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息爭解紛大愛無疆止戈弭兵後福無量


鑰佺墝鐧界櫆椋庝笓瀹朵細璇?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3/5782285.html

●飛抵澳洲,喜逢壽誕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來自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九個國家的大使和嘉賓抵達悉尼,開始了為期九天的「澳洲多元宗教和睦共處」考察之旅。前往機場迎接的有來自圖文巴社會各界、澳洲淨宗學院及雪梨淨宗學會的代表。當天恰逢淨空老教授九秩晉一耆壽,大使們紛紛表達了希望老教授法體安康、壽享遐齡、常轉法輪、倡導和平的美好祝福。塞爾維亞大使感歎地說,如果自己到了鮐背之年也能像老教授一樣健康,那就真是一種幸福了!

▲悟通法師(圖中)代表淨空老教授前往機場迎接大使團。擔任大使團團長的阿曼大使Dr.SamiraMohamedMoosaAlMoosa女士(圖左),手捧淨宗學會同修們獻上的的鮮花,對澳洲友人深夜等候在機場的真誠與熱情表示感謝。

●想看和諧,請到圖文巴

講到大使團此次考察活動的淵源,還要追溯到二〇一二年五月為慶祝泰國前國王拉馬九世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Adulyadej)八十五歲生日壽誕,在首都曼谷隆重舉辦了以「普及聖賢文化教育推動世界和平」為主題的多元文化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主席、匈牙利大使KatalinBogyay女士,教科文組織外交委員會主席、剛果大使Jean-MarieAdoua先生等十九位大使出席了大會。作為澳洲南昆士蘭大學榮譽博士的淨空老教授亦應邀出席了大會,並做了主題演講。在演講中,老教授將圖文巴這座約十萬人口、八十多個民族,一百多種語言的多元文化之城介紹給了聯合國的各位大使。老教授當時講道,二〇一二年三月,南昆士蘭大學與淨宗學院合辦的宗教論壇中,圖文巴宗教代表和居民代表一致表態,願意將圖文巴建設成為和諧示範城,令不同種族文化在此共榮並茂。二〇一三年五月,圖文巴市長保羅·安東尼奧先生首次率團在教科文總部匯報推展和諧之成果,獲得一致好評——「和諧示範城」的美譽由此遠揚。

●什麼是「和諧」

在澳洲和諧之旅的考察過程中,大使們一致認為:將淨空老教授在澳洲「和諧多元文化」的寶貴經驗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到世界,實現社會和諧、天下太平,是大家共同的的使命。

講到「和諧」,中國古人早有研究。我們來拆字解析一下——

「和」字,《廣韻》中解釋「和」為: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論語·子路》中,孔老夫子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與人和睦相處,但在具體問題的看法上不一定要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迎合對方,但在內心並不抱著和諧的態度。《國語·鄭語》說:「以他平他謂之『和』。」用現在的話說:「和」,就是善用他(它)的天性、喜好去規範他(它),並使其順利發展;儘可能地為一切人事物提供符合個性化的充分發展空間。

「諧」字,許慎在《說文》中解釋道:「諧,洽也。從言,皆聲。」意思就是「言」與「皆」結合起來表示大家同時開口說話。「諧」本義為:一同發聲;引申為:平等地表達真實想法和意見。

合而言之,天地萬物、千差萬別,多元性是世界自然本有的特點。「和諧」才是創造、發展事物的原則;把各種不同的人事物結合、團結在一起,使他(它)們得到平衡發展,這個過程就叫做和諧。

由此可見,淨空老教授提出的多元宗教「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的原則,與孔老夫子提倡的「君子和而不同」理念完全一致。人類只有尊重、理解、接受多元性文化和信仰的存在,才能在有限的空間中尋求生存與發展。而能夠促使萬物豐盛成長、使得人類永續發展的,恰恰是這種多元性、差異性。

一、前期考察,深受鼓舞

●Day1-5,從悉尼到堪培拉

大使團前五天的活動主要集中在悉尼和堪培拉,後三天主要在圖文巴。本期特刊將著重報道大使團在圖文巴的活動。

前期,大使團參觀了悉尼Redfern土著文化社區中心,聽土著居民介紹他們的文化、教育,以及生活狀況(很多人認為這一區域是爭取土地、共存,以及認可的集中地)。塞爾維亞大使表示在世界各地,代表多元文化的(原住民族)事實上已經處於弱勢,他很期待在圖文巴看到老法師所宣導的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和諧——這是希望之所在。

在堪培拉,大使們與澳洲外交部、環境與能源部、教育培訓部、法務部的官員進行會晤(見下圖),並與當地多元宗教的代表進行交流。

▲前排左三起:科特迪瓦大使Mrs.DeniseHouphou?t-Boigny、柬埔寨大使Mr.DavidMeasketh、阿曼蘇丹國大使Dr.SamiraMohamedMoosaAlMoosa、也門大使Mr.AhmedSayyad、塞爾維亞大使Mr.DarkoTanaskovic;第二排左一:教科文工會理事Ms.CatherineKantharthiounn;第二排左四起:馬達加斯加大使Mr.NyTokyAndriamanjato及夫人(左三)、尼日利亞大使Mrs.MariamYalwajiKatagum、悟行法師、科威特大使Mr.MeshalHayat、安哥拉大使Mr.DiekumpunaSitaN’sadisiJosé;第二排右一:漢尼夫先生、右二:澳洲前任駐教科文組織大使喬治?米納先生。

●花絮一則:從「不解」到「動容」

三月十五日,澳洲前任駐教科文組織大使喬治?米納先生及其助理,堪培拉多元宗教領袖等,陪同大使們在中餐廳共進晚餐。席間,前大使喬治?米納先生回憶了他在教科文組織任職期間,接觸和瞭解老教授理念的過程。米納先生說:自己從初期不甚了解淨空老教授「舉辦各種和平活動而無所求」的動機,到後來真正看到老教授在教科文組織、在澳洲乃至全球各地,切實做出了多元宗教團結和諧的偉大成績,令他非常感動!他真誠希望大使們把老教授的理念推廣到更多的地方,讓大眾普遍受益。聽完這席話,大使們深受鼓舞,對即將到來的圖文巴之行更加期待。

二、相約圖文巴

(一)、Day6下午:你好,圖文巴

三月十六日,恭逢觀世音菩薩聖誕日(農曆二月十九),連日陰雨後的圖文巴迎來了一個艷陽天;期待已久的日子也終於要到來了,大使團將乘機從堪培拉飛抵圖文巴威爾坎波(Wellcamp)機場。

●接機花絮

圖文巴政府、宗教、社區的領袖、代表,澳洲淨宗學院四眾弟子,圖文巴電視台第七頻道報道組等各界人士組成了將近兩百人的歡迎團,在機場等候迎接大使團的到來。市長安東尼奧先生更是一位日夜精勤的「人民公僕」,早早就到達了機場,在咖啡店用簡單的午餐。DarlingHeights州立小學的五十名小學生在校長的帶領下,準備為大使團表演合唱;現場練習的歌聲娓娓動聽。後因飛機晚點,未能如期表演,留下些許遺憾。

下午三點前,專機抵達圖文巴機場。市長安東尼奧先生、機場女主人瑪麗·華格納夫人(前排左七MaryWagner)、淨空老教授

的代表、悟行法師及淨宗學院代表,在停機坪迎接大使團(見下圖)。

●歡迎儀式

親善委員會安德魯魏蘭德先生主持了簡短而溫馨的歡迎儀式。原住民代表首先代表原住民,對大使團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祖先、老人致敬;同時祈願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能因上帝之愛而團結在一起。

市長保羅·安東尼奧(PaulAntonio)先生(見下圖)對大使們的來訪表示真摯的感謝,在他看來大使團此次來訪對圖文巴是莫大的榮譽。市長先生還介紹道,在圖文巴,不同族群間和諧相處、相互包容、互助互愛。文化多元性是圖文巴的歷史、是圖文巴的特色,也是圖文巴的力量!圖文巴一直致力於開展多元宗教的對話,這說明宗教可以團結,可以和諧共處。政府也支持提倡多元文化的交流,努力提供環境,讓市民可以在社區或是讓他們有歸屬感的地方進行互動。圖文巴也是難民歡迎區,他們與此地居民融合在一起,這裡就像他們的家一樣。市長先生最後表示:未來幾天,希望我們不但可以與大使們分享我們初步的成果,還有未來的展望。希望您們會再回來圖文巴!

機場女主人瑪麗?華格納夫人在致辭中感謝大使們此行為建立更好的世界所做出的努力。夫人表示,華格納家庭一直以來積極投入當地建設,致力於提升社區福利、繁榮經濟。

奈及利亞大使說,「歡迎團隊所做的一切令人感動,從悉尼到堪培拉、到圖文巴。我們的任務就是利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實現世界和平這一人類共同目標。我個人在斯里蘭卡時就聽老教授談過圖文巴;其他大使們都很好奇,並渴望親自學習體驗。這裡的每個人都樂於助人,我想這就是人性(humanity)的展現;由此就能通向我們正在尋求的和平與和諧」。

最後,DarlingDowns童子軍的代表向所有來訪大使致贈「MessengersofPeace」徽章,祝福大使們圖文巴之旅滿載收穫和喜悅。

(二)、Day6晚宴:嘉賓充庭,盛會稀有

當晚六時許,落霞將天空暈染得格外美麗。大使團一行乘坐巴士到達澳洲淨宗學院,參加由學院主辦的歡迎晚宴。淨空老教授與圖文巴多元宗教工作組成員,以及親善委員會會員親自到學院門口迎接大使團的到來,賓主相見、無不歡喜。

1、挑選「和平」畫作

學院精選了圖文巴當地小學生們以「和平」為主題的繪畫作品。並禮請每一位大使和淨空老教授各自挑選一張(見下圖)。被選中的畫作將在十八號的溫馨晚宴上向大眾展示:同時,繪畫的小作者們也將登台亮相,與大使團合影留念。

▲左起:馬達加斯加大使、科威特大使、也門大使、安哥拉大使認真挑選圖文巴小學生和平主題的畫作。

▲淨空老教授挑選了一張簡潔明快、帶有「和平」字樣的畫作。

2、歡迎晚宴致辭

●圖文巴副市長卡羅·泰勒女士(CarolTaylor)致歡迎辭

泰勒副市長首先向澳洲土地傳統的擁有者——加洛維爾人和加保人——對他們過去和現在的祖先,以及對於所有文化的先祖致以尊崇和敬意。隨後,副市長代表其同事和所有社區群體,歡迎大使們來到這座美麗的花園城市。

泰勒副市長表示,大使們會在未來幾天中,見證這裡的人們對於所居住的土地那種無比的熱愛,以及體驗此地的社區是如何體現出友好、和平與和諧的本質。她說,身為圖文巴市議會的副市長,自己滿懷熱情,希望確保每一位居住者,都能夠找到屬於他們的空間和價值感。

談到「和平」,副市長說和平不是終點,在尋求和平的過程中,我們手牽手、互相幫助、共度難關,這正是圖文巴小城的榮耀和精神。圖文巴,如同多元交融的、美麗的拼圖,這一點充分體現在我們的文化上、經濟上、以及各個方面。通過包容、理解和慈悲的愛,我們已經建設了一個真誠和諧的地區。圖文巴市議會在地區多樣性的發展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提供服務,以支持開放、包容、和平的互動與交流。以圖文巴多元宗教文化中心為例的各個社區團體所做的工作,是為了使每一個人都獲得歸屬感——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泰勒副市長在致辭的最後說道,希望圖文巴成為令大使們感覺賓至如歸、充滿美好的回憶的地區。

●阿曼大使致辭

阿曼大使的致辭樸實而有力,大使說道——

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到此體驗圖文巴和諧示範城的構建。我相信這是老教授夢想成真的理念。今天的世界,危機重重;想要獲得和平、和諧是相當困難的!不管怎樣,依然有人深信實現和平的可能;這種堅定的信念也會鼓舞和感染更多的人期待與相信和平的實現。我認為,只有我們相信它,才可能去實現它。從我們踏上這個國家的土地,進入這個城市的那一刻起,證據如此鮮明:這裡的人們堅信,並且致力於和平的實現。

▲阿曼大使(見圖演講台前)說,和平是一座橋樑,當我們共同努力、相親相愛、拒絕仇恨與偏見,追隨覺悟與和諧時,和平終將實現。我希望這次考察之旅的經驗,將豐富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能夠手牽手向著和平前行。

●淨空老教授致歡迎辭

淨空老教授做了主題為「圖文巴和諧示範城的緣起、發展與展望」的致辭(以下為致辭的節錄)。

老教授說,非常歡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諸位大使閣下和嘉賓們蒞臨澳洲花園城市圖文巴!您們是我們多年的好朋友,今天大家終於歡聚在圖文巴,我們非常歡喜!感謝您們不遠萬里來到此地!

圖文巴有八十多個族群,一百多種語言,十幾種宗教,是一座典型的多元文化城市。我在這裡購買了一所天主教堂,成立了淨宗學院。我們裝修時保持了教堂的原貌,這讓本地居民深感我們尊重和愛護他們的文化。

二〇〇二年,淨宗學院開幕時,我們邀請了一百多位鄰居來聚餐,向他們說明我們來這裡的目的。鄰居們很歡喜這個活動,於是我們就決定每星期六舉辦溫馨晚宴,免費招待大家素食。至今十五年從未中斷,小城的居民很多人都來學院做過客。溫馨晚宴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藉著溫馨晚宴的平台,圖文巴各宗教、族群的人士可以互相交流、學習。我們也非常尊重當地的原住民,每次論壇和每次大型的溫馨晚宴都邀請原住民代表上臺致辭和表演。溫馨晚宴有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大家共聚一堂、其樂融融。

澳洲淨宗學院成立十週年紀念時,當地有影響力的宗教代表來找我,主動提出要把圖文巴打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我們共同居住在這裡,要把這個城市變成人間天堂。

淨宗學院成立了「多元宗教、多元文化中心」,聯合圖文巴各界人士成立了「親善委員會」,共同舉辦了各種論壇,學習、參觀、展覽等活動,為社會各個族群、各種信仰的人們打造了共同的活動空間,將人們融合為一家人。圖文巴還成立了「多元宗教工作組」,將圖文巴十一個宗教和教派,緊密地團結起來。

從二〇一三年到二〇一六年,我們四次在教科文組織匯報「圖文巴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的實踐成果,獲得了普遍的肯定。市長安東尼奧先生也曾親自帶隊進行報告。和諧工作正是由於得到了政府、學校、宗教界和市民的擁護和支持,「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這個美好的理想才得以實現。

二〇一五年,我提出從各個宗教聖典裡面節錄精華三百六十小段,匯集在一起,成為《宗教經典三六〇》。消息一出,得到了圖文巴各宗教、教派,以及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宗教領袖和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宗教經典三六〇》叢書問世,並在新加坡舉辦了交流會。每個宗教都要把自己宗教的教義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使信徒都能明理,就不會受到別有用心的人蠱惑與利用。

澳洲淨宗學院近兩年來舉辦「道德講堂」,集中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精華,短短幾天的時間就使人轉惡為善,效果卓著。

希望圖文巴各宗教也都能舉辦「道德講堂」,宣揚各宗教教義裡面的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並且加以落實。

我們在澳洲圖文巴團結宗教、團結族群,希望做出一個榜樣,提供給世界各地區參考。希望這樣的和諧示範點越來越多,能夠有助於化解衝突,促進世界安定和平。

在此,我們希望特別強調的是:如果選擇戰爭,人類將有受不完的苦難;如果放棄戰爭,人類將有享不盡的福報!希望諸位大使閣下為我們提供指導和寶貴意見。

●上帝的安排:老教授、大使、主教四位同慶生

當晚可謂四喜臨門:恭逢觀音聖誕日、大使團平安抵達;晚宴主持人為大家揭秘第三喜:馬達加斯加大使和澳洲聖公會CameronVenable主教的生日就在當天:無巧不成書的是,在宴席中,大使閣下與主教就坐在彼此的對面(見下圖)。

第四喜就是:安哥拉大使的生日就在兩天前,這也是大使閣下生平第一次沒有和家人一起慶生;而淨空老教授的壽誕在四天前——大眾聞聽此訊,滿堂歡喜!

主持人稱:這是上帝的安排!

▲《隋書·高祖記》記載,隋文帝楊堅在生日時曾下詔:「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內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斷屠」,命舉國吃素,以紀念生父生母之恩。左起:馬達加斯加大使、淨空老教授、安哥拉大使、聖公會主教「同月生」之緣分,又在觀音聖誕日共同以素食慶生的故事,也真是吉祥殊妙的佳話。

(三)、Day7清晨:和平植樹儀式

三月十七日,大使團在圖文巴的參訪活動正式開啟了。當天的行程緊湊而又充滿活力,我們著重介紹清晨和平植樹儀式(註:淨空老教授亦有出席),以及上午參訪澳洲多元文化模範小學的活動(註:大使們讚歎、感受最多)。

●活動背景

秋高氣爽的清晨,隨處都可以聽到鳥兒們歡快的歌聲言語。為了讓大使們感受不同信仰、文化的人們共同慶祝和諧日的氛圍,在多個社區組織的支持下,由「圖文巴合作社團」主辦了:「和諧日」大使團早餐接待活動,以及餐後的和平植樹儀式。

●圖文巴團結聯盟主席主持儀式

簡單愉快的早餐過後,和平植樹儀式正式開始,淨空老教授亦蒞臨儀式現場。圖文巴團結聯盟主席約翰明茲主持了植樹儀式。主席先生介紹說:我們致力於消弭家庭暴力,提倡建立互相尊重的關係,以促進城市安全。儀式首先邀請了當地的土著居民,用原住民族傳統語言致歡迎辭。

傳統的歡迎儀式後,約翰明茲主席(見下圖)繼續說道,根據新聞報導,我們了解到這個世界處在被分裂當中。排外主義作為一種新的運動,以封閉的思想模式,讓人們畏懼不同、並鼓吹分裂。我想到(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羅斯福的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一句話:「種族競賽、宗教對立、偏見對峙,分裂和征服——我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在這裡!」這是來自埃莉諾的智慧之言。

三月二十一日就是澳大利亞和諧日,我們慶祝澳洲的多元文化,提倡包容、尊重,讓每個人都能找到歸屬感。二〇一一年洪災過後,我們彼此扶持、一路走來。圖文巴是個擁有真心的城市,正是這顆真心,讓我們得以實踐信仰與價值觀。這些年來,我們見證了來自南非、津巴布韋、蘇丹、中東等地的移民,他們選擇了圖文巴作為他們的家。我個人非常感謝來自這些地區的文化,它們豐富了此地的文化。多元性,讓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好!

約翰明茲主席還引用了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一個人,除非他能夠超越自我關注的狹小圈子,進而關懷全人類普世的福祉,否則就沒有真正活著。」主席先生說,和諧日讓每個人都能找到歸屬感,但它的意義不僅限於此。尊重、和諧以及多元性,讓我們的城市成長為一個繁榮、和平、幸福的示範城——難道這不是我們,以及我們子孫後代共同的理想與目標嗎?!

●圖文巴市長安東尼奧先生致辭

約翰明茲主席向大使團成員和嘉賓們介紹了下一位發言人:市長安東尼奧先生(見下圖)。主席先生讚歎市長:是一位堅定地倡導,將圖文巴建成為安全、和諧、繁榮之城的成功領導者;並為此次的大使團參訪提供了極大的支援。

安東尼奧市長的致辭總是令人鼓舞。他首先向原住民的祖先致敬。同時,讚歎了大使團為了世界和平,不遠萬里考察圖文巴做出的種種努力。市長先生說道——

每一天,我們圖文巴都歡迎並擁抱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和諧日這一天,我們與全澳大利亞的人民,共同來傳遞一個特別的信息:讓每個人都找到歸屬感!從一九九九年首次慶祝和諧日至今,三月二十一日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國家性節日,全澳大利亞的人民在這一天共同為這個國家的多元文化而慶祝。今天,圖文巴,迎來了教科文組織的大使們,與我們同慶和諧日;而三月二十一日同時也是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日,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個文化多元、充滿社會凝聚力的城市,我們的成功建立在澳大利亞社會的價值觀上,那就是「給每個人一個合理、平等的機會」。

●阿曼大使薩米娜穆薩女士致辭

阿曼大使的致辭雖然簡短,卻是一番肺腑之言——

阿曼大使(見下圖)說道,我們現在身處於這樣一個城市:你們把我們口頭上所談的和平、和諧變成了現實,你們做出來了!

你們是我們所宣揚的和諧理論的實踐者。你們架構起了和平的橋樑。我們會將此行的經驗牢記心間,把它帶回到教科文總部;並且告訴全世界,我們所宣揚的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和諧是可以實現的!謝謝你們,謝謝圖文巴!

●象徵永續發展的「瓶子樹」

活動選定了「瓶子樹」,這種非常具有澳洲本土特色、生命力旺盛的樹種進行栽種。瓶子樹即便遇到洪旱災害,依然可以頑強地存活下來;它的生命週期是兩百到兩百五十年。

▲阿曼大使(左一)、圖文巴市長(左二)、淨空老教授(右二)共同栽種瓶子樹,象徵了在圖文巴播下了「城市和平和諧、永續發展的種子」。

▲和平植樹儀式的最後,大使團全體成員與安東尼奧市長(右六)、淨空老教授共同合影留念。牛津大學發展與對外事務副校長尼克·羅林斯先生(後排左一)也於十六日當晚專程從英國趕到圖文巴,參加此次的和平盛會。

(四)、Day7上午:參訪澳洲多元文化模範小學

結束了和平植樹儀式後,大使團一行來到DarlingHeights州立小學校參訪考察。孩子的眼睛、孩子的心靈永遠是最為真實、純淨的。從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體察圖文巴多元文化融合的親密度,無疑是最有力的角度。

●同一個世界

這是一所典型的多元文化、多元族群和諧共處的學校。學生們來自四十多個不同的國家,牆上著懸掛這些國家的國旗。校合唱團與指揮布魯克曼小姐,為大使團和嘉賓們表演了一曲《同一個世界(OneWorld)》。歌詞唱到——不同的地方組成了這個星球,星球住著不同面孔的人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吃著不同的食物。看著這樣的世界讓我們心情明亮!同一個世界,同是地球人,和諧共處;同一個世界,同是地球人,同一個家。印度、墨西哥、德國、伊朗、南非、日本、俄國、馬里、巴基斯坦……能去這些國家看看多好啊!你想去哪兒呢?

●各國語言說:你好!

校方準備了一段視頻,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面帶笑容,用自己的母語說:你好!我們聽到了阿富汗語、孟加拉語、比利時語、柬埔寨語、加拿大語、乍得語、漢語、摩洛哥語、剛果語、厄立特里亞語、斐濟語、印度語、印尼語、伊朗語、伊拉克語、以色列語、日語、肯亞語、利比亞語、馬拉維語、馬來語、蒙語、納米比亞語、尼泊爾語、新西蘭語、巴基斯坦語、巴布亞新幾內亞語、菲律賓語、盧旺達語……

一句簡單的「你好」,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問候語。主持人請貴賓、家長、師生們一起轉身,向旁邊的人說:你好hello!握握手、揮揮手、笑一笑。簡單說一聲你好,讓每個人都有受到歡迎的感覺——這就是澳大利亞最棒的地方。

●學生代表談體會

主持人邀請學生瑪娃和泰瑞到麥克風前面來為大家分享。

第一名學生叫作瑪娃,來自伊拉克。瑪娃說,我來澳大利亞三年了。我們舉家搬到澳洲,因為這裡很安全。我曾在伊拉克上學,但是戰爭開始了。我太害怕了,不敢去學校。我現在的小學是很棒的一所學校:在這裡我們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教育。我很安全,而且還有很多朋友。我希望孩子們都能很快樂。對我來說,「和諧日」意味著大家聚在一起慶祝不同的文化,一同居住在這個美好的國家——澳大利亞。

第二名學生叫作泰瑞,來自非洲剛果。泰瑞說,我來這裡六年了。我的家庭來到這裡是為了尋求安全,因為剛果不安全。達林高地小學是最好不過的學校!老師們都很棒,會鼓勵我們做許多嘗試。比如,我會去想:我知道些什麼,我要怎樣做才能變得好。我敢於表達,因為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國家。在這個美妙的國家裡,我們大家都彼此緊密相連。

●克里登校長讀故事書

主持人邀請了克里登校長(見下圖)為大家讀故事:《我也是澳大利亞人》。

校長先生說,今年我再為大家推薦一本澳大利亞兒童文學作家曼姆·福克斯(MemFox)的新書。(按:這本書的主題是移民,歡迎人們到另一個歡樂的國度生活。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信條:注重包容性、人性與人類社會的統一性。)我想它對我們住在澳大利亞的人來說,應該有所啟示。

故事寫道——

我是澳大利亞人,你呢?我也是。我媽媽出生在悉尼,父親在阿德萊德,我出生在墨爾本。我是多道地的澳大利亞人啊!你呢?我父親在達拉長大,我母親從艾爾巴杜來。我覺得我好像一直都住在這,我們和你們共享這塊土地。你呢?我們家是年從愛爾蘭移民來的。當時有一百萬人死於饑荒,但是我們現在過得還不錯。你呢?我母親從義大利來,她的家人後來也都來了。他們一開始的生活很辛苦,但是現在的生活充滿了歡笑。你呢?我奶奶從英格蘭來,每天都在想家。後來她喜歡上珀斯,我們現在就定居在這了。你呢?我父母從中國來。他們覺得澳大利亞好極了。現在我們住在堪培拉,他們現在用俚語說謝謝。你呢?我們家本來在索馬里,但是它被衝突摧毀了;我們現在住在霍巴特,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你呢?我來自阿富汗。我還很小時逃出來的,船擱淺了,但是我們很平安。我們現在全是澳大利亞人了。你呢?很可惜我只是一個難民,還不是澳大利亞人。但是如果你的國家收容我,我會很樂意!

我們對陌生人敞開大門,對,我們歡迎每一個人。我們分享「澳大利亞公平」,希望每顆破碎的心都能復原。我們走了這麼遠,從不同的國家來,現在我們同處一片星空下,享受和平。

(按:美好的故事,傳遞著一個理念:澳大利亞尊重、歡迎、真正接受著多元文化;每個人在這裡都可以找到歸屬感——這不正是地球母親博愛胸懷的展現嗎?!)

●切和諧蛋糕

主持人邀請大使代表,以及達利斯、馬娃、泰瑞同學共同切開和諧蛋糕。

▲切開和諧蛋糕,意味著不同宗教、族群和睦共處,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甜蜜、美好!(左一:阿曼大使;右一:科特迪瓦大使)

●合唱校歌:《我們從世界不同的地方來》

參訪活動的最後,一曲校歌演唱,為當天的慶祝活動畫上了完美的句號。這首歌是學生們與喬希?阿諾德在合作「讓我們一起走,圖文巴」活動時所創作的,同樣也表達了對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的歡迎。歌詞大意——從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來到我們的學校。我們彼此相連,同等的機會。對一些人來說,一個新的開始。我們一條心!所有人都在旅程中,生命的旅程。在達林高地小學,我們來自世界不同的地方。我們在知識中成長,很多的選擇,不同的將來。彼此互相學習,接受不同的文化。澳大利亞(大家一起),這就是我們。我們驕傲地穿著綠色金色的制服,充滿希望與夢想。在這裡,每個人都一樣!

▲伴隨著愉快的歌聲,帶著全新的考察感悟,大使們與牛津大學副校長結束了當天上午的訪問。地球本來就是一個多元化的大家庭;多元化讓世界更加美好。我們不應當排斥不同;差異性使得人類走向創新與發展。真心、誠實、慈悲、友愛、互助,這些美好品德的落實,終將帶給地球全新的、多元化的發展。

(五)、Day8上午: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共祭世界各民族万姓先祖

1、祭祖大典創歷史、開新篇

三月十八日上午,大使團、牛津大學副校長一行蒞臨位於昆士蘭地區Westbrook的圖文巴多元文化活動中心。在中心的「萬姓先祖紀念堂」內,舉行了一場莊嚴而隆重的祭祖大典:祭祀澳洲原住民,以及世界各民族萬姓祖先。

▲祭祖大典開始前,大使團全體成員、圖文巴原住民長老、大典的主祭官(圖文巴市長)、諸陪祭官、圖文巴多元宗教代表、牛津大學副校長、淨空老教授,以及世界各地友好人士在萬姓先祖紀念展板前合影留念。

這場依據中國古禮舉行的祭祀典禮,可謂創歷史、開新篇——

由澳洲原住民長老為大典祈福、圖文巴市長安東尼奧先生擔任主祭官、馬達加斯加大使發表祭祖意義的感言、教科文組織大使團觀禮、淨空老教授做主題演講,擔任「通贊」的禮生全程使用英漢雙語高唱指令……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全程使用雙語的祭祀,在此之前或許只有滿族愛新覺羅氏皇家後裔的祭祖祈福活動。一時間,仿佛講著不同語言、肇造東西方文明的赫赫始祖,超越時空、光被大典,興仁風於環宇,佈流澤於遐荒。

2、多元一體之淵源

從人類發展史來看,多元文化、多元信仰、多元族群勢必走向互融互助、互鑒互學的和諧發展方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從華夏文化——這一唯一尚存的古老文明的發展中可以獲得確鑿的證據。

近年來,在中國各省區發現新石器文化遺址總共有七千多處,年代從西元前六千年起延續到西元前二千年。根據考古學界的整理和研究發現:中華民族的先人在西元前五千年到前二千年之間,還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區,分別創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這是中華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點。比如,河南的龍山文化正是在仰紹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山東的龍山文化而興起的。可以說,華夏文化就是以黃河中下游不同文化的結合而開始的。換句話說,在人類文明的曙光時期,文化就具有多元性、融合性;華夏民族正是海納百川的多元一體格局——這也印證了圖文巴市長的理念,多元性讓圖文巴得以發展成長。

人能學習、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並且通過學習其他文化的寶貴智慧而得到更好的發展。人類的可貴在自身,也在於每一個個體的多元性。

3、主祭官:圖文巴市長致辭

安東尼奧市長首先感謝為大家提供此次相會之地的原著民——Jarowair和Giabal的人們,他們是這塊土地的傳統擁有者,向他們祖輩久遠的過去和現在獻上我最誠摯的敬意。市長說,我很榮幸能代表我的同事和廣大的社區群體,在此以主祭官的身分(見下圖)參加祭祖活動。

銘記我們源遠流長的傳統,以及傳承從世界各地遷移過來的祖先、農民的故事,使得我們增強了社會凝聚力,促進了社區的和平與和諧。今天的祭祖典禮讓我們有機會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德與智慧。能參與本次活動,我感到很榮幸、很感動。

4、馬達加斯加大使:從馬達加斯加文化談祭祖

在馬達加斯加人眼中,死去的祖先們是能量的加持者,他們在冥冥中保護著自己的子孫;祖先是後代精神力量的源泉。讓我們一起聆聽大使分享這一極具特色的文化中,敬畏祖先的理念——

●死亡是超越

大使閣下說,今天我感到莫大的榮幸,能向大家分享馬達加斯加文化中關於尊重祖先的重要信息。在馬達加斯加文化中,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死亡是一個通道,以另一種形式生活,我們稱之為「超越」。國王死亡時,他們稱國王離開現世的生活,得到另一種超出我們所能見的生活。

●祖先是子孫後代的守護者

在馬達加斯加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我們有一句格言:如果一個孩子不玩,他成為一個青年;如果年輕人不慶祝,他成為一個老人;如果老人不傳達他的知識,他成為一個祖先;如果祖先不照看生活,他醒來,就犁地。

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包括祖先,他們的使命是護佑加持子孫後代的生活,並作為連接現實生活和上帝(天地唯一的創造者)之間的重要橋樑。

●日常以蜜糖酒水供養祖先

在傳統的家庭中,客廳最美麗的角落是專門留給祖先的,它是房間裡面最受人尊敬的地方。每當子孫們飲酒時,會倒出幾滴酒供養、感謝祖先。平日,人們也經常以蜂蜜、糖果供養祖先。

●翻屍節

展示馬達加斯加人與祖先之間的牢固紐帶的最壯觀的儀式是Famadihana,中文譯為翻屍節。這是在家庭墳墓邊為一位或多位死亡的親屬更換壽衣而舉行之大型晚會。這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互相見面和了解家族成員關係與族譜的機會;通常每五年或七年更新舉辦一次。

●家譜

家譜,是婚姻申請的重要部分:在一個稱為kabary的音樂會中,申請結婚的男孩,及被求婚的女孩必列出確切的祖先名字,顯示這些祖先在新家庭憲法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一般情況下,它可以追溯到第三代之前的祖先而不會花太多時間。

●遵循神的吩咐:孝敬父母——這是一種幸福的生活

「耶和華你的神吩咐你,當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時,這會使你長壽;而且在耶和華,你的神所賜予你的國度裡得到快樂。」

大使說,在馬達加斯加的概念中,《聖經》中的這條誡命(申命記5:16)是管理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基本生活規律。事實上,兒童必須承認父母為他們所做的努力和犧牲,因此必須尊重父母,包括祖先。

孝敬父母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是穩定與和平的開始。

孝敬父母也意味著:盡力而為,尊重並接受所有的祖先留下的資源;這不僅包括物質上的,還包括祖先給予我們的教育。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直接來自於我們的父母,DNA來自於我們的祖先,我們無法改變。孝敬父母也等於尊重自己。

▲致辭最後,馬達加斯加大使伉儷共同演唱傳統歌曲:《祖先的愛》。歌詞大意是:有一種非常珍貴的愛,你不能用來交易或出售;因為它深埋在我們的心中。它是我們祖先的愛,還有他們給留給我們的土地。

5、淨空老教授致辭:大國和諧,帶動小國幸福

現場播放了淨空老教授演講的英文有聲書。老教授在致辭中講道(以下為主要內容的節錄)——

非常歡迎諸位參加這次意義重大的祭祖大典。這在澳洲是第一次舉辦,祭祀所有與會者的祖先,以感恩他們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同時也祭祀世界各族的萬姓祖先,對他們表達崇高的敬意。

前年八月,威爾士大學休斯校長來香港訪問,參加我們的中元祭祖大典,看到祭典的莊嚴肅穆與大眾的虔誠恭敬,很受感動。他跟我商量,能否在英國也辦祭祖大典?我同意了。所以去年六七月份,我們分別在倫敦、威爾士舉行了三場祭祖大典,紀念全世界各民族萬姓先祖。其中兩場祭祖大典的主祭官由休斯校長擔任。休斯校長是有史以來第一位擔任中式祭祖大典主祭官的西方人;這象徵著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的新氣象,是全人類一家親的良好開端,非常值得慶幸!

今天的祭祖大典,將由安東尼奧市長擔任主祭官,還有幾位嘉賓擔任陪祭官,這也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新頁。讓人們看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們是可以團結、融合的,這將為世界和平帶來一股強大的正能量。

為什麼要祭祀祖先?首先是緬懷祖德,提倡孝道。要懷念祖先的貢獻,效法祖先的德行,報答祖先的恩德。對於已經去世幾千年的祖先尚且懷念不忘,對於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呢?

「孝敬」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會安定的基石。祭祖就是孝敬精神的具體展現,《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因此,祭祖的意義很重大,關乎人心的清濁,社會風氣的良否,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活動。

其次,祭祖是一種「禮樂教育」。「禮」,代表天地自然的秩序、規範人類的行為;告訴我們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地萬物之間應該怎樣相處。「樂」,代表天地自然的和諧;優雅的音樂能夠調和人類的七情五慾。五慾是財、色、名、食、睡;由五慾又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七情。「樂」的作用就是讓七情五欲,「發而不逾規矩、不過度」,使得人們懂得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自我完善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

禮樂教育,不但成就個人良好的品行,也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它強調「以和為貴」,人人各安本分、各得其所,形成文化自覺。禮樂教育是中華文化的基調,使得中國古老的文明延續了數千年之久,也使中國獲得了「禮樂之邦」的美譽。「禮樂之邦」是聖賢君子的理想國度,不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都「好讓不爭」。

「爭」,是一種力求獲得、據為己有、互不相讓的行為,決定不是好事情!《左傳?昭公十年》云:「凡有血氣,皆有爭心。」這就說明:「競爭、鬥爭」是人類的習氣中不善的種子。為了不讓這些惡的種子發芽、起作用,古聖先賢提倡「讓」,對治「爭」。「讓」就是不爭,凡事先人後己。中國老祖宗在《國語?晉語》裡告訴我們:「廢讓,是廢德也。」也就是說,沒有了「讓」的大公無私,道德就會淪陷;就產生了爭奪、掠奪、侵略,這些禽獸一般的行徑,最終導致的是人類自相殘殺。因此,我們要從字典上把「爭」這個字拿掉:不要戰爭、鬥爭、競爭。我們要「讓」:忍讓、謙讓、禮讓,一路讓到底。這是中國老祖宗睿智的教導。

《左傳》曰:「讓,禮之主也。」又曰:「卑讓,德之基也。」這就是說:「讓」是禮治的宗旨;「謙卑、禮讓」是德行的基礎。大家都知道道德的重要性,但往往會忽略「讓」對於道德建設的關鍵作用。中國諺語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讓」是解決競爭、鬥爭、戰爭的有效方法,不僅可以調節人與人的關係,也可以改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從而實現「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的大同世界。

祭祖讓人們銘記祖宗的教誨,起心動念都要「讓」、不要「爭」,要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著想。我們都是地球人,是一家人,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次祭祖活動的舉辦就是最好的證明。地球人應該照顧地球人,讓彼此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我們希望世界上的大國捍衛全世界和平——大國能夠和睦相處,世界就有和平;它們如果要不能夠和,世界就是災難。大國的軍隊是用於維護和平,小國可以不養軍隊、不買武器,將節省下來的軍費用於以下三個方面,造福人民——

(一)、教育免費:從幼兒園到研究所,不用繳學費,學校還免費提供食宿。

(二)、醫療免費:從進入醫院到病癒出院,包括食宿,都是免費。

(三)、養老免費:我們不稱「養老院」,而稱「老人樂園」,讓老人們不但物資生活無憂,而且精神生活充實,有充分的娛樂與休閒節目,得以安享晚年。

所以,我們所求的是「大國和諧,帶動小國幸福」,和睦相處、天下一家。地球上的資源是地球人共有的,每個人都有份。發現有礦產,不能哪個國家派軍隊把它佔去了,那是霸道行為,決定不可以。礦產開發出來之後,按照人口比例去平分;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整個世界資源這樣來劃分,大家公平,沒話說。

希望宗教能夠團結,宗教回歸教育,互相學習。讓每個宗教經典裡面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育都能發揚光大。同時,踐行所有宗教的核心價值觀「仁慈博愛」——就是每一個神職人員、每一個信徒要代表上帝、代表真主愛世人,把平等的愛、無條件的愛做出來。

我們要把這個世界帶向永續的和平,帶給人類個人幸福快樂,家庭和諧美滿,事業順利成功,社會安定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只有互助合作,沒有戰爭、沒有鬥爭。《晏子春秋》說:「紛爭者不勝其禍,辭讓者不失其福。」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選擇鬥爭、戰爭,人類將有受不盡的災難;如果謙遜辭讓、放棄戰爭,人類將有享受不盡的福報。是福是禍,完全在於自己的選擇!

在達到世界大同理想之前,要先有樣板做出來。圖文巴就是和諧示範城的榜樣。我們要繼續努力,從自己做起、好讓不爭,把圖文巴構建成人間天堂。歡迎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士移民到圖文巴!

最後,願大家發起神聖的愛心、成聖成賢、救苦救難!

6、感人花絮

●周邦道老校長題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這場祭祖大典,冥冥中仿佛是多元族群的先祖們期盼已久的一樣,整個過程令人感到無比的神聖。我們看到舞台兩側藍底白字的對聯,是出自淨空老教授少年時代的恩師:周邦道老校長的手筆(見下圖)。數月前,遵老教授的囑託,淨宗學院的護法們將題字做成適合舞台懸掛的對聯尺寸。遠遠望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十個字就像巨大的能量場,吸引四海賓朋為了世界和平濟濟一堂、共襄盛舉。

▲舞台上方的多元宗教的標誌象徵著:神聖的愛為世界和平保駕護航。舞台兩側的世界各國國旗標誌象徵著:多元文化、多元種族的團結超越國界,人類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周邦道老校長的題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象徵著地球人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情義深厚、江山難阻,止戈弭兵、人類共願。

●身兼數職、大公無私;父親去世、堅守崗位

成就這場祭祖大典的是澳洲淨宗學院的護法團隊和華藏祭祖典禮的專業指導老師。細心的人會發現:剛剛負責施工維修的師傅,怎麼搖身一變成了祭祖大典的鼓手?負責禮賓接待的青年,怎麼做起了讀祝生?廚房年輕的糕點烘焙師像模像樣地做起了禮生……四個月的勤修苦練、加上純淨憨厚的個性,非專業的人士也變得如此專業。

就在祭祖大典即將舉行的兩天前,一位重要位置的禮生家中發生了重大變故:父親突然過世。為了不影響年輕禮生的情緒,為了祭祖大典不因一己之私而染上瑕疵,這位禮生的母親毅然決定暫時不透露這一噩耗。兩天後,如大眾所願,祭祖大典圓滿舉行。典禮結束後,得知真相的禮生跑到佛堂痛哭……作為兒子,他沒有怪罪母親;正是母親的深明大義,讓他年輕的生命得到了歷練和成長。我們也相信,父親大人的在天之靈,看到兒子圓滿演繹了禮生的角色,也一定會感到欣慰。(編者按:祭祖大典結束後的第二天,大使團參訪淨空老教授的精舍。在那裡,我們巧遇了這位會做糕點的禮生。站好最後一班崗:為大使和嘉賓們做了一份完美的奶酪蛋糕;隨後便搭乘班機回家祭奠父親大人……我們有幸品嘗了一口他親手製作的蛋糕,那裡面是至深的孝心、滿滿的愛心,味道很特別!)

安國撫民之要,唯倡孝親尊師

孝敬是人類天性中本來具有的德行,是社會安定和諧的基礎,如果全球各民族能夠共同祭祀全人類的先祖,各族群平等對待、和睦共處,將大有助於世界和平的早日實現!祭祀全世界各民族萬姓先祖:是當前迫切需要提倡的活動。

《歐洲商報》英國版(第期)

-04-07

歡迎轉發,功德無量!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rdmz/105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