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革命的战争影片看多了以后,我们对老八路都心生敬意。《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集刚正、勇猛、机警、智慧于一身,是孩子们整天幻想担当的偶像。其实战争结束后许多老八路都早已经转变了角色,他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纷纷由你死我活的武装斗争转向了激情四射的的经济建设工作,而且大多走上了行政岗位。所以后文革时期,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平凡地工作着、生活着。他们的传奇故事像忽来的小旋风一般,偶尔会在街头巷尾流传一阵子,引起邻里们的窃窃私语和孩童们敬仰的目光。
连环画《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
连环画《敌后武工队》中的魏强、贾正、刘太生等八路军形象
我家的隔壁邻居李芝(又名李安)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八路,是我奶妈的妹夫,他们一家和我家一直保持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苏联人援建的住宅,隔音效果不好,每个家庭听广播、教育孩子、夫妻争吵的声音都会传到隔壁邻居的耳朵里。这是一个没有家庭隐私的时代,却也使得我对这位老八路有了更多一点的了解。李芝是个老革命,年入伍。曾参加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培训,接受过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领导人的教导。后来一直在山西北部从事敌后抗日工作,历任教导委员、敌工科科长、县委书记等职务。对孩子们来说“敌工科科长”这个头衔最具神秘感,因为当时连环画《敌后武工队》是认知抗日战争的主要知识来源,魏强、刘太生、贾正这些神出鬼没的主儿最令我们崇拜。我们甚至天天梦想重返那个年代,经历一次大显身手的岁月。因为根据那些故事的描述,日伪敌寇不过是土鸡瓦犬尔,不足挂齿。感觉只要具备了武工队从员的身份和装扮,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李芝八路军军服肖像,王宁(绘)
华北解放纪念章
电影中的八路们个个神气活现,尤其那些武工队员更加威风八面。比如《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歪戴着帽子、手持驳壳枪的形象,还有《小兵张嘎》中的罗金宝,一身白衫、头戴凉帽、墨镜儿,风流倜傥。但是李芝这个老八路却非常低调,每天身着一套深蓝色的中山装,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后来听说他因为解放后在矿机厂厂办做主任的时候,因同事(厂长秘书)一本《墙头草》的小说牵连受到撤职处理。《墙头草》是一部未出版的小说,其内容被认为影射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政策,而受到批判。其作者被打成右派,李芝则因为在这个事情上同情和庇护作者而被归类为“坏分子”。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这个和蔼的老八路个头不高,身形单薄。或许由于烟瘾很大的缘故,他面色较为黯淡,印象中一直低垂着头似乎心中有着深深的郁闷。有一次我去他家里玩儿,看到大妈(李芝的老伴儿)正在给病床上的老八路拔火罐,罐头瓶在他后背上留下了一个个碗大的褐色瘢痕。但李芝的两道浓眉和闪着光芒的眼睛依然透着一股英武之气,真是人生易老英雄不老。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
电影《小兵张嘎》中的罗金宝
年太原矿山机器厂厂长办公室集体合影。年以后老八路李芝(前排右一)做厂办主任,之后不久即因小说《墙头草》被撤职。
抗战时期他曾经是忻州和原平一带的传奇,是日本人悬赏捉拿的首要人物。李芝机智勇敢、身手敏捷,一直是当地的武工队长,在敌后给日伪政权制造麻烦。有一次他来我家和父亲聊天谈到自己被捕,又被有偿营救的事情,我感到极为诧异,老八路口中的事实说明即使在残酷的战争时期,大酱缸一般的人情社会依然如故,这温暖的社会中一方面永恒不变的重利,另一方面也从未摆脱人情事故的如胶似漆,即使在残酷的斗争年代依然如此。那一次老八路还讲到他穿越封锁线的时候负伤的经历,一颗子弹贯穿了下颌,牙掉了一地,那就是传说中的三八大盖的威力,听得让我牙齿发软。李芝出生地主家庭,因此土改的时候父亲被斗,家里土地和财产被瓜分。当时担任八路军营长的他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带着枪就返回了老家试图震慑那些农会里的混混们(当时这种故事估计不少)。这件事情也让他在之后的政治生涯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仅失去了在部队晋升的前途,在解放后的各次运动中亦成为被冲击的对象,最后冠名“坏分子”。
李芝同志的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
据说在文革的几次武斗中老八路武工队的本色得以显现,回光返照。和当时在保定叱咤风云的贾正(成为保定造反派风云人物的武工队员)不同的是,李芝不是一个兴风作浪祸害社会的人,他只是一个在场者和偶尔出手解困危局的人。听家长说过一次堪称经典的故事,那一次缘于矿机的造反派组织“战斗队”全副武装去夜袭另一个赫赫有名的组织——“九九支队”,而“九九支队”均由复原的侦察兵组成,组织性强、战斗经验丰富,而且出手凶狠且精准。他们的战术是每逢作战的时候,以每三人为一组组成作战单位,均手持尖锐的标枪成三角之势,既能关照各方敌情又可以相互保护。同时由于几乎是整支部队建制,战术素养非常高,整体协调性高、攻防有序。在一个风高夜黑的晚上,矿机以二杆子为主的偷袭队伍头戴柳条帽手持棍棒偃旗息鼓偷悄悄摸入对方的领地,哪曾想老侦察兵们早有准备,待“”进入伏击圈后就开始收网。扎口袋、切断收尾、忽隐忽现的疑兵和此起彼伏的攻击信号令入侵者立刻陷入了包围圈中。“九九支队”使出了职业军队的各种招式不断袭扰这支头戴柳条帽手持棍棒的乌合之众,先整体切割再各个击破,令他们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恐慌之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此时此刻最镇静的还是身经百战的老八路,最终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将部分战斗人员带出重围。
年工人疗养院第四小组合影,李芝(前排左二)
老照片,李芝(前排左四)
老八路有三儿两女,其中三个儿子秉承他性格和能力中不同的侧面,老大人厚道诚实,心灵手巧;老二胆大心细,是个运动全才;老三则继承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魄和飞檐走壁的能力。这三个儿子在社区里都有一定的名气,号召力强且拥趸甚多。老二个头不高但短小精悍,是摔跤和拳击的高手,足球和马拉松也是他的长项,他是我少年时期的偶像。三儿子和我年龄相仿,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更多一些。这个儿子擅长攀爬,在人间社区几乎没有他逾越不了的障碍。最有趣的是老三倔强的脾气令人匪夷所思,老八路揍他的时候从不求饶,并且敢从教训他的老八路手里抢夺擀面杖。那时候老八路教训小八路的时候,惊天动地的哭闹声会穿透苏联人构筑的壁垒传到我家,父母有的时候会过去解劝和说教。对于小八路英勇不屈的表现,爸爸妈妈戏称这是电影中日本人的脾气。
抢夺擀面杖,王宁(绘)
老八路李芝的全家福,他们家有五个孩子,分别是:秀敏(女)、志敏、毓敏、慧敏(女)、要敏
大全家福,第二排坐着的有老八路李芝(右二,抱着他的大儿子李志敏)、我的奶达李开忠(右一,抱着他的大儿子李自保)、我的奶妈(左一,抱着她的二儿子李自连)、奶妈的母亲(左四)、奶妈的父亲(左五)
七十年代中期老八路得了癌症,这是一个身经百战者无法战胜的敌人。确诊的那一天他依旧扛着自行车回到家里,但低着头没有回应孩子们的问候,又过了几日家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我才从大人嘴里得知这位传奇式的英雄得了大病。之后的时日里我们看着他一天天消瘦了下去。他开始沉默寡言、深居简出,但病痛引起的呻吟偶尔会从紧闭的门里传出,再到后来就卧床不起了。他的家人想尽了一切方法、采用了一切偏方去救治,依然无济于事,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世界上有“癌症”这么一个夺命并折磨人性的东西。
老八路去世于年春天,他的追悼会是在宿舍区北边太平间外的空地上举行的,我第一次站在那个充满诡异传闻的空地上,太平间的大门敞开着,遗体盛敛在里面,黑白的挽联上写着“李芝千古”、“驾鹤西去”等字样。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有关死亡的仪式,血祭的公鸡、黑白的挽联、哭号中的诉说还有钉棺材盖板时沉重的敲击。那一次经历让我对死亡这个事实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我无法相信一种意识和思想的泯灭。最后一辆卡车载着棺木和家人远去,据说是拉回故里下葬。追悼会后第二天在卧虎山上,面对成片成片的野花,我似乎意识到了生命的转移……。
追悼会,王宁(绘)
几个月之后“四人帮”被专政,文革结束,老八路终于得到平反。
/8/12完稿于四川遂宁
李芝简介:李芝,又名李安,年生,原平市唐林岗村人。
年9月与同学数人奔赴抗日圣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曾多次聆听毛主席、朱总司令、林伯渠等中央领导讲课。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阜平军分区工作,年任崞(县)、代(县)、五(台)支队(也称河北区队,曾任支队长)政治指导员。在宏道镇战斗中受伤。年调阜平军分区任敌区工作部敌工科科长、敌工部副部长,在东崞县活动时兼任崞(县)代(县)县委书记。年任敌工部部长、城工部部长等职。在整个抗日期间,一直活动在滹沱河、同蒲路两边,发展党员,宣传抗日,了解敌情,打击日伪军。
感谢:李毓敏提供照片和证件;王宁为本文绘制的插图。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作者其它作品:
苏丹:我的兄弟
苏丹:二月羊
苏丹:空间往事之六《工业乐园》
苏丹:空间往事之五《电影院》
苏丹:空间往事之四《防空洞》
苏丹:空间往事之三《西马路》
苏丹:空间往事之二《大操场》
苏丹:空间往事之一集体大澡堂
“进山”与出关——《出走与逃亡》之五(完结篇)
我的大学·梦——《出走与逃亡》之四
“铁之道”——《出走与逃亡》之三
“饥饿游戏”——《出走与逃亡》之二
“幼儿园的高墙上有个洞”——《出走与逃亡》之一
围城四部曲之四:第四重围困——一方之言
围城四部曲之三:第三重围困——“沸腾”的群山
围城四部曲之二:第二重围困——在社群之间
围城四部曲之一:第一层围困——阴郁的楼群
苏丹:奶妈
苏丹:放羊—奶妈续篇
苏丹:养猪、敲猪和杀猪——《奶妈》之续三
苏丹:昔阳出了个乔万英
苏丹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哪里最好初期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