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概况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位于非洲之角的中心,东与吉布提和索马里相邻,南与肯尼亚接界,西与苏丹和南苏丹接壤,北与厄立特里亚交界。国土面积.36万平方公里,地处非洲高原,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米,最高处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米。东非大裂谷将埃塞俄比亚高地分成南北两部分。埃塞俄比亚属于东3时区,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不实行夏时制。采用儒略历,每年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为30天,余下5天或6天(闰年)为第13个月。
自然资源
埃塞俄比亚资源较丰富,但勘探开发滞后。耕地占土地面积的15.12%,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12.50%(年数据)。水资源丰富,清洁水源覆盖率超过60%,素有“东非水塔”的美誉。江河湖泊众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水资源利用率仅为5%,渔业资源迄今未得到有效商业开发。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其中,黄金探明储量在吨以上;钽铌矿储量在1.7万吨以上;天然气储量约亿立方米。矿业开发尚待起步,加拿大、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苏丹、约旦等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进行矿产开发。全国境内古迹众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基础设施不发达。
人口分布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年,埃塞俄比亚人口约为万(埃塞中央银行/17财年官方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1%。其中,城市人口占20.3%,其余为农村人口。总人口中,工作年龄人口约万人,劳动力丰富。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为人口最密集城市。目前,埃塞俄比亚约有4万名华人,主要是工程承包项目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在当地开展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家和工人。华人主要集中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奥罗米亚州及全国大城市。华人在埃塞俄比亚普遍受到尊重。
埃塞俄比亚社会文化环境怎么样?
民族
埃塞俄比亚约有80多个民族,主要有奥罗莫族(40%)、阿姆哈拉族(30%)、提格雷族(8%)、索马里族(6%)、锡达莫族(4%)等。
语言
埃塞俄比亚有83种语言和多种方言。主要民族语言为阿姆哈拉语、奥罗莫语及提格雷语。阿姆哈拉语为联邦政府的官方工作语言。常用的外国语有英语、意大利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在政治和经济活动中通用英语。
宗教
埃塞俄比亚居民中45%信奉埃塞俄比亚正教(基督教一性论教派),40-45%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习俗
埃塞俄比亚属多民族国家,人民十分友善,习惯用靠肩及贴脸方式互致敬意,逢年过节习惯跳民族舞蹈。大多数人信仰宗教,喜欢披白纱布,每逢周日和宗教节日到教堂做礼拜。用手抓方式进食,喜食牛羊肉,不吃野生动物和猪肉,主食为英吉拉(INJERA),爱好喝咖啡。
社会治安
埃塞俄比亚总体治安状况较好,少有对中国人的典型犯罪案件。年初,1名中铁三局员工在埃塞遭绑架,后经各方努力,被安全释放。近年来一般刑事案件有所增加。外出应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出入贫民区和偏僻街道、场所,应避免携带贵重物品和大量现金。另外,埃塞俄比亚东部索马里州欧加登地区民族分裂势力活跃,中国公民尽量避免前往该地区。
埃塞俄比亚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多大?
投资吸引力
埃塞俄比亚作为东非地区大国,在投资环境方面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其地处东非高原,水利资源丰富,被誉为“东非水塔”;境内海拔从-米到米,拥有18个生态区,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作为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等地由于海拔原因,常年平均气温为16℃,气候宜人。
此外,埃塞俄比亚还是东南非共同市场、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等区域组织成员,作为最不发达国家,还享受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和欧盟“武器除外的全面优惠安排”等关于非洲产品免关税、免配额的政策,对周边及美欧国家出口具有一定的便利。
埃塞俄比亚现政府自年执掌政权以来,政局较为稳定。埃塞俄比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行经济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4次修改投资法律法规,通过增加投资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实行减免税优惠等措施和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保护和服务等,鼓励外商投资。
重点/特色产业
埃塞俄比亚地理具多样性,因而发展多样化农业的潜力巨大。农业系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约占GDP的36.7%。
工业制造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配套差。工业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制造业以食品、饮料、纺织、皮革加工、钢铁和汽车组装为主,集中于首都亚的斯周边。
埃塞俄比亚有年的文明史,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7处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号称“13个月阳光”的国家。
发展规划
埃塞俄比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注重经济建设,不断加大对各个领域的投入力度。年9月,埃塞俄比亚政府制定并通过了《埃塞俄比亚增长与转型计划/11-/15》(GTP-I)。
年10月,埃塞俄比亚在总结GTP-I的基础上,制定并启动实施第二个五年“增长与转型计划”(GTP-II),继续推动上述领域的发展,重点推动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埃塞政府在GTP-II中分别制订了农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城市发展和住房、贸易、文化和旅游等七个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埃塞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努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将力争把工业占GDP的比重由/15财年的15.1%提高至/20财年的22.3%,同时适当降低农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实现该目标,埃塞政府拟重点发展工业部门中的七大制造业领域,包括:纺织和服装业,皮革和皮革制品行业,金属和机械工程行业,肉、乳制品和蜂蜜加工行业,化工和建材行业,农业加工行业和制药工业。埃塞希望依靠上述行业的发展来增加外汇收入,以解决其外汇短缺问题。年6月,埃塞新政府决定对GTP-II执行二年半以来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可能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执行政策。
总体而言,埃塞俄比亚政府将继续以农业发展为经济的主要来源,同时实施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鼓励发展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工业,推动农业和工业的垂直链接。政府将加强小型企业的发展,同时鼓励发展大型企业。在计划期间,政府将继续加大在道路、电力、铁路、公路、能源、电信及住房等方面的投资。
更多关于埃塞俄比亚的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打听非洲语音问答平台,向埃塞俄比亚大咖提问!↓↓
或者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7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