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维和队员自述境外经历炮弹从营区上空飞过


云南的天,原本格外的蓝。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原本蔚蓝的天空,飘来阵阵乌云,没一会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站在窗前,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浏览网页,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吸引了眼球。马里维和部队遇袭,造成1死4伤。噩耗传来,心中久久无法平复。就在几天前,我们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和马里的维和部队同一时间段组织轮换交接,新一批的赴马里维和部队部署到任务区,还不到一周时间,就发生了这样令人发指的袭击事件,其行为令人愤怒。泪水滑过眼帘,为遇难兄弟祈祷。去年5月,我有幸成为一名维和队员,前往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如今,已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回到国内。一年的维和经历,让我深知维和任务区的危险和艰辛。自从踏上黎巴嫩的土地,就感受到不一样的危险气息。出了机场,我们便在一队荷枪实弹的护卫簇拥下,钻进了前来接站的大巴车。没有过多的交流,从高度警戒、犀利的双眼严密注视周围一切的护卫身上,我们看到了当地局势的紧张和环境的凶险。战争,离我们如此之近。大巴车上,前来接站的上一批维和战士,来不及给我们作任何介绍,就给我们下了一道死命令:所有人员必须穿上防弹背心和头盔。尽管头盔很重、背心穿上极不舒适,但一想到这也许能就救命,我们一个个刚来的“菜鸟”,笨手笨脚地穿戴了起来。或许是我们在和平的世界里生活太久,开始执行维和任务那一刻,我们的生活完全换了一个模样。分队明确要求:车辆外出,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具;每辆车必须携带水、食物、枪支、弹药、药品等物品,以防不测。这样的规定并非没有道理。刚到任务区那会,某国维和营巡逻车队就遭到不明武装人员尾随,车队受到枪击,子弹打在后车厢上劈啪作响。庆幸的是人员未受伤。危险并不止于这些。我所在的任务分队是一支扫雷工兵分队,承担着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扫雷排爆。在黎以边境的公里“蓝线”上,埋着数十万计的地雷。相比于以往开辟通道作业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进行雷场通道维护。开辟通道就是在雷场上清排出一条两米宽、长数百米、供人员通行的通道,而维护作业似乎要轻松许多,但危险程度依然不容小视。因雨水冲刷、隔离桩位移等影响,通道外的爆炸物很有可能随山体滑坡冲进通道内,让其变得不再安全。每次作业,扫雷兵都是穿戴着防护装具,小心翼翼地清理,一个不经意地动作,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业环境的危险,让我们步步惊心;生活条件的艰苦,让人颇有几分无奈。远渡重洋,对于吃惯了中餐口味的维和官兵来说,虽然每餐吃得依旧是中餐,但味道相比于国内却要差得很多。联合国每天的供给都是按人体所需热量标准,尽管牛肉、羊肉、鱼肉等肉类也很丰富,但时令蔬菜却只有寥寥几种,且肉类也都是以冻肉为主。要想做出家乡的味道,难度极大。事实上,任务区恶劣的安全局势、艰苦的自然环境,以及枯燥的业余生活,远比想象中的要艰苦得多,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深深体会,理解不易。维和前,尽管我们做好了应对危险的准备,但是不幸也时常发生。早在年,首批赴黎维和部队就经历了黎(巴嫩)以(色列)战争的洗礼。我们的前辈、英雄杜照宇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刚果(金)、在海地、在其他任务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牺牲的中国军人和警察也有19位之多。因为有危险、当地不太平,才有了维和部队的存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在我出国执行任务时,也时常受到这样的提醒和警示,时刻让自己绷紧安全弦,适应复杂的环境。去年,我们部署到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也曾经历过一次武装冲突,以色列的炮弹直接从营区上空飞过,在距离营区几百米远的附近村庄发生爆炸,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冲突没有升级。危险,几乎是伴随整个维和过程的。此时此刻,就在一位兄弟倒下的时候,我们还有多名战友坚守在异国维和一线。我们每一个人都深知:牺牲,是中国蓝盔必须时刻准备面对的。愿马里的兄弟安息,祖国等你回家。评论战友倒下,守卫和平的信念却愈加坚定金虎说实话,很多人对中国维和军人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印象中,我们只从新闻报道、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他们持枪站岗、驾车巡逻,或是和非洲小朋友们在一起其乐融融。那是一张张年轻、阳光、帅气的中国军人脸庞,传递着中国军队的自信、强大和守卫和平的坚定信念。无论如何,我们很难把年轻的生命与“牺牲”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可是,事实就是这么残酷!马里加奥当地时间5月31日20时50分许(北京时间6月1日4时50分许),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营地的维和部队遭遇袭击,造成重大伤亡,其中中国维和士兵1人牺牲,4人受伤。消息传出,国人深感震惊与悲痛。外交部和国防部对事件第一时间表态并指出,这是一起针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恐怖袭击事件,是严重的罪行,不可容忍。中方对恐怖袭击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中方人员遇难深感悲痛并深表哀悼,对其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我们要求马里政府和联合国方面立即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展开调查,将凶手绳之以法,并密切配合中方做好善后工作。”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从此,拉开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26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据统计,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已有19位中国军人和警察不幸牺牲。当我们享受和习惯着如同空气般寻常的和平时,中国维和战士却在环境恶劣、动荡不安的异国他乡执行任务,和平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唾手可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使命,向全世界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中国军人”。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三连副连长曹升文,向我还原了去年10月份维和部队遭遇大规模武装冲突的惊险一幕——“我听到两声强烈爆炸,看到满天曳光弹,第一反应就是让大家准备战斗!”曹升文说,中国维和官兵反应迅速,迅即进入防御战位。透过夜视仪,哨兵观察到基地附近,数十名携带各种武器的当地武装分子在草丛中向政府军营地发起猛烈攻击,划破夜空的弹道,最近的距离中国基地只有几百米。除了冲突不断,还有疾病肆虐、气候炎热和想象不到的严峻挑战。在黎巴嫩南部,战争使这个地区埋下了约13万枚各种地雷,维和工兵每天都要在这样的“生死场”中工作。在利比里亚,由于蚊虫毒蛇多,维和医疗队员去义诊时,经常是一手提着医药箱,一手用竹竿敲打地面驱赶草丛中的毒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那些可爱的中国维和士兵,也都血气方刚,也都处在青春韶华,他们有情感也有情绪。他们不会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会想家、会思念父母、会想念远在祖国的妻儿。可是,中国士兵最可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当他们能够埋藏情感,升华那份崇高的家国情怀。他们深知“不愧对胳膊上的中国国旗”,他们谨记出征时的誓言,他们牢记着中国军人的职责使命。所以你应该能够理解,当年轻的士兵在距离战争最近的地方,表现出的异常勇敢和无畏!从马里到利比里亚,从刚果(金)到南苏丹,越是在战火纷飞、冲突频仍的地方,越能看到中国维和战士的身影:“钢七连”在马里加奥的酷暑中意志弥坚;中国赴利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埃博拉肆虐时坚守一线;中国女兵在冲突不断的南苏丹朱巴展现巾帼风采……中国维和部队被誉为“战区部队的典范”,他们一次次创造了“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速度”。年轻的战士倒下了,我们能够想象他的家人、他们的战友亲朋的万般悲恸。我们为牺牲的战友献上哀思,为伤者祈福,也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和平、捍卫祖国的荣誉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从中国维和部队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最伟大的优点——善良和智慧。如果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像中华民族一样友善,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一位联合国官员这样评价。一名中国维和士兵倒下了,但中国军人捍卫和平、守护和平的信念却愈加坚定!(钧正平工作室策划)中国军网“新闻策划组”出品策划:曲延涛作者:叶洋萍金虎编辑:姜紫微编审:陈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xzqh/99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