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中印战争我国取得重大胜利,来看看世界各方


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年11月24日在一篇对外讲话中介绍说:“从亚非范围、西欧范围(美、澳也是西方国家范围)来说,有三十三个国家是支持中国或者同情中国或者守中立的,公开支持印度的有五十个国家。三十三对五十,包含西方世界。所以并不孤立!”美苏两大强权在当时意外地同时支持印度,并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资援助及国际舆论的支援,并一同谴责中国入侵印度的战争行为,指出中国事先发起战争攻击印度。一、年11月2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支持中国。胡志明在11月24日在致尼赫鲁的信中说:“我认为中国政府最近为了通过和平方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所做出的决定和正在实施的措施是最合理的。越南人民以及亚洲和非洲各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期待印度政府和中国政府共同努力以恢复两国边界的和平。”年11月23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称:中印边界问题是帝国主义对中印两国实行侵略政策的产物……朝鲜政府希望印度政府毫不拖延地接受中国政府的建议。巴基斯坦在中印战争爆发之前曾向印度建议,印、巴两国采取共同防御措施,应对“北方”的敌人(即中国),被印度拒绝。年10月13日,中国与巴基斯坦展开边境谈判,并进展迅速,于当年12月即达成协议。因此,巴基斯坦总统在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是印度的行为导致了冲突。二、埃及、伊拉克、锡兰、尼泊尔、蒙古、阿富汗、柬埔寨等国虽然表态不支持任何一方,但在进行调和时会偏袒印度。伊拉克亚非团结委员会在调解中印争端的声明中认为战争的责任在中国:“中印停火与和平解决应该建立在这种基础上:尊重和维护国际尊严,反对中国军队越过他们之间在这一争端爆发前的传统边界而引起的混乱后果。”在埃及、柬埔寨等亚非六国为调解中印冲突而举行的科伦坡会议上,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称中印冲突是“对我们的生存和不结盟本身的威胁”,她说,这使得印度“不得不寻求西方的援助,这种援助急切地提供了——这个行动是违反不结盟的基本原则的。”为了尽快实现停火,亚非六国在科伦坡会议达成的“建议”中认为中国军队应该后撤20公里,印度军队维持现状,然后进行谈判,这明显是在偏袒印度。三、美国提供兵力,技术支持苏联在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前,周恩来于10月8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请求苏联给予支持,苏联拒绝并表示中立。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在年11月7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指责苏方在中印边境争议中的态度是“表面中立,实质上是支持印度”。他指出,苏联在年5月到年5月间,供给印度飞机94架(其中安12运输机32架,米格直升机26架,米格21战斗机12架,伊尔14运输机24架),喷气引擎6台,还给印度山地作战的被服、帐篷。随着中苏分歧重新加剧,赫鲁晓夫在和印度驻苏联大使的第二次会面中,毫不讳言对中国的批评态度,而向印度提供军援显然有教训中国的意思在里面。到年底,中国领导人纷纷强调,要充分认识到中苏两个国家的性质变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公开谴责中国。铁托声称,“中印两国的划界工作在本世纪初就以众所周知的麦克马洪线的形式完成了”,“中国却企图用武力修改与印度的边界,这是对印度的侵略”。不结盟运动国家一些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及大多数非洲国家明确地站在印度一边,认为印度是中国侵略的受害者。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不仅认为印度提出的撤军建议是有根据的,而且还向印度出售轻武器。苏丹谴责中国的侵略。突尼斯外交部表示“中国动用军队对付印度,从而忽视了万隆原则与和平共处原则”。尼日利亚总理说:“中国的强权就是真理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相信这种说法的任何国家都应该受到谴责”。埃塞俄比亚把中国称为侵略者。乌干达认为“直到战事停止为止,没有人会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这场战争继 后进一步打出了中国的名声和血性,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和长久的和平。千年前韩非子有云:“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无论印度怎么想,在这个奉行丛林法则的国际社会里,想要嗓门大就必须拿出硬实力。十年前的 ,印度人没听懂什么叫“勿谓言之不预也”;那么十年后的边境反击,我们就用一对一的VIP服务,教会了印度什么叫“勿谓言之不预也”。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历史一再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信心,更有能力保卫我们的每一寸土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xzqh/127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