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若能做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事,财富自然随之而来。——樱田慧

背井离乡,是谋求生计的无奈。我国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走西口、闯关东以及下南洋。如今东南亚一带居住着大量的华人后裔,便是当年移民的福建与广东人之后。在华人的辛勤劳作下,贫瘠的南洋之地也逐渐变得富裕起来,同时也带去了大量的技术与文化。在这些人中,有一位被称作“华人之光”的男子,他的故居现在游客络绎不绝。

这个人,就是昔日的印尼首富张鸿南。

1.南洋谋生

一八六一年,张鸿南生于广东梅州。他有一位大十岁的哥哥名叫张煜南,因为家中贫困被迫辍学从商。张煜南先是在家乡做米谷生意,但由于年少不懂经营,不久后就破产了,只好前往印尼的巴达维亚投奔当地华商。干了几年发现南洋生意好做,便不甘心在他人门下打工,又转到棉兰地区发展自己的事业。

张煜南到了棉兰后,与同是下南洋的华人张振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种植橡胶、咖啡、椰子和茶叶等农作物。他们碰巧赶上了棉兰种植业的发展时期,几年后,张煜南不仅成为了当地华人中的首富,还是公认的华侨头面人物。

但就在他出国后不久,其父就去世了。弟弟张鸿南感觉在家乡难以谋生,也想前往南洋,投奔自己的哥哥。于是在他十八岁那年出发前往了棉兰,留下了老母亲在家。一年后,因其老实忠厚,工作细致,被兄长任命为了公司的总管,负责账目的管理。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张鸿南不久就赢得了当地华人社会的信任,在话语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在兄弟俩的苦心经营下,公司进一步扩张,收购了当地一个荷兰人的大种植园,还雇佣了荷兰人负责打理,张鸿南因此成为了第一个雇佣白人的种植园园主。不久后张振勋受清政府之邀回国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便将自己在东南亚的产业全权交给张鸿南打理,这使他们兄弟一时成为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华侨财团之一。

在张振勋回来后,兄弟二人联合东南亚的富商创办了中华银行,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股份。这也使他们跨入了印尼最富有的行列中。

2.富不忘本

张氏兄弟在东南亚混得风生水起,不仅拥有着巨大的财富和较高社会地位,权力上也不容小觑。但二人并没有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转而对公益事业竭力相助。他们在棉兰建立了学校、医院,对病人实施医药免费,对贫困者犹为照顾。此外,他们还建造了棉兰日里河大桥,方便了交通,二人的声望极大提高。

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清政府扩军、陕西大旱、顺直闹饥荒,二人都捐了巨款。在家乡,他们出资建设了松口中学,还资助了香港大学、岭南大学,现香港岭南大学的“耀轩楼”就是二人捐赠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鸿南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起义专门捐了一笔巨款,在他的带领下南洋华侨也纷纷捐款,革命能够成功这些南洋商人功不可没。民国政府成立后,孙仲山为了感谢他们,亲笔题赠了“博爱”大字斗方一幅,藉以表彰其支持革命的义举。

一九零三年,张煜南在张振勋的劝说下,决心回国参与铁路建设。不久后他便收到了慈禧太后的召见,并批准了他的提议。张煜南准备兴建的潮汕铁路南起汕头,北至潮安,全长三十九公里,后来又加筑了意溪支线,共四十二公里。确定了线路,张氏兄弟便召集亲友集资分股。最后筹到了三百万元,其中兄弟二人各出一百万元。

三年后,铁路修建完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建成的商业铁路。遗憾的是抗争期间被侵略军破坏掉了,运营了三十三年。这条铁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今广东韩江三角洲有一条笔直的公路连接潮州和汕头,它的根基便是当年那条铁路。

兄弟二人的所作所为,被后人永世传唱着。

3.低调的不平凡

如今的棉兰有着三大地标性建筑:一是前苏丹王宫,二是SOGO超市,三是张阿辉故居。张阿辉是当地人对张鸿南的爱称,他的故居修建于一八九五年,直到十年前才正式对外开放。

张鸿南的故居是一栋典型的中式建筑。院子大门后是一大片花坛,花坛后伫立着一栋古色古香的二层楼房,黑色的大门两旁贴着“西铭积德,金鑑流徵”的对联,门上的牌匾题着“清河堂”。

虽然张鸿南一开始是投奔到哥哥名下,但后来他的地位比起张煜南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和苏丹王的关系非常好,也因此受到了特别的关照,在生意上自然顺风顺水。极高的声望也让他成为了当时的华人市长,甚至还是议会中十九位议员中唯一一位华人。

张鸿南虽然是当时的红顶商人,但行事极为低调,就如同他的居室一样。从外观来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别墅,但屋内别有一番天地,地砖、吊灯、摆件、唱片机应有尽有,但又让人觉得毫不起眼,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奢华。很多人都知道张裕葡萄酒是张振勋投资创办的,但张鸿南其实也是大股东之一。

在哥哥张煜南逝世后,兄弟俩的全部产业都交给了张鸿南一个人打理,被人称为“雄视一方的张玛腰”,他在棉兰留下的功绩,也被当地华人誉为“打造印尼棉兰华人社会”的先驱。后来他们娶了欧洲美女为妻,如今张鸿南的后代早已没了华人的长相,也不会了中文,但每当讲起家族的兴衰变换时,他的外孙女(中荷混血)总会滔滔不绝地讲起一段段怀念的往事。

张鸿南出殡的时候街上排起了长龙。人们都在哀悼这位华人先贤的离去,纸钱在火中化作蝴蝶,缓缓地飞。

文/林伯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yjd/136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