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总人口约4.5亿人,其中北非(埃及、马格里布四国、西撒哈拉、苏丹、毛里塔尼亚)约2.3亿人,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北非多国经历了“阿拉伯之春”等各类政变、动乱,国内局势和经济出现了混乱,各国至今依然处于艰难的恢复中。但北非地区相对世俗化程度更高、开放程度也更高,在文化领域对整个阿拉伯世界影响较大。其中埃及更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一度发挥着阿拉伯各国带头人的角色,开罗是阿拉伯联盟总部所在地,埃及的影视节目也传遍整个阿拉伯世界。
古埃及地图
古埃及文明出现在大约距今年的时候,结束于公元前年的罗马入侵,之后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古埃及是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基本地理单元为村社,村社之间联合成“州”。公元前年左右,古埃及形成上埃及和下埃及两大王国,分别位于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其中下埃及经济较为发达,各个村社和州之间贸易活跃,但受制于尼罗河三角洲密布的沼泽,各个村社和州独立性强,下埃及缺乏强有力的中央,因而在军事上不如统一的上埃及,公元前年左右,上埃及统一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古埃及法老王朝。之后埃及经历了数次分裂和统一,直到被罗马帝国灭亡。
迦太基及其殖民地
迦太基是由来自西亚黎凡特地区的腓尼基人建立的殖民地,以今天突尼斯的迦太基城为据点,占据了马格里布海岸、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班牙南部沿海等地,成为当时地中海最强大的城邦国家。公元前3-2世纪,历经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被罗马帝国吞并。
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扩张
阿拉伯帝国鼎盛及分裂
法蒂玛王朝
穆拉比特王朝
奥斯曼帝国
法国非洲殖民地
北非地区历经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穆拉比特王朝、奥斯曼帝国、法国的统治,在20世纪陆续独立成为今天的政治格局。来自西亚和欧洲的统治者让北非至今依然徘徊在欧洲和中东之间。尤其是马格里布国家,尽管当地人都是阿拉伯人,但法国文化在当地大行其道,许多年轻人梦想长大之后去巴黎、马赛,而不是去开罗、迪拜。埃及是阿拉伯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加之英国人的统治并不如法国人那么深入,保留了非常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北非地区人口密度
北非主体是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人烟稀少,因此人口集中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和绿洲,北非有两大人口集中的地区:马格里布海岸和尼罗河流域,人口分别有1.2亿人左右,各接近北非总人口的一半。可以说北非绝大多数人口都分布在这两个地区。
北非阿拉伯语方言
阿拉伯语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所遇到的本土语言的影响,加之地域辽阔,方言差异较大,在北非,形成了马格里布、埃及和苏丹三大方言,在马格里布方言内部还分为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四种方言。摩洛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采用标准阿拉伯语,所以摩洛哥阿拉伯语曾经和标准阿拉伯语一起作为国际场合的正式用语,今天摩洛哥已经采用标准阿拉伯语作为对外交流用语。
北非语言
除了阿拉伯语,北非地区存在数个亚非语系语言和一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语言。尤其是在马格里布各国,柏柏尔语、图阿雷格语是仅次于阿拉伯语的重要本土语言,尤其是柏柏尔人的认同感非常强,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都存在柏柏尔人分离势力。除了这些本土语言,马格里布大学教育和精英阶层普遍使用法语,埃及则使用英语。
尼罗河全流域地图
尼罗河流域古城和分区
尼罗河是非洲第一长河,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大河,也是埃及人的母亲河。尼罗河上游的干流和支流还流经了东非五国、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国际影响力非常大。苏丹作为同一流域的另一大阿拉伯国家,历史上受到埃及的影响比较强烈,古埃及时期,这里形成过受到埃及文明影响的努比亚文明,近代,苏丹曾作为埃及和英国共同管理的殖民地而存在。埃及和苏丹人口的大多数都居住在尼罗河流域。开罗就位于尼罗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的咽喉地带,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埃及的首都,也依托尼罗河的富饶,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之一。
埃及科普特人分布
古埃及人受到阿拉伯入侵的影响,逐渐同化成为埃及阿拉伯人,但一部分未皈依伊斯兰教的埃及人,接受了基督教科普特教派,成为科普特人。科普特人在埃及社会的地位较低,多从事垃圾处理、屠宰等工作,也有一部分人经商,欧美的埃及移民有许多是科普特人,相比于穆斯林,他们更容易融入欧美社会。在埃及,科普特人除了居住在首都开罗,更多的集中在上埃及的明亚、艾斯特尤和卢克索等城市。
埃及人口密度
埃及人口大多数居住在尼罗河流域,包括开罗和亚历山大。苏伊士运河沿岸也有若干比较大的城市,最著名的是塞得港,这里被开辟为自由港,并建设有工业园。此外,埃及还有一些交通要道和旅游胜地发展出来的城镇,比如马特鲁、沙姆沙伊赫、古尔代盖等。埃及的气候使一些沿海城镇发展成为度假胜地,成为埃及古迹之外的另一大旅游类型,在马特鲁,许多利比亚人在这里买房定居,沙姆沙伊赫是埃及最有名的度假胜地和潜水胜地,吸引了一些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的政要来此度假。
阿尔及利亚人口密度
尽管对法国的殖民统治充满仇恨,但在数百年的统治中,阿尔及利亚和法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紧密的联系,大多数阿尔及利亚人并不排斥法国的文化,也乐意去法国工作,许多法国运动员都是阿尔及利亚后裔,比如齐达内。阿尔及利亚沿海的山麓地带是人口集中的地方,也是地中海重要的农业基地,出产水果、鲜花供应法国市场。
摩洛哥人口密度
摩洛哥是北非唯一一个君主国,地处阿拉伯世界天涯海角的位置让这个国家和阿拉伯主流社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欧洲风情比多数阿拉伯国家更加浓厚。摩洛哥至今占领着西撒哈拉地区大多数土地,这让摩洛哥在非洲很不受欢迎,不过摩洛哥对非洲事务并不感冒,历史上曾经有32年的时间没有加入非盟。摩洛哥尽管曾经是法国的保护国,但独立性强于阿尔及利亚、西非各国。这种独立性让摩洛哥保留了许多阿拉伯风格的城镇和风情。摩洛哥的非斯、马拉喀什等城市不光是旅游胜地,也是欧美影视圈拍摄沙漠和阿拉伯风情的主要外景地。
利比亚部落分布和地理分区
利比亚石油生产分布
作为曾经的石油大国,利比亚一直是北非最富裕的国家,战乱后,利比亚立刻回到了建国前部落林立、各势力纷争的状态中。利比亚大致可以分为西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和东部的昔兰加尼,外加南部沙漠部落组成的费赞。由于东西两部分有着各自的出海口: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两方独立生存能力都很强,也使得双方势均力敌。费赞地区则有受到图阿雷格人的影响,有着和北方阿拉伯人不同的文化风格。民族矛盾、部落矛盾外加区域矛盾,让利比亚内战至今未能停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rdmz/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