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6.html奥斯曼帝国和晚清帝国分别是位于亚洲东西方的两大帝国。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其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传播,并且在15至19世纪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盟主。而清朝极盛时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南达南沙群岛。
奥斯曼帝国
它们都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都受到来自外来的侵略,成为西方列强的目标。两国都在生死存亡之际都进行了西化改革,并试图挽救危机。奥斯曼帝国的早期社会改革可以追朔到默罕默德三世时期,而人们普遍认为年为西化改革的开端。比晚晴帝国的西化改革早半个多世纪。其时间差距是因为奥斯曼帝国与西欧先进国家比较相近,因此在西欧国家崛起后,奥斯曼帝国首当其冲的遭到奥地利与沙俄的侵略。而晚清帝国也在之后遭到英法等国的侵略。开始被迫学习西方的技术。
清帝国
奥斯曼帝国前期,几乎每个苏丹大都是文武双全,深受人民的爱戴。每个王子到了一定年龄,都得去各省级机构任职获得政治经验与出征积累军事经验,再从中选取一个最强的。而后期由于王位继承制的变动,王子整天与太监和宫女生活在一起,能力、性格和心理都很软弱。于是其普遍是荒淫无度、智力平庸,使落入苏丹王妃或是母亲手中,形成外戚干政的局面,破坏了政局的稳定。同时王室挥霍无度,为了满足私欲,苏莱曼大帝还规定了官员晋升送礼的原则,使的行贿受贿变得合理,严重阻碍了官僚体系、军队、和宗教的运转。但是这种体制随着帝国不断地扩大与官员素质下降,近卫军受到社会风气,日渐腐败涣散。而官僚也跻身近卫军,使近卫军大幅增加,加重了国库的负担。
默罕默德三世
而清朝从嘉庆开始的皇帝大都也开始平庸,还有朝廷因为扬满抑汉,导致汉族官员的积极性下降;并且实行“捐纳”制度,使得官场混乱、官员素质差。而八旗也开始变得衰落低下,营中多为老弱者,同时因为享有特权而开始成为寄生阶层。军政指挥系统,对外无力抵抗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内也无法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
太平天国
同时两国都是以农业为主,商品化程度低,缺少统一的市场。一切以农为本。是一种以粮食为基础的市场结构,不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舞台。同时中国是以实体货币为主,而外国使用的都是纸币,因此这也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损害其市场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开放了通商口岸,中国的经济也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经济才开始与世界密切起来。
鸦片战争
经济方面,奥斯曼帝国并没有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内有很多民族宗教以从事商业的为生;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除广州外基本没有海外贸易。其次,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地理位置十分相近,即使衰落也与欧洲在各个密切联系,而中国与欧洲的联系却很少;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内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同时还有其他宗教,他们分属各自的地区,每个区用自己的语言、信仰自己的宗教、学习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国库。而清朝有统一的经济政治军事基础,是一个高度集权的政体。不过两国都是有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并且大清帝国后期的皇帝没有实权,而奥斯曼帝国后期的苏丹也没有实权。
马哈茂德二世
而改革时,两个国家最先学习的都是西方的军事,后来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比如奥斯曼的塞利姆三世改革、马哈茂德二世改革、坦齐马特改革;清朝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而与洋务运动有共通之处的就是坦齐马特改革。两国在改革过程中社会心理开始了一个从文化自负向文化自卑的转变。腐朽的统治集团为了既得利益,不可能让改革深入发展而是流于表明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syg/1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