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红海行动火了,别忘了还有他们hel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213/4579161.html

长假结束第四天,不少小伙伴都已切回到工作状态,要说春节假期除了吃喝玩乐外,还有什么活动可以打发时间,毫无疑问,看电影正成为全面消遣活动的一项重要选择。

有数据为证:

根据时光网统计,在年春节档,内地电影市场的各项票房纪录迎来了一次全面刷新。

短短七天内,内地电影市场共报收票房56.5亿,大幅刷新去年春节档创造的33.8亿的票房纪录,增幅达67%。内地影市“无底洞”式的容量再一次令全世界震惊。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红海行动》。

从票房看,《红海行动》昨日再收1亿多票房,截至2月28日,该片累计票房24.99亿,即将在总成绩上超越《唐人街探案2》。对比大年初一刚刚上映的票房成绩,《红海行动》可谓完美逆袭。

同《湄公河行动》一样,《红海行动》依然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将年中国海军赴也门撤离中国公民的事件进行改编,完整还原了海军陆战队尖兵“蛟龙突击队”解救人质的惊险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之前的爆款《战狼2》还是今年的《红海行动》,两部票房炸弹巧合地都选择了“撤侨”这个话题。

国家动乱,海外华人命在旦夕,中国军人奉命营救,家国情怀加上正义战胜邪恶的普世价值,很容易将观众情绪点燃,如果影片硬件达标,成为票房炸弹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那么问题来了

在观看此类影片时,普通观众都被感染成这样,真实经历过电影中那种死里逃生的人又该如何看待这部电影呢?

比如海外的中国石油人。

中国石油作为一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多年来一直在海外开疆拓土。回顾走出去的这25年,中国石油人为了国家石油战略可谓出生入死,赴汤蹈火。随便找一个人出来,身上都自带传奇故事。

生命危在旦夕,一本中国护照成为海外华人在受到危险时的第一寄托,海外的石油人也一样,在遭受危险时,除了那本中国护照,心中那朵“宝石花”同样是信心的源泉。

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南苏丹之痛

苏丹,全世界最不安定、因武装冲突导致流离失所最严重的国家。气候炎热,蚊蝇肆虐,毒蛇猛兽盘踞,疟疾横行,物资奇缺,工作环境恶劣。

王杰,中国石油特等劳动模范,尼罗河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任苏丹6区项目副总经理。

自年4月踏上苏丹这片土地开始,他就抱着一腔热血扎根异国他乡。近20年来,王杰先后经历了苏丹项目从创业探索到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再到二次创业的全过程,见证参与了苏丹区、苏丹6区、南苏丹37区三个主力项目的开发建设。海外艰苦的工作让他感受着创业的魅力,而远离家乡、战火纷飞的环境让他体味着生命的价值。

街头随拍

“现在一听到枪炮声,就本能的原地卧倒。”,对于王杰来说,在苏丹应对战乱和局部武装冲突早已成为常态,甚至被押送、被枪指,但是他仍然能够在扎根苏丹的20年里,成功组织应对多起安全、防恐事件,实现高危环境下HSSE“三零”的目标。

年12月15日深夜,南苏丹首都朱巴再一次发生武装冲突。战势已经危及到油田的安全生产,王杰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应对部署,组织名中方员工以及近当地员工依靠空中通道紧急撤离,兑现了“确保员工生命绝对安全”的庄严承诺。

此外,为了保障油田正常生产,王杰还主动请缨,率领23名党员干部留在了战区。世界级千万吨油田再次在王杰及所在队伍的奋斗和付出中得以保全,中国企业、中国态度、中国形象在战火中再次彰显。

撤离队伍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王杰其实也是中国石油集团的一个缩影。年,南苏丹爆发“5·20”武装冲突,年“7·8”南苏丹再次爆发朱巴武装冲突,在两次冲突中,中国石油动用各种资源,卡车、飞机齐上阵,全力保障员工安全,期间共安全撤离员工余人。

情系利比亚

南苏丹形势紧张,利比亚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陈文征捧着鲜花,与前来接他的同事紧紧相拥。年2月23日22时40分,首批24名从利比亚归来的中国石油员工抵达首都国际机场。

安全回家

3月1日14时55分,最后一批人陆续走下舷梯。“妈,我到首都机场了,放心吧!”张永健声不大,可话筒里的声儿很大,听得出妈妈的激动。

北京刚刚落过两场雪。“祖国的阳光真亮堂。关键是大家心里亮堂!”庄舰微笑着抬头看。他们刚刚经历了利比亚连续数日的阴雨。

此时,中国石油在利比亚的名员工都回来了,一个没少,一个没伤。

年2月21日,利比亚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2日,中国石油发布红色预警:迅速组织撤离。

时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利比亚安全问题领导小组组长汪东进,立即全面安排部署员工有序撤离和自保自救。

从接到通知后,中国石油国际事业部、各项目单位立即启动24小时应急机制,紧盯局势,密切联系前线,掌握人员动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使馆协调沟通,收集研判信息、制订撤离方案、协调商业航班。

在本次解救活动中,中国石油共组织4架包机,飞行9次,联系商业航班13个。

接机现场

附:

一些亲身经历生死的中石油员工访谈:

撤退的途中经历重重关卡。在检查站,两个警察模样的人手里拿着AK47突击步枪指着我们的脑袋,问我们要去干什么。当时我们根本就没敢说是要回国,只说是接到大使馆的电话,要求回大使馆。当时,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20多分钟的持枪检查之后,我们被放行。事后才知道,反政府军刚占领该城市不久,大队人马去朝拜了,这两个守卫经验不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徐东杰

管道局利比亚ZOC项目经理

地下掩体动员

年7月10日,临近中午时分,最危险的一发炮弹落在我们院墙外面,仅一墙之隔,整个地下室都震动了,有人大喊大家赶紧趴地上,这是整个“朱巴七七事变”中我唯一害怕的一次。7月11日早晨,我们再次被炮声震醒。这几天,每天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附近的炮弹声。晚上大家都不敢轻易睡去,都是在疲惫至极的黎明时分才小睡一会儿,因为炮弹从未停歇。

——赵松

中国石油驻南苏丹37区项目员工

随处可见的弹片

多年之后,这些亲历者回想起当时的境况,仍然心有余悸,但更多的却是处之泰然。得知战况后的应急准备,停火间隙的高效撤离,地下掩体内大家互相打气安抚,遇到危险时冷静机智的应对措施……这份处之泰然的底气,来源于近年来中国石油对应急保障体系和防恐体系的大力建设,以及每个石油人踏出国门前必须接受的防恐培训。

从年开始,中国石油所有赴海外员工都要参加防恐培训,到现在培训人数已达17万人次。加上日常的防恐应急演练,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责和程序了然于心,可以迅速从正常生产状态切换到应急状态。

“走出去”之路从来没有坦途,但他们从没因为荆棘满地而停止探索的脚步,从没因为暗夜无光而放弃探寻光亮,从没因为高山巍峨而停止攀登放弃远方。

中国石油过去二十余年的海外征途如此,未来“一带一路”上的新里程亦然。

只是,此刻的海外人更加自信、更感安全,因为他们的后方有一颗永远闪耀的“宝石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背后有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

素材来源

时光网

苏野

责任编辑

张可烨

END

本文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石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rdmz/101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