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战争黑帮日落酒店ldquo非洲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价格 http://m.39.net/pf/a_4579215.html

厄立特里亚(下文简称“厄特”)和埃塞俄比亚(下文简称“埃塞”)这两个非洲国家在一九九八年爆发了惨烈的边境战争。

战争的导火索是一次很小的边境摩擦。有五个厄立特里亚人,在厄特与埃塞的边境上,跟埃塞的军人和官员发生了一些摩擦,在冲突中这五个厄特人被打死了。一般情况下,在国际关系中虽然经常会发生了此类冲突,但一般不至于使得两个国家因此爆发全面战争,而且这场战争非常惨烈,两个国家从一九九八年一直打到近些年,两国的关系才缓和一些。所以,虽然导火索表面上是边境上的摩擦冲突,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们讲过的,厄特与埃塞俄比亚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以及两个国家领袖或者精英阶层思维理念上的惯性。

冲突发生之后,厄特得知本国有五个人在边境上被埃塞俄比亚打死了,马上出动军队,直接冲过边境将埃塞俄比亚的那一支部队歼灭了。事态的发展很快失控,埃塞俄比亚随后向厄特宣战。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国力十倍于厄特,而且一直以来积攒的矛盾使得埃塞早就对厄特满是怨气,冲突爆发后埃塞动员军队一定要教训侵略者,把领土和尊严夺回来。埃塞俄比亚仰仗仗着国力、兵力和人口上的优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而且埃塞吃定了厄特在国力上限制。你的兵力不是不如我吗?如果游击战可能会有损耗,那么我就拉长战线,把兵力铺开,在很长的战线上来突破。当时整个战线最长的时候,在双方的边境线上排开了,一共有一千多公里。

(为了顶住巨大的军事压力,厄特采取了全民皆兵的政策,全国几乎一半的青壮年男性被送到前线战场)

面对埃塞俄比亚的进攻,当时厄特的人口只有两百多万,而埃塞俄比亚的人口是六千万。这样的压力,可以想象厄特是很难顶住的。战争爆发之初,厄特全国的军队只有四万人。在这样的形势下,厄特的领袖首先的想法是无论如何不能示弱,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和埃塞俄比亚正面斗争。但是,在这里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作为一个成熟的国家,是不是可以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看的远一点,在正面对抗明显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周旋,比如请联合国来调停一下,或者求助一下国际社会等。作为一个成熟的国家,当然有要抵抗不屈服的一面,但是也有要有韬略的一面,就像历史上汉代去跟外面和亲,可能很多人觉得怎么能这样损我泱泱天朝的面子?但是大家要想想作为一个有长远规划的成熟国家,其实是不能过分在乎眼前短期的得失,不能像黑社会打架一样,你打我一下,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要打回去,特别是在敌我的力量明显悬殊的情况下,如果你有真正的雄才大略,就不会在乎一时的韬光养晦。我今天嫁你几个女儿,送你几百匹马,又如何?等我的战马养肥了,等我的三军勇武了,我再干你啊!

那么厄特当时是怎么办的呢?面对埃塞俄比亚巨大的军事压力,当时的厄特为了尽可能的与对方正面抗衡,采取了全民皆兵的政策,一下子组建了三四十万的军队。厄特把整个国家从十八岁(更小的只有十六岁左右)到五十多岁甚至更老的男性,全部征召入伍。可以说厄特全国当时一半的青壮男性都被送到前线打仗了。但即便如此,毕竟厄特的国力摆在那,他还是打不过对方。就这样消耗下来,一年、两年、三年.....这期间的过程非常悲壮,双方为了能够打大仗,打持久战,都长期将国家的主要精力放在战争上。但是其实两边都很穷,都是吃不饱饭的国家,就算国力相对占上风的埃塞俄比亚也经常闹饥荒。但是为了这样一场其实很没有意义的战争,双方都用国家非常珍贵的外汇,去买喷气式战斗机,买坦克,买导弹,买各种各样的军火。然后去继续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边境战争。

(“战争坟场”的四周是用各种废旧军车堆成的高墙)

在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玛拉的市郊,有一块地方堆满了当时战争时期使用的,已经报废的武器,这个地方我们给它可以取一个名字叫“武器坟场”。当时我特意去看过这个地方,满山遍野的废旧坦克、军车,甚至还有航空发动机。各种枪械、生锈的刺刀、钢盔到处都是。坟场的四周就用各种车辆累成两三层楼那么高的一面面墙。当你进入这片“武器坟场”后,那感觉实在是太魔幻了,说到这其实我觉得非洲这片土地更应该写出来,像《百年孤独》那样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字。

(鹏哥参观武器堆场时的留影)

(堆场堪比武器博物馆,甚至可以找到废旧的航空发动机)

(堆场内的武器来自世界各地,图中为苏制军车)

刚才讲到了厄特跟埃塞俄比亚的边境战争,因为这场战争的影响,使得厄特从政治、经济甚至到文化一直到现在,仍然还在受着影响。厄特整个国家还是处于一种类似革命或者叫战备的状态,比如互联网以及电话同外面的通信连接都是受控的,厄特总是对外界怀有一种防范的心态。而且由于战争的影响,到现在厄特延续了一个对其经济和民生都影响很大的政策,当地官方的说法叫nationalservice,直译过来叫为国服务,或者叫国民服务。但实质上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一直种类似于劳役一样的制度。因为厄特是一个高度计划经济,高度政府集权化的体制,那么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所需的劳动力怎么办呢?厄特就用nationalservice的制度来强制获得。当地人到十几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履行nationalservice,国家会将你派到国有性质的建筑公司去做基础设施,或者去服兵役。在当地我甚至遇到有五六十岁的人还在做这个国民服务。而且这个所谓国民服务的收入非常微薄。大家想想这个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包括对人的思想情绪的摧毁是相当大的。比如当地的厄特青年人,可能三四十岁要养家的时候,但是他要做nationalservice,如果在一个建筑公司里面当一个普通工人,国家每个月支付发给他的收入可能只有两百纳克法。什么概念呢?这两百纳克法换成人民币也就六七十块钱,在这样一个微薄的收入下,厄特的物价据我在那边生活的经验,非常高。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在首都阿斯玛拉,买一瓶可乐,我印象当中大概需要二十五纳克法。按照官方的汇率换算就是八块多人民币,非常咋舌。

(厄特的商品供应大多依赖进口,图为马萨瓦的老集市)

由于厄特这个国家没有自己完备的食品工业,或者是一定的产业体系,所以他所有东西都需要进口,造成了如此高的物价。比如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当地经常喝一种啤酒,叫阿斯马拉啤酒。是原来意大利人留下的老生产线,味道很不错,我们经常开玩笑称其为古法酿酒。但是买啤酒的时候店家会有一个什么说法呢?就是啤酒瓶比啤酒还要贵,因为厄特这个国家连玻璃都生产不了,所以这个啤酒瓶摔一个就少一个,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下可想而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那么像厄特这样的一种状态,这么多年一直延续下来,我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老百姓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尊心在慢慢被消耗掉。比如对于厄特年轻人,哪怕是读完大学受过一定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首都有一个很有规模的阿斯马拉大学),如果你跟他谈理想,他会告诉你他留在这找不到工作。比如说一个大学毕业的医学生,在厄特一个做手术的医生,一个月的收入是一千五百纳克法,换成人民币就五百块钱;如果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他能做什么呢?整个国家基本上网络都没有。所以当地年轻人基本上的想法就是到国外去。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想的都是如何逃离他们的祖国,实在是让人唏嘘。

(厄特首都的阿斯马拉大学曾经颇具规模,图为大学内的老建筑)

其实老一辈的厄特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感还是不低的。我们讲过,厄立特里亚的提格尼亚族在整个这一片地区是相对单一的一个民族,这其实在非洲是很少见的。所以他老一辈的人还是有一定的民族认同感的。这里我想到一件事情。我去首都阿斯马拉国际机场去办事,经常会看到从飞机上运下来一个特别箱子,然后机场上有一群人,一接到这个箱子,马上开始大哭。开始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同当地人了解到,因为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无论是难民,还是政治避难,或者是偷渡,有很多人跑到国外去。这些人可能在国外有一个营生,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国外去世了,但是老一辈人还是对这片土地有一定的认同和感情,他们还是想把自己的遗体运回家乡,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谈到当地人逃离的问题,我在当地了解到主要有这么几个方式。一个是直接到美国或者到欧洲国家的大使馆,去申请难民或政治避难。但是这条路非常难非常难,除非你有一定的渠道或者门路,否则基本拿不到签证。如果不能通过签证走正规途径出去,就只能偷渡。一条路是坐船偷渡到意大利或者其他南欧国家,这是一条非常凶险的路,其实就是一条小船,要跨过汪洋大海。基本上隔段时间就会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灵魂在深海里长眠了。但是国际媒体是选择性报道的,可能法国巴黎出了严重的车祸,会去报道,但是这种难民的事情就被忽略了。还有一条路是走陆路先跨过苏丹边境到苏丹,再想办法到其他的非洲国家,最后辗转到欧洲。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见证的故事。有一次我和一些厄特当地人在阿斯马拉罗马大街上一个户外的咖啡厅谈事情,遇到一个最多也就五六岁的厄特小女孩,非常瘦小,脖子上挂了一个纸壳做的牌子,上面用字迹很稚嫩的提格尼亚语和英语写了一些东西。当时我就很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就问当地的朋友,没想到朋友说他认识这个小女孩。他说这小女孩的父亲原来在厄特有一份国民服务的工作,但是像我刚才跟大家讲的,依靠那样微薄的收入,生活是过不下去的,于是这个小女孩的父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就越过边境走到苏丹去,计划再从苏丹想办法到欧洲,找一份生计挣些钱寄回来,养活这一大家子。

(在首都罗马大街上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当地人颇具运动天赋)

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个小女孩的父亲刚刚越过边境,就有一群人,是边境上的黑帮,把他抓住扣下了。然后就给他家里打电话,威胁他的家人马上送多少美元来,要不然就弄死他。最令人感慨的是,这些黑帮基本上都是厄立特里亚人,因为他们知道本地人会从哪些通道哪些地点来偷渡,然后他们就去这些地方埋伏来抓这些偷渡的人,用绑架换来的赎金作为收入。但我觉得也不能单纯地怪这些人,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天生就想当黑帮作坏人的,他们也是没办法,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整个环境造就了他要想生存也只能这样。

想到这我还记得,其实很多老一辈曾经跑出去的厄特人,很多年后都还是回来了。就像我说的他们还是有一定的民族认同感。比如我在当地认识一个老司,名叫约瑟,这个老司机在战争时期,想办法跑了出去,在也们、沙特都待过。赚了点钱以后,又回到了厄特。有一次聊天的时候我问他,觉得这个国家现在怎么样,对现在的生活满不满意。他也只是摇摇头,不说话。就像这个老司机,我在当地接触到的很多老一辈的厄特人,那些曾经看到过、憧憬过这个国家美好未来的人们,现在一谈到这片土地,还是非常感慨。

(SunriseHotel里现场演奏的乐队)

讲到这里,我来跟大家讲一个厄特首都阿斯玛拉很有意思的地方。在厄特首都有一个酒店,它的英文名字叫SunriseHotel,翻译过来可以叫它日出酒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把他记成日落酒店,可能是它给我那种强烈的垂垂老去的,暮年的感觉。这个SunriseHotel可以算是当地比较高档的场所,酒店里面有一个PianoBar,里面会有乐队演奏音乐,几乎每晚都会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在里面聊天、一边欣赏现场乐队的表演一边喝东西。在这个PianoBar里面你会碰到很多曾经的厄特和埃塞俄比亚的遗老遗少,那些见证了两边历史变迁的老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背景。有曾经厄特和埃塞俄比亚在一起的时候,是埃塞俄比亚的某商业银行的高管,他的家乡在厄特,后来因为两个国家之间矛盾的爆发分开了,他选择留在家乡厄特,曾经非常富有殷实,有社会地位,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还有的人能讲很流利的意大利语,因为厄特有很多混血儿,母亲是厄特人,父亲是意大利人,但是父亲后来就找不到了,他们会讲很多很多原来的很有意思的故事。

(厄特当地产的烈酒,很多人选择在酒精里寻找慰藉)

我还遇到过能讲流利俄语的老头儿,当时觉得就实在太魔幻了。了解之后才知道,因为曾经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埃塞俄比亚的独裁政府,和当时的苏联关系很好,当时就有一些上层人士或者权贵阶层的孩子到前苏联进修,所以这些人就能讲很流利的俄语。

我还认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老歌手,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他曾经是厄特很有名的歌星,这个人后来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跑到了美国,还拿到了绿卡,现在有的时候回到厄特唱一些老的提格尼亚语歌曲。每当他动情地唱起曾经的老歌,歌声回荡在那个小小的PianoBar里,那些老一辈的人又想起了这片土地曾经的美好,想起了曾经大家有那么多对这个新的国家,对新生活的希望,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那种气氛......还有太多像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小小的日出酒店里面,信息量之大,能量密度之高,足够写一本厚重的小说。

(当地艺术家的画作)

(当地的唱诗班表演)

讲到这儿,我想说厄特这个国家的人民在非洲的文化水平,或是说整个的文明程度是很高的。他有自己的文学,有自己风格的音乐,还有非常独特的绘画,是一个很有想法的民族。我在厄特当地还认识过一个人,因为中国和厄特有一段时间关系不错,他曾经到上音乐学院学习过。有时候会和他聊起关于厄特艺术的一些问题,可以感觉到这个民族对于艺术的理解是很有其独特的角度和品位的,可以说他们本应该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有自己的一个位置,他们的百姓也应该过上一个安康富足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厄特,不但民族自尊心和自我的认同感在不断的被消磨,而且在很多方面,生活反而变得越来越差了。

(无论是“云中之城”阿斯马拉,还是“红海明珠”马萨瓦,厄特不乏美景)

厄特的首都阿斯马拉,在最兴盛的时候一度被称作东非的罗马,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城市。而且因为它的海拔有两千多米,气温常年在二十多度,晚上最冷的时候只有十几度,穿一件单衣在外面,还会觉得有些冷。但是现在,这个城市的市政水系统基本上已经完全瘫痪,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用水就要靠水车来送。全国的电力严重不足,经常停电。物价也很高,很多商品完全要依赖进口,就连可乐和冻鸡都要从苏丹来进口。有一段时间厄特跟苏丹的关系不好,就搞得全厄特买不到可乐。老百姓这样的一个生活现状,实在是让人感慨。

(厄特全国电力严重短缺,经常停电,图片摄于圣诞节,大街上出现了难得的彩灯)

厄特这个国家的人民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不错的,虽然在当地办事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寻租和腐败。但我还是相信这个民族的本质和底色还是不坏的。但是没办法,由于命运也好,历史的种种机缘也好,厄特现在走到了这样一种境况,只能希望将来能越来越好。

最后,分享给大家两句话,来结束本次故事。

“只要早晨第一道曙光初现,你就一定要跑的比对方快,只有这样才能够生存,所以我们要跑,不断地为胜利而跑。”

这是迪拜老酋长在他自己的著作《MyVision》“我的愿景”当中的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想要他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还是要富强,要不断地往前走。

最后一句话分享给大家,是厄立特里亚提格尼亚语小说《提夸伯》里边的一句话:“从今以后不再是掠夺财富的士兵,从今以后不再受背井离乡,离别亲人之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syg/72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