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918/4698562.html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有锦绣山河,也有巍峨城郭
中国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灾难与建设
无数次改变了它的面貌
这片土地会记住这样一位老人
他用70余年的时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探索中国建筑与城乡规划的
发展道路
为新世纪人居环境建设
指明了方向
他
就是我国著名的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建筑教育家
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
3月31日
“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
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
展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
联合主办
今年恰逢吴良镛先生99周岁华诞
70余年来,吴良镛一直坚守在
教育和研究岗位
胸怀祖国,心系人民
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
作出了重大贡献
苦难中迸发的建筑梦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地战火纷飞,吴良镛的成长历程中饱含国破家亡的民族血泪。青年吴良镛背井离乡,目睹国土的沦丧,苦难激发了他重建家园的热切愿望。
年,他走进中央大学建筑系,并于年以一篇题为《释“阙”》的论文走进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的视野。
论文《释“阙”》在中央大学学生刊物《建筑》第五期发表年
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应梁思成之邀,协助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他从此走入清华园,并在这里工作教学到今天,成为清华园里资历最老的园丁,作育英才,桃李天下。
威尼斯叹桥年(意大利)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奠基人
吴良镛从清华大学的三尺讲台走向一个个国际建筑师论坛,并长期担任国际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职务,把充满中国文化精神和哲学智慧的建筑理念写进了《北京宪章》。
随着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吴良镛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这一整合众多学科的“学科群”概念。年,吴良镛出版专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并于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手稿: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年
吴良镛从菊儿胡同小试牛刀,以“为生民立命”的大儒担当,渐次展开他“天下人居”的思想与实践,并逐步形成丰满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把中华主体文化的儒家思想和道家精神融会贯通,成为中国建筑学家对世界建筑理论作出的杰出贡献。
北京市总体规划结构分析图年
在坚持学科探索的这些岁月里,吴良镛和同事们一起踏遍千山万水,为解决中国城乡建设的实际问题,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贡献重大的开创性工作。
他认同先贤“匠人营国”的理念,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区域协同规划。他把中国建筑师的视野,从单体建筑的精雕细琢引向一座城市、一个经济协作区的宏伟规划:大北京、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三峡库区……最美的蓝图画在神州大地之上,宏大的空间叙事展现出中国建筑师的大手笔。
京津唐地区发展规划设想年
京津冀北地区城市空间布局年
矢志不渝的民生情怀
吴良镛对北京一往情深,为了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文脉的承续与延伸,他呕心沥血七十年,从院落细胞到胡同肌理,从长安街筋脉到中轴线脊柱,从跳出北京到京津冀协同,他的心脏无时不与北京的成长共振,他的想象无时不与北京的发展齐飞。
孔子研究院-年
他为数不多的建筑设计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想象力,表达出用建筑营造历史语境的深厚功力,以及在天地之间用建筑与古圣贤对话的文化魄力,是中国当代建筑中的大雅之声。
南通博物苑-年
他获得过国家最高科技奖和许多国际大奖,以及多国授予的荣誉称号,国家天文台命名一颗小行星为“吴良镛星”,这是一个建筑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一个不知疲倦行走在大地之上,为了中国人的美好人居环境而辛勤工作的建筑学家。
红楼梦博物院-年
人民得安居毕生情所系
但是,吴良镛坦然面对这一切,他在享受工作带来的幸福与喜悦的同时,似乎更惬意于背个画夹,在山河城廓之间描画晨昏雨雪的美丽图景;或者回到书斋,挥毫书写古代圣贤的语录。
他的职业是教师,他的社会身份是建筑学家,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一个依仁游艺的儒者,他在精神上是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信徒:“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的“人居环境理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核心理念,即根源于斯。归根结蒂,他是一位仁者。
浦东中心区规划构思年
上海地区发展模式设想年
在年近百岁的遐龄,这位仁者突然悟到,他终生从事的工作,是“在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大千世界中追求大文化。”兹“五大”,即构成了大儒吴良镛先生的生命框架。
泰山博物馆(方案)年
中央美院新校区-年
吴良镛学术成就展
3月31日,“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通过清华园里老园丁、从建筑天地到大千世界、天下人居为生民立命、匠人营国、欢乐圣境游于艺五个板块,综合展示吴良镛先生在教书育人、建筑设计、科学研究、规划实践、艺术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呈现其国匠精神。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致辞中表示,吴良镛先生是在清华大学工作七十五年的杰出教育家,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和带头人,是理想坚定、爱国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吴先生胸怀祖国、心系人民、以祖国繁荣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一生致力于城乡人居改善实践,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城乡建设英才,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楷模,向吴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吴良镛先生向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拙匠迈年豪情未已”,号召大家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共同奋斗!开幕式后,吴先生和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展览。
吴良镛自述
我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经70年,一直未离开这个岗位。我的专业是建筑学,为了教学之需,一直从事科研和相关实际生产,产学研三者互相促进有助于业务的提高。这点对很多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如此。
吴良镛、汪坦、胡允敬与建0同学讨论国庆工程设计年(左二胡允敬,左五汪坦,左七吴良镛)
自年到清华建筑系工作算起,刨去“文革”期间10年不算,我做了长约25年的教学行政工作。这一时期的工作很特殊,作为副系主任、系主任,涉及方方面面,尽管这时间段是我精力旺盛的时期,投入行政事务,化解难题成分太多,原拟除一些重要的事有必要做一定的交代外,其他均简略谈过。后经友人建议:“这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从初创到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你一生投入了辛勤劳动的重要阶段,不应草草而过。”我接纳了这一忠告。
校庆建4同学返校与梁思成、吴良镛合影年(第二排,左一吴良镛,左二梁思成)
我少时得恩师栽培,在中学打好基础,入大学后得名师的引领,后又应梁思成先生的召唤在清华任教,并得到赴美两年的学习机会,回国后立即回到教学岗位,跟上了清华“营建系”的辉煌阶段,又参加了一些新中国学术团体的组建,如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及其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并参加国外学术团体活动,从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国际建协第四届会议,此后直到20世纪末,我与国际建协有不少交往,增长了专业认识上的阅历,有助于专业视野的提高。
热带雨林年(海南)
雨后岚山年(日本)
我的觉醒是在“文革”之后,墨西哥、美国之行与西欧之旅为我打开了一度封闭的眼界。特别在年改革开放后,作为新获选的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我基于自己专业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建筑要走向科学”。年,我在62岁时卸去行政职务,初创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开始“进军科学”的探索。
赴川渝地区调研年
着眼于城市设计的北京西郊新区规划示意图年
回眸我的人生之路,可以说大致由三个30年构成。从我出生到而立之年,主要是-年这一时期,可以作为我的学习成长时期。我在“一战”后出生,就读小学时东北沦陷于日本军国主义之手,高中时家乡沦陷而颠沛流离,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怀有无限的感情。这30年,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另一方面是在动荡的时局中树立了理想和信念。三十而立,为我毕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古北口长城年(北京)
新中国成立以后,-年,是第二个30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在祖国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我从美国留学归来,走入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将个人的力量都投入到清华建筑系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有豪情,但也有困惑,到“文革”中断约10年。到年,我担任建筑系主任,重整重灾后的建筑系,这时候正是改革开放之初,无论在工作还是业务上均有较多的进步。这两个30年是我事业和学术的重要阶段,我追随着国家的发展,努力成长,既受客观条件所左右,也从未放弃个人主观的努力。
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年
从改革开放至今是第三个30年。年我在卸去行政工作后,成立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到年恰好30年。这可以说是向科学进军的30年。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菊儿胡同的落成与获奖,若干重要科研项目的推进,都是在这30年中完成的。这30年可以说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授予可以说是对这一阶段工作的肯定。
《广义建筑学》手稿年-年
在90岁之后,来写这本书,严格地说,是一个自述,不能算作自传,因为我无意面面俱到,而主要着眼于我业务追求的历程,知识的追求,道路的追求,对一己缺点、不足的自省。曾国藩对自己的书斋称“求阙斋”,就是知不足。这里只记录人生的主要经历、艰难曲折的道路,是一个对过去的归纳和总结,说明收获与困惑,以求解之心面对严峻问题,以诚朴之心记录专业实践,并以期望探索之心展望未来。这是一个自觉尚称勤奋的老年建筑学人,近90年来的个人求索心得和反思,是对自己的内省、心得与认识,不表功,不盗名。
首都地区空间发展愿景年
在祖国改革开放面临转型和深化的新阶段,90岁之后的我仍希望在健康允许的条件下,保持勤奋的精神,继续求索,贡献一己有限的智慧和力量。
《良镛求索》自序人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吴良镛简介
吴良镛,年生于南京,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他成功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开展区域、城乡、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先锋称号。
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
展览时间
年3月31日-年5月9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策展人
王鲁湘
展览统筹
张悦杜鹏飞苏丹
策展顾问
左川毛其智
策展团队
吴唯佳武廷海吴晨郭璐
孙诗萌袁琳周政旭赵亮
现场协调
王晨雅陈兴鲁
视觉指导
王鹏
展览设计
吴诗中罗亦鸣徐飞岳子峰
朱芷娆段恩慧罗雅新王喆
视频制作
张荣何洋许莉
张慧妤杜贝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清华大学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协办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建筑业协会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
南京市委市政府
清华大学人居科学院
开馆时间
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二9:00-12:00(校内学生专场)
逢周一闭馆
参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免普通门票
社会观众:需购买20元普通门票
(优惠政策详见艺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syg/9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