有一定的权威,但是只有三人留下子嗣,其中最年长的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五世(同时也是勃兰登堡藩侯和蒂罗尔伯爵)于年去世,两年后他的独子迈因哈德也无嗣去世。蒂罗尔随后转到哈布斯堡家族,勃兰登堡也在17年失去。尚存的两兄弟斯蒂芬二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分别统治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和巴伐利亚-施特劳宾,斯蒂芬于年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共同统治他的领地。年当斯蒂芬和阿尔伯特以外的家族都绝嗣时他们做了一个重要的领土分割,将公国中较大的一部分分给斯蒂芬的三个儿子——斯蒂芬三世、弗雷德里克和约翰二世,他们分别建立因戈尔施塔特、兰茨胡特和慕尼黑的支脉。年对领土的分割引起一系列内战使巴伐利亚暂时退出德意志的政治舞台,邻国蚕食着边界,贵族藐视公爵权威,公爵选侯权利也被剥夺,巴伐利亚陷于内战漩涡长达50年。但是这种状况也有一些好处,公国政府和财政控制权主要转到年组织起来的议会手中。随着贸易发展让这些享有一定独立权的城镇变得强大富有,慕尼黑和雷根斯堡的居民成为公爵难以战胜的对手。在这段混乱期间代表机构有所成长,强大的市民精神也发展起来。

(九)阿尔伯特一世的巴伐利亚-施特劳宾公国在他于年去世后与荷兰和埃诺一起传给儿子威廉二世,年又传给他的幼子约翰三世,他辞去列日主教职位接任公爵。约翰于年去世后他的家族绝嗣,在一系列争斗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尚存的因戈尔斯塔特、兰茨胡特和慕尼黑三支家族瓜分巴伐利亚-施特劳宾,但是荷兰和埃诺落到勃艮第手中。巴伐利亚-因戈尔斯塔特公爵斯蒂芬三世一生征战,以战士而非政治家闻名于世,他统治期间与许多城镇,还有他弟弟巴伐利亚-慕尼黑的约翰。他于年去世后他的儿子“长须人”路易七世继位,在登基前这位精力充沛而好争吵的小公爵还在法国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他的妹妹伊莎贝拉嫁给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年他卷入与他的表兄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公爵亨利十六的争端中,两人都遭到皇帝和教廷的处分,年他还遭到儿子“跛脚者”路易八世的攻击。这位已经成为勃兰登堡藩侯的霍亨佐伦家族腓特烈一世非常讨厌父亲对一个私生子的宠爱,他得到后来的勃兰登堡藩侯阿尔伯特·阿基里斯的支援,将老路易关了起来,年又迫他退位并将其驱逐。当“跛脚者”路易于5年去世后他的父亲被他的敌人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公爵亨利控制,于7年死于狱中。巴伐利亚-因戈尔斯塔特公国于19年转到已于19年继承父亲弗雷德里克的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公爵之位的亨利手中,他漫长的在位时期几乎整个被家庭争端占据。他于年7月去世,他的儿子“富有者”路易九世继位,从此时起巴伐利亚开始恢复之前的荣耀。

(十)路易九世将犹太人赶出公国,增强商人的安全,还改善司法管理和财政状况。2年他建立因戈尔斯塔特大学,试图改革修道院,还成功击败勃兰登堡藩侯阿尔伯特·阿基里斯。路易九世于9年1月去世时他的儿子乔治(绰号也是“富有者”)继位,当乔治于年12月无嗣去世后公国未定的所有权引发一场战争,巴伐利亚-慕尼黑在年约翰二世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厄内斯特和威廉三世继承,但是他们在经过与巴伐利亚-因戈尔斯塔特的一番争斗后才保住领土,两兄弟后来又卷入与家族其他支系和慕尼黑市民的冲突中。威廉三世于年去世,只留下一个儿子阿道夫,他在五年后也死了。而以身体强壮闻名的厄内斯特在年去世,0年整个巴伐利亚-慕尼黑家族由厄内斯特的儿子阿尔伯特三世继承,他由于和艾格尼丝·贝尔瑙尔不幸的婚姻而与其父不和,因试图改革修道院而得到“虔诚者”绰号的阿尔伯特在0年几乎被选为波西米亚国王。他于年去世,留下五个儿子,两个最大的约翰四世和西格斯蒙德在约翰年去世之前一直共同统治国家。在教会接受教育的三子阿尔伯特在5年也加入统治,并在5年西格斯蒙德退位后成为唯一的统治者,但他的两个弟弟仍然要求继承爵位。“智者”阿尔伯特四世将阿本斯堡纳入治下,4年又介入因“富有者”乔治去世后巴伐利亚-兰茨胡特继承权空悬而爆发的兰茨胡特继承战争。阿尔伯特的对手是乔治的女婿前弗赖辛主教(也是莱茵行宫伯爵菲利普继承人)鲁伯特,由于身为奥地利大公和蒂罗尔伯爵导致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也介入此争端。

(十一)鲁伯特于4年去世,次年皇帝和菲利普的孙子奥托·亨利在科隆会议上达成一项安排,他得到一些边远地区,而阿尔伯特则得到大部分领地,基本统一巴伐利亚。6年阿尔伯特规定公国必须按照长子继承制来继承,还努力以其他手段巩固巴伐利亚。他在改善国家状况上取得部分成功,0年巴伐利亚成为德意志六个大区之一。他于8年月去世,他的儿子威廉四世继位,其母库尼贡德是皇帝弗雷德里克三世的女儿。尽管威廉四世6年的法令在年被废除,而且经过一番暴力冲突,但他与他的弟弟路易十世之后共享政权,这项安排一直持续到路易于年去世。威廉在年在林茨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国王签署条约之前一直奉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对抗哈布斯堡的传统政策,6年皇帝查理五世许诺让威廉继承波西米亚王位并得到莱茵行宫伯爵享有的选侯权后威廉在施马尔卡尔登战争中站在皇帝一方,这加强双方的联系。威廉在这个关键时期还确保巴伐利亚的天主教信仰,新教教义在公爵从教皇手中得到对主教区和修道院广泛的权利,并采取措施镇压新教徒并驱逐很多人之前已传播甚广,而于1年应公爵之邀来到巴伐利亚的耶稣会更是把因戈尔斯塔特大学建成他们在德意志的总部。威廉于1年月去世,他的儿子阿尔伯特五世继位,他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费迪南(后来的皇帝费迪南一世)的女儿联姻。阿尔伯特统治早期对在巴伐利亚仍有很大势力的新教徒作出一定妥协,但是年他改变了态度,支持特伦特公会议的教义并积极推进反宗教改革的事业。随着教育逐渐转到耶稣会手中,新教在巴伐利亚逐渐消失。

(十二)阿尔伯特五世大规模赞助艺术家,各种类型的艺术家聚集到他在慕尼黑的宫廷,城市中崛起许多宏大的建筑,来自意大利和其他地方的艺术品充实着公爵的收藏室。豪华宫廷的浩大开支导致公爵与贵族会议的争吵,他残酷压迫臣民,在年10月去世时留下一大笔债务。继位的威廉五世(虔诚者)公爵接受的是耶稣会教育,笃信耶稣会信条。他于年味他的弟弟厄内斯特得到科隆大主教区,这项荣耀一直留在他的家庭中几乎年。年他让位于儿子马克西米连一世,随后退隐到修道院中,于年去世。马克西米连一世即位时发现公国债台高筑、一片混乱,但是他十年兢兢业业的统治使公国发生很大变化。他重组财政和司法体系,建立一个公共服务阶层和国家民兵组织,还将几个小区纳入公爵治下。公国内部的团结和秩序使马克西米连可以在三十年战争中大显身手,在战争初期他非常成功,夺去上帕拉廷和年起由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享有的帕拉廷选侯权,尽管后来形势逆转但马克西米连还是在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保留这些战利品。在战争后期巴伐利亚(尤其是北部)损失惨重,年瑞典人入侵,年马克西米连撕毁《乌尔姆条约》后法国和瑞典军队再次蹂躏巴伐利亚。在重建工作刚刚有所成效时选侯于年9月死在因戈尔斯塔特,留下一个比他即位时强大的多的公国。上帕拉廷的收复增强巴伐利亚的国力,选侯权的获得则大展国威,公国自此得以在被国内斗争折磨四百年后重返欧洲政治舞台。

(十三)马克西米连的儿子费迪南·马里亚(-)作为幼子继位,他鼓励农业和工业发展,建造或重建大量教堂和修道院,对修复三十年战争的创伤做出很大贡献。年他还召开自2年就暂停的国会。但他的成果被他的儿子马克西米连二世·伊曼纽尔(-)大大挥霍。他是一个致力于开疆扩土的君主,不仅对奥斯曼帝国作战,还站在法国一边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在年8月1日的赫希施塔特附近爆发的布伦海姆战役中战败,他的领地在《伊伯森海姆条约》中暂时被奥地利和帕拉廷选侯瓜分,直到年才在《巴登条约》中归还给他。第一次巴伐利亚农民起义在年辈奥地利占领军镇压,他的儿子查理·阿尔伯特(-)没有吸取父亲的教训,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提高在欧洲的声望和家族的势力上。皇帝查理六世去世给了他一个机会,他质疑将哈布斯堡继承权给予玛利亚·特雷莎的《国事诏书》的有效性,于是与法国联盟征服上奥地利,在布拉格加冕为波西米亚国王,在年又在法兰克福成为皇帝,但是他自己付出的代价就是巴伐利亚本土被奥地利军队占领。尽管年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入侵波西米亚使得他重返慕尼黑,但他于年1月20日去世时他的继承者还是面临着如何恢复领地的问题。马克西米连三世·约瑟夫(-)在年4月22日签署的《富森条约》中收复领地,同时也承认《国事诏书》。

(十四)他是一个开明君主,大力鼓励农业、工业和勘探矿床,在慕尼黑建立科学院,还废除耶稣会对出版的监督。他于年12月0日去世时没有留下子嗣,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绝嗣,于是爵位传到帕拉廷选侯查理·西奥多手中。在分离四个半世纪后帕拉廷(它还增加于利希和贝尔格的领地)重新与巴伐利亚统一,巴伐利亚势力的崛起对刚刚开始感到恐惧的邻国(作为波西米亚、奥地利和帝国统治者,对巴伐利亚三分之一的领地拥有已过期的领主权)奥地利来说是不可忍受的,这些地区曾经被奥地利军队占领过。而这也得到查理·西奥多的秘密同意,因为他没有合法后嗣,希望皇帝将他的亲生孩子升为帝国诸侯。得到普鲁士国王支持的下一位继承人茨魏布吕肯公爵查理二世对此提出抗议,于是巴伐利亚继承战争爆发。在《特申条约》(年5月1日)中因河地区被割让给奥地利,茨魏布吕肯公爵查理的继承权得到确认。对巴伐利亚本身而言查理·西奥多微不足道,他在外乡人中自感疏离,而他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rdmz/133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