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大运河上最庞大的外交使团苏禄王访华


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9/5443962.html

明永乐年间,在明成祖朱棣的努力经营下,明朝国力逐渐昌盛。三宝太监郑和几次下西洋,与南洋各国贸易通商,帮助平定地方战乱纷争,宣扬大明国威,树立了明王朝天朝上国的赫然地位,南洋各国纷纷前来拜谒朝贡。

永乐15年(年)夏,朱棣接到大臣奏报:太平洋苏禄群岛上的苏禄国(今菲律宾南部)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将率领余人的使团,前来朝贡。朱棣十分高兴,他立刻下旨:“运河沿途地方官员照例为苏禄贡使提供口粮及相关开销,以国宾规格接待之。”

七月,苏禄使团从福建泉州登陆,后自杭州入运河北上。25天后,八月初一,苏禄使团顺利到达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通州。下船后,使团分乘80辆马车,加上前来相迎的大臣们的车辆,相接五里,一路浩浩荡荡,向北京城驶去。这是明朝开国以来迎接的最大规模的外国代表团,也是大运河见过的最庞大、最威风的外交使节车队。

当天晚上,朱棣为苏禄东王一行举行盛大的国宴。东王及西王、峒王向明帝“进金缕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第二天,朱棣为东王举行正式册封仪式:“封为国王。赐印诰、袭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

苏禄王画像

苏禄使团在北京停留了27天,期间,他们多方面深入了解中国民间的风土人情,并且考察明朝先进的工艺技术等,收获颇丰。

八月二十七,苏禄王一行启程回国。他们从通州码头登船南下,行至德州时,苏禄王突发急病,一病不起,并于九月十三病逝。临终前,苏禄王留下遗嘱葬于中国。朱棣听闻消息后,派大臣前往德州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按照明代诸侯王陵墓规格,在距离大运河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北营村,为其修建了陵园,还亲自撰写了碑文和悼文。

葬礼结束后,苏禄王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峒王等人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剌等十人则留在德州守墓。朱棣对这些留守后裔照顾有加,三年守丧期满后,安都鲁等人决定继续留在中国。后来,安都鲁的后裔改姓“安”、温哈剌之后改姓“温”,在德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直至今日。

六百年已过,苏禄王及他的王妃和两位王子,依然安息在德州北营村的苏禄王御园。它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苏禄王墓(苏禄王御园)占地80余亩,内含王陵、享堂、御碑亭、牌坊、神道、清真寺、碑廊等。墓区松柏森森,环境清幽。长长的甬道两旁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等排列有序,碑碣林立。历经风霜雨雪,它们早已沧桑斑驳,但当年的雄伟和精致仍然依稀可见。

作为中华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苏禄王墓将那场璀璨的外交盛事镌刻在大运河及德州的土地上;在新时代,依然续写着中菲友谊的新篇章。

年,中菲两国合拍了大型历史传奇故事片《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年,苏禄东王后裔苏丹王太子伊示买基兰兰到苏禄王御园拜祭;

年,苏禄东王后裔梅裹安姆·唐劳·基拉姆公主一行9人赴德州拜祭;

年,"纪念苏禄东王首次赴华周年"仪式在苏禄王御园举行。苏禄东王后裔扶格达尔·基拉姆苏丹家族一行二十余人到达中国,先后祭拜;

……

如今,运河上浩浩荡荡的船队和当年苏禄国使团的喜怒哀乐,都已经飘散在历史中,但苏禄王墓作为中菲友谊的见证,以及维系中菲友好的纽带,值得被永远瞻仰和铭记。

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推荐

一只酒船来香飘崇文门运河之旅讲述一段戏曲演变之路传承千年,弘扬运河创造精神!年画——记忆里的年味儿!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部分图片、视频素材来自网络(如有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邮件联系zjxm

sina.cn。我们会尽快处理,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xzqh/102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