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甲骨文年上半年已出版书目


01

★奥威尔、海明威等个人视角的西班牙内战史

西班牙在我们心中

西班牙内战中的美国人,—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著

林春野译

年7月出版/92元

-7---0

01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的西班牙内战史著作,通过12个人物,其中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和乔治·奥威尔,娓娓道来一个理想主义故事、一种令人心碎的痛苦,以及一项失败的崇高事业。

在年代至关重要的3年时间里,西班牙内战占据了美国和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头条,志愿者蜂拥前往西班牙,帮助其民主政府对抗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发起,并受到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协助的右翼政变。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很快它被后者掩盖。今天,人们大多通过为数不多的几部经典作品铭记这场战争: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乔治?奥威尔的回忆录,罗伯特·卡帕的摄影集。不过,在《西班牙在我们心中》一书中,亚当·霍赫希尔德向人们呈现了西班牙内战中,包括海明威、奥威尔在内的众多重要人物,并将他们引人入胜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完整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悲剧性与重要性。

02

作者简介

亚当·霍赫希尔德(AdamHochschild),出生于年,美国作家、记者和演讲家。他于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和文学系。迄今他出版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回家路上:一对父子的回忆录》(HalftheWayHome:AMemoirofFatherandSon)、《特立独行的鬼魂:俄国人记忆中的斯大林》(TheUniqueGhost:RussiansRememberStalin)。他的《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一书入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终选名单。

02

★二战历史权威基思·罗威新著,《野蛮大陆》姊妹篇

恐惧与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

〔英〕基思·罗威著

朱邦芊译

年7月出版/99元

-7---7

01

内容简介

《恐惧与自由》是继《野蛮大陆》之后,基思·罗威的又一力作。作品深刻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它既是毁灭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作者对各大洲、各个阶层饱受战争之苦的幸存者进行了深入探访,把那些看似孤立的个人故事整合起来,对战争广泛持久的影响进行创新性解读——广至家国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复杂。他对历史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清醒认识,无疑是我们思考今日世界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引导我们对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02

作者简介

基思·罗威(KeithLowe),全职作家和历史学家,被公认为二战史权威。其作品《火焰地狱》《野蛮大陆》被翻译成20种语言,后者曾荣获赫塞尔-蒂尔特曼历史奖(Hessell-TiltmanPrizeforHistory,)和意大利凯拉斯科历史奖(CherascoHistoryPrize,)。他是全世界许多杂志和报纸的撰稿人,经常在英国和美国的电视广播上发表意见。他与家人目前生活在伦敦北部。

03

★《午夜北平》姊妹篇,真实历史罪案带你回顾年代颓废、疯狂、美丽的上海

恶魔之城

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地下世界

〔英〕保罗·法兰奇著

兰莹译

年7月出版/72元

-7---9

01

内容简介

在酣歌醉舞的十里洋场,维也纳人乔·法伦成为“歌舞表演之王”,其名字在臭名昭著的“歹土”法伦夜总会的霓虹灯牌上不断闪耀。与此同时,美国逃犯杰克·拉莱以“老虎机之王”的身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衣冠楚楚的乔”与“幸运的杰克”犹如两颗陨石在空中轰然相撞,随后又在狂乱的挣扎中携手合作,抱团熬过这座城市彻底沦陷前的最后一段日子。他们的“友谊”充满算计与背叛,折射出上海外侨社会当时的种种怪象。保罗·法兰奇还原了上海“歹土”的旧日生活,还原了那里的种种罪恶,生动再现了一段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历史。

02

作者简介

保罗·法兰奇(PaulFrench),生于伦敦,求学于伦敦和格拉斯哥,曾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出版过多部传播甚广的分析、评论中国的专著。其代表作《午夜北平》是“爱伦·坡奖”最佳罪案实录奖项(EdgarAwardforBestFactCrime)和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的非虚构类金匕首奖(CWAGoldDaggerforNon-Fiction)得主。

04

★全面否定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的著作

一个偶像的黄昏

弗洛伊德的谎言

〔法〕米歇尔·翁福雷著

王甦译

年7月出版/98元

-7---9

01

内容简介

哲学家、享乐主义创始人米歇尔·翁福雷在本书中攻击一种“宗教”,即精神分析学,或者说是弗洛伊德主义。本书对有关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精神分析的种种神话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质疑,认为弗洛伊德主义和精神分析建构于寓言式的一系列传说之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提出一个论点,对人们普遍认可的观点进行反驳:一、精神分析拒绝哲学,但它却正是一门哲学;二、精神分析不属于科学,而是哲学自传;三、精神分析不是科学连续体,而是存在的七拼八凑;四、精神分析术属于魔法思维;五、精神分析并非自由主义的,而是保守主义的。

02

作者简介

米歇尔·翁福雷(MichelOnfray),法国公共知识分子、当代哲学家,提出享乐主义理论。已出版八十多本著作,部分作品被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主要有《享乐主义宣言》《享乐的艺术》《无神论》等。

05

★“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的浦洛基生动呈现“史上最精彩的间谍故事”

毒枪手

慕尼黑的秘密间谍

〔美〕沙希利·浦洛基著

李燕译

年7月出版/68元

-7---5

01

内容简介

年8月,在柏林墙即将开建的几个小时前,一位名叫斯塔申斯基的克格勃间谍叛逃至西方。冷战期间轰动一时的间谍案由此引爆。历史学家沙希利·浦洛基利用斯塔申斯基受审时的证词、中央情报局的最新解密文件、德国和波兰的相关档案、克格勃官员的访谈和回忆录,以及自己走访所搜集的资料,用学术的眼光抽丝剥茧地寻找间谍案的真相,生动再现冷战时期间谍活动的秘密世界,亦揭示了东西方阵营间的复杂博弈关系。

02

作者简介

沙希利·浦洛基(SerhiiPlokhy),哈佛大学乌克兰史教授兼乌克兰研究所所长,东欧历史的学术权威,著有《大国的崩溃》《欧洲之门》《切尔诺贝利》等十多本著作,其中《大国的崩溃》于年获得普希金俄语图书奖、《切尔诺贝利》于年获巴美列·捷福奖。现居于马萨诸塞州阿灵顿市。

06

★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利芬继《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之后再出力作

★以俄国为中心视角重新审视俄国参与一战的前因后果,以及一战对俄国革命以及20世纪历史的影响

走向火焰

帝国、战争与沙皇俄国的终结

〔英〕多米尼克·利芬著

苏然王橙译

年6月出版/82元

-7---4

01

内容简介

~年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沙皇身边一些思虑深远的人认识到俄国在德国显著军事优势下的脆弱性,伟大的俄国需要采取决定性行动的声音仍然占据了主导。俄国统治者们认为,年俄国加入战争的决定是在保卫国家未来,实际上它带来了诸多问题,并对20世纪的俄国和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走向火焰》以俄国为核心研究对象,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世界史视野下俄国革命发生原因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俄国视角。

02

作者简介

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Lieven),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现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高级研究员、英国学术院院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休教授。他的《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年由甲骨文推出中文版)获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年拿破仑基金会拿破仑奖等诸多荣誉。

07

★关于普法战争的权威之作

普法战争

-年德国对法国的征服

〔美〕杰弗里·瓦夫罗著

林国荣译

年7月出版/92元

-7---1

01

内容简介

杰弗里·瓦夫罗深入挖掘欧洲和美国的众多档案材料,最终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惊的、权威的、详实的普法战争史。作者以时间为线,为我们逐一呈现了这场战争中的各个战役,格拉沃洛特、色当的血腥战役以及卢瓦尔河和巴黎的收官屠杀场,尽皆涵括在这部杰作当中。除了讲述惨烈的战争过程,作者更是描摹刻画了俾斯麦、拿破仑三世、威廉一世、毛奇、巴赞等那个时代的璀璨群星,正是他们让这场战争始于政治谋略,终于政治谋略。

02

作者简介

杰弗里·瓦夫罗(GeoffreyWawro),毕业于耶鲁大学。目前担任北德州大学军事史中心主任,主攻战略研究。著有《普奥战争》(TheAustro-PrussianWar)、《欧洲的战争与社会,-》(WarfareandSocietyinEurope,-)、《哈布斯堡的灭亡》(AMadCatastrophe)等。他所获奖项众多,其中就包括了奥地利文化研究院的大奖以及军事历史学会的蒙卡多大奖。他还是历史频道“精装历史”节目的主持人,这档每周访谈节目的受访者均是一流史学家、政治家和新闻人士。

08

★新选组组长口述作品多年后中文版首度引进出版

★试图恢复新选组极不公正的历史评价

最后的武士

新选组始末记

〔日〕永仓新八本村幸比古著

信誉译

年6月出版/52元

-7---7

01

内容简介

幕末时期,新选组承担着维护京畿治安的重任,是著名的佐幕派武士集团。他们身处时代剧变的旋涡中心,深度参与了禁门之变、鸟羽伏见之战、戊辰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永仓新八是新选组草创期的核心人物,也是新选组干部中极少的幸存者之一,他在《最后的武士:新选组始末记》中回顾了新选组的整个历史,讲述了浪士上洛、暗杀芹泽鸭、池田屋袭击、油小路激战等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02

作者简介

永仓新八,天保十年()生于江户。本姓长仓。原为松前藩藩士。在修行武艺途中,结识了近藤勇并加入浪士组。新选组成立后,担任二番队组长等职,是新选组草创期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池田屋事件、油小路事件中均有活跃表现。在戊辰战争中,他曾作为甲阳镇抚队和靖共队(靖兵队)的一员与官军作战,尔后从米泽返归江户。后获得回归松前藩的许可,成为藩医杉村介庵的入赘女婿,改名杉村治备(后改名杉村义卫)。其后渡海前往北海道,担任桦户集治监的剑术师范。离职后,返回东京开设剑术道场,后再度移居小樽。他作为新选组干部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在板桥建起了近藤勇、土方岁三两雄之墓。大正四年()病逝。

木村幸比古,年生。灵山历史馆副馆长。专攻日本近世思想史。著有《新选组战场日记》《新选组与冲田总司》《新选组日记》(以上均由PHP研究所出版)、《史传土方岁三》(学习研究社)、《新选组局长近藤勇》(淡交社)等多部作品。

09

★颠覆御三家为辅佐德川将军家而存在的传统认知

德川幕府与御三家

三百年的野心与权术

〔日〕河合敦著

常晓宏胡毅美译

年6月出版/49元

-7---0

01

内容简介

德川家康的子嗣中,始于义直的尾张家、始于赖宣的纪伊家,以及始于赖房的水户家,这三大门第合称德川御三家。但御三家是否只为了辅弼将军家,抑或补充将军后继者才诞生?历史学家河合敦认为此种观点完全错误。在这部作品中,河合敦揭示了御三家不为人知的野心,以及德川统治的三百年间,幕府、将军和御三家之间围绕着权力及将军继任者而展开的明争暗斗。

02

作者简介

河合敦,年出生于东京都。在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修完硕士课程(日本史专业),任教于东京都立白鸥高中,在教授日本历史课程的同时从事创作。曾荣获第17届乡土史研究奖优秀奖、第6届NTT脱口大奖优秀奖。因其解说简明易懂,在电视节目《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中广受好评。出版有《简单易懂日本史》(日本实业出版社)、《岩崎弥太郎和三菱四代人》(幻冬舍新书)等多部著作。

10

★国族主义(nationalism)是近代才有的观念吗?

肇造区夏

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瑞士〕谭凯著

殷守甫译

年6月出版/68元

-7---3

01

内容简介

与开放多元的唐帝国相比,两宋的政治文化给后世留下了封闭内省的印象。但谭凯认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缘政治遗产所赐,宋代的政治精英拥有空前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分析宋、辽、西夏的文献与考古证据,谭凯阐述了一种常态化的国家间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辽分治华北的现状又如何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边疆意识与族群观念——这些发生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唐宋变革”将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们对“中国”的认知。

02

作者简介

谭凯(NicolasTackett),自年起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年、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TheTransformationofMedievalChineseElites”。曾先后执教于田纳西大学(~)、斯坦福大学(~)。

11

★灯塔史就是一部美国史

辉煌信标

美国灯塔史

〔美〕埃里克·杰·多林著

冯璇译

年6月出版/98元

-7---4

01

内容简介

灯塔作为海岸线哨兵曾矗立在美国历史的前景中,如今成了海岸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烙印。埃里克·杰·多林透过灯塔的棱镜,从美国的第一座灯塔波士顿灯塔讲起,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精彩纷呈的美国历史。他以美国的逐渐壮大为背景,追溯了灯塔体系创建之初的日子,突出介绍了人们为照亮这个国家贫瘠的海岸线而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斗争,最终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博弈和最终和解。

02

作者简介

埃里克·杰·多林(EricJayDolin),毕业于布朗大学,主修生物和环境研究,在耶鲁大学森林和环境研究学院获得环境管理硕士学位后,又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环境政策和规划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环保署项目经理,在美国和英国从事环境顾问工作,他的大部分作品反映了他对野生动物、环境和美国历史的兴趣,如《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皮毛、财富和帝国》《利维坦》《政治的浑水》《蛇头》等。个人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73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