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苏丹摔倒在印度电影的套路上


电影《苏丹》来中国,却在票房上摔了一跤。这部本来想延续印度电影热度的作品,却表现平庸令人失望。印度电影在中国冉冉升起的态势是否会从此打住?目前尚无法定论,但是中国观众显然已经熟悉了印度电影的“套路”,失去了新鲜感。

自从去年《摔跤吧!爸爸》在国内斩获了近13亿票房之后,印度电影与中国观众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当然是得益于阿米尔·汗,其实他的电影《三傻大闹好莱坞》早在年就已经被中国的影迷注意到,只是未达成普遍认知。随后,他的作品《我的个神啊》《地球上的星星》《幻影车神》也被影迷们奉为精品。所以,《摔跤吧!爸爸》之后,阿米尔·汗的新作《神秘巨星》今年在内地上映,依靠他的号召力和影片的温暖催泪,再度取得7亿多的票房成绩。

可以说,阿米尔·汗已经成为印度的良心品牌,成为了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推广大使。但是,如果仅靠阿米尔·汗一个人,印度电影并不能够在中国走得更远。今年上映的印度历史上成本最高的神话巨制《巴霍巴利王2:终结》在中国的票房并未过亿;而此次的《苏丹》显然想借助同为体育题材的《摔跤吧!爸爸》的一些“流量”,但是票房目前只有多万。

《巴霍巴利王2》和《苏丹》的失利,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满满的套路。这可以说是印度电影的“天真单纯”。他们对于英雄的喜爱溢出了银幕,“吹捧”从来不余遗力。《巴霍巴利王2》中那些雷人的镜头,比如把椰子树中间捆上皮筋,然后把正义之军发射到敌人的城墙上去,男女主角在水陆两用的天鹅船上起舞,都让中国观众很不淡定;《苏丹》也是一样:男主角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打败天下的职业摔跤手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闪电般的进程,又取得了奥运会冠军,最终的MMA决战中,肋骨断了危及生命,却在最终奇迹逆转。

可是,中国观众却有着另一种世界观,有着更为理性的态度。所以,印度电影里那非常虔诚、却不太讲道理的“奇迹人生”对印度观众来说也许是乐观与自豪,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却难以全然接受。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观众现在越来越喜欢《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现实题材——看了太多做梦的电影,中国观众也想在电影中醒来片刻。

今年上映的另外几部印度电影中,《起跑线》《厕所英雄》因为对于印度社会现实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xzqh/124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