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解放军第456医院21名官兵第七批南


“嗖”的一声,回国的飞机滑出跑道穿出云霄,在那一刻,他们一起欢呼:“祖国,我们要回来了!”他们告别了非洲神秘的大陆,离开了居住多个日夜的南苏丹瓦乌,透过窗舱看着这片洒下他们汗水和泪水的土地即将远去,他们的心回到了令他们魂牵梦绕的祖国。是的,他们就是第七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的“蓝盔”英雄们。年9月28日,他们在南苏丹瓦乌执行为期一年的医疗保障任务圆满完成,踏上了回国之路。

多个日日夜夜,这支英雄部队在面临着战火与硝烟的战场上,在面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战事、部族之间的冲突中,在经济及社会落后、疟疾及霍乱等疾病流行的现实情况下,共诊治患者人次,做过73台手术,迎接了6个小生命,防疫消杀56万平方米,处理医疗垃圾公斤,累计义诊5次,受益患者余人次……此次维和医疗队共63人,北部战区某部33名官兵参加,其中有21人来自解放军第医院,这支敢于打仗、能打胜仗的英雄部队凯旋而归,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11月16日,记者走进北部战区空军某部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员归建大会上,聆听这支英雄部队 们的荣耀故事。

以身许国者何事不敢为

维和是光荣的,而对于他们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尽管解放军第医院6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完成平时对驻军医疗保障任务的同时,先后也曾参加过 、对越自卫反击战、邢台地区和山东诸城抗震、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国际维和等任务,尽管他们中有7人曾经执行过维和任务,但是每次的环境不同,面临的风险考验也是不同的。

特别是队伍集结时,正逢部署在南苏丹朱巴任务区的步兵分队遭遇袭击,造成我军人员重大伤亡。各个方面的报道、各种渠道的消息一时间扑面而来,气氛骤然紧张。血淋淋的现实让每个人内心都忐忑不安、踌躇犹豫,家人的担心瞬间也被这一突发事件无限放大。作为本批维和医疗队的副队长,解放军第医院政治处主任杨本方也在担心:“这个队伍中会不会有人打退堂鼓?”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杨本方在归建大会上表示:“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个道理,既然党委领导选择了我们,就是对自己 的信任,是命令之外无声的要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将士听令而动,此时的望而却步,哪怕有一万个理由,都等同于临阵脱逃。”

那一丝隐隐的不安,很快被紧张的集训准备冲走。那段时间里,大家按照计划积极参加各项训练,扎实储备体能,提高业务技能,按时防疫接种,筹备各类物资,组织分类装箱,在紧张充实的气氛中,他们圆满通过了各项考核。敢言团队不可缺我,撇下家庭困难全力奋战一心请战,最终如愿随队出征。

据了解,这次维和任务十分艰巨、艰险,此时的南苏丹还正值战乱高峰期,营地周围枪击事件多,暴恐活动频繁,偷盗抢劫杀掠等日益猖獗,每时每刻都有不可预测的生命危险。“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决完成维和任务……我要以忠诚履行使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出征前庄严的宣誓,在每位赴南苏丹维和执行任务官兵的脑海中久久回荡。他们把上级首长的嘱托牢记于心,把军人的职责扛在肩上,胸怀大爱,救治了无数难民的生命。受命战鼓催临阵忘其身

瓦乌是南苏丹的第二大城市,是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冲突频发的热点地区,联南苏团西战区司令部和各出兵国营地,坐落于瓦乌市西南方向约3公里处,营地内有一个近人的流离失所者安置点,紧邻营地的西南侧有一个近5万人规模的难民点,医疗队的任务所在地就在这里。医疗队对外称联医院,主要职责是负责战区多名维和官兵和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卫生防疫、培训宣教等任务,对难民实施必要的人道主义救助。

每一位医疗队员都各有战位,在关键岗位上发挥着作用。段小平是医院信息科高级工程师,今年已经55岁了,是此次维和医疗队人员中岁数 的一位,这次主要在部队里担任通信兼网络工程师工作。这次维和任务对他来说格外重要,是他军旅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次回来他就要面临退休,离开部队了。与段小平有同样处境的还有麻醉科的邓晓钧,临行前,他对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刻意隐瞒了自己的行踪,嘱咐并委托家里的兄长照顾年迈的母亲。回国后他把回国休假的时间全部给了老母亲,给母亲当面承认了“错误”,当母亲知道儿子去执行维和任务后,既为儿子感到骄傲也为他身处战乱环境而后怕。

谁说女子不如男?医疗队中的“女子军”穿上军装变成了“女汉子”,她们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冯小霞所带领护士团队精诚团结,任务当头靠前站,他与队员孙晓娈连续工作13小时,挽救了难民营孕妇和难产女婴的生命,累到瘫倒在地上。这是韩志双第二次参加维和任务,作为今年“最美健康守护者”获奖者,更是护理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护理团队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执行任务期间,她的爱人患病住院,医院领导的亲力亲为,亲自安排专人负责解决问题,她才能安心在维和区执行任务。

解放军第医院院务处的张建任警勤队长,他和战士团结融入,管理上张弛有度。临行前,张建的爱人怀孕8个多月。在他执行任务期间,这个小生命降临,当他远在非洲大陆得知这个消息时,他在兴奋和激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爱人、孩子的牵挂和愧疚。但是他深知自己身穿军装,头戴蓝盔,身上担负着军人的责任和蓝盔使命,他将这种兴奋、牵挂和愧疚以及院党委的关心化作对工作的动力与和平的向往,非常出色的带领警勤队完成了医疗分队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

据了解,今年4月,当地政府和反政府武装战事再起,安全形势趋于恶化的时候,当地的一医院转送,当其他队员还在犹豫时,该院传染科主治医生蔡森很快地接受安排,详细的制定转送方案,认真准备急救药品和器械,圆满完成了转送任务。

医疗队在国外的饮食保障主要靠联合国统一供应,但联合国的食品主要以西方人口味为主,对于中餐,主、辅料难以完全供应,虽然他们从国内带了部分物资,但大都是干菜、咸菜、罐头之类的食物,队员们发扬南泥湾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开荒种菜,自给自足,炊事班为了调剂伙食,每周都推出新的菜品,通过火锅、烧烤、油饼、肉夹馍、刀削面等多种样式调节队员的生活。

彭文玲是该院勤务队汽车班驾驶员,这是他第二次参加赴南苏丹瓦乌维和任务。“在非洲那片大陆上,在开车去往巡诊的路上坐在弹簧车里,因为道路凹凸不平,稍不注意头就会撞到车顶上。因为南苏丹政局不稳,为了避免被人摸透出诊的路线和规律,医疗队需要经常变换出行路线和时间,这样一天下来,有时候要多跑很多路。”他说。

年10月2日, 一批队员刚刚抵达任务区,当地突遇雷暴天气,狂风掀起帐篷砸伤12名平民,他们一呼百应,征尘未洗就投入抢救,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救治,所有伤员都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医疗队因此受到了南苏丹西战区司令和瓦乌基地各部门的一致赞誉。

今年3月20日,南苏丹一架民航客机在瓦乌机场着陆时触地起火,医疗队参与客机失事救援工作,最早随救护车赶赴现场的绝大多数是他们的身影……这样的故事,对于普通人来讲,是故事,而对于每一个头戴蓝色贝雷帽、佩戴UN臂章的维和官兵来说,确是切实的存在。

张志远从军16年,是空军汽车营一名四级军士长,这是他第三次参加赴苏丹(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虽然南苏丹地区全年高温,常年热浪翻涌,风沙肆虐,霍乱、疟疾流行,地区武装冲突不断,而作为一名中国军人,跨出国门展现的是军威和国家的尊严和荣誉,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记者了解到,回国后他将面临重新选择,“无论留在部队还是走向社会,我都不会忘记蓝盔精神。”他说。

远在异国他乡,英雄们一边心系家人的牵挂,一边应对疾病肆虐、战火纷飞的环境,他们用过硬的素质和精湛的技术为祖国争得荣誉,对外展示出中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良好形象。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参加南苏丹维和行动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全局,统筹考虑做出的重要决策,具有崇高的政治意义。能够走出国门,参与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更是官兵们展现大国风范,体现国际担当,责任重大的光荣使命,作为解放军第医院的官兵们都有非常清醒地、明确地认识,都有履行好职责完成好任务的决心。

解放军第医院历来作风过硬、精英云集。他们中间既有抗击非典的英雄,也有抗震救灾的勇士,既有历批执行维和任务的先进,还有执行重大演训活动的骨干,在各类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都敢打敢拼勇争 ,都在为集体增光添彩。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步调一致心手相通,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仅要圆满地完成任务,也要身心健康地安全凯旋,这也是首长机关和单位党委领导反复的嘱托。

他们在工作中相互补台,生活中彼此帮助,偶尔的瑕疵相互体谅宽容,快乐的事一起分享,难过的事一起承担,遇到问题时一起出出主意,哪怕是做一个很好的听众,及时的安慰几句,也是一种帮助。即使是一包辣条、一个笑话,一起分享的时候都感到格外的快乐。

有的同志要外出、要远距离巡诊,大家也都是多嘱咐,提醒加强防范注意安全。他们不仅自己团结,更愿意团结全体队员。为了活跃生活氛围,医疗队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队员如段小平、邓晓钧等都自发的当起牵头组织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6位女同志也都成了业余的文艺骨干,跳起来有模有样,唱起来有板有眼。

解放军第医院理疗科医生黄海龙是个“武林高手”,他曾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通背拳”的 ,这次他将中国武术带到非洲,深受当地百姓欢迎,并且多次在外事活动中表演武术,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将中国文化播撒到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医院特诊科曹洪艳的孩子今年13岁,当得知自己母亲要远赴课本里提到的非洲时,既兴奋又恐惧,年幼的她在听母亲讲述了关于那片土地的故事,她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像自己一样拥有那么多好玩的玩具,于是临行前将她所有的压岁钱0余元拿出来买了学习用品和玩具,委托自己母亲曹洪艳,把这些礼物带给了南苏丹的小朋友。当南苏丹的小朋友接过礼物时,他们激动的手舞足蹈,亲切称曹洪艳为“中国妈妈”。她传递的不仅是一份礼物,还是一份友谊,是真情。

任务期间,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英雄们面临着极大的安全压力,对此,他们能够冷静应对,通过情报分析,实施有效决策,通过完善设施,加强自我防卫,包括应急演练,提高能力,通过卫生防疫和心理疏导,保障身心健康。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人员和车辆事故。

整个任务期,33名官兵中有1人被推荐立功,18人被推荐嘉奖,8人被表彰为 共产党员和 党务工作者,22人受联南苏团总司令和战区司令嘉奖,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累计受表彰奖励项目53人次。

他们是友谊的使者,和平的使者,正义的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和平,不辱使命,崇尚正义,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湛,他们不畏牺牲的维和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这不仅是维和队员的骄傲和自豪,也是该院全体官兵的骄傲和自豪。

■官兵感言■

纵使南苏丹有无比湛蓝的天空,有无比夺目的白云,有广阔无垠的土地,有深厚富饶的资源。他们的人民本可以生活的非常幸福安逸,然而受长年战乱的影响,百业惨淡民不聊生,炮火面前生命是那么的脆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地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他们又如何去谈体面和尊严。

我感慨我们是幸福的,能够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有着可靠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我感慨我们是幸运的,能够工作在一个讲团结、有干劲的队伍里,能够在部队找到一块努力奋斗、展现价值的舞台。

高擎旗帜书华章,改革强军启新航。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就了宏伟的蓝图,明确了奋斗的方向。我们决心在上级机关和单位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整装再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为部队的建设发展再立新功。

该报道刊登在11月22日《济南日报》A8版

齐鲁健康为您提供最有特色、 鲜的健康信息;

齐鲁健康将为您提供最官方、最权威的政策解读。

记者邱天编辑于丽娟

济南日报

赞赏

长按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syg/32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