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半年才刚过去,但如果要选今年的神剧,那《切尔诺贝利》一定是异议最小的选项。
豆瓣13万+人、IMDb上29万+人同样打出了9.6分(最高9.7,剧终集9.9分),一举“封神”,登顶成为IMDb史上评分最高的电视剧。
就在前者剧终集播出前一周,另一部同样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题材剧集刚刚开播。
它就是《血疫》。
这部由FOX电视台和国家地理频道联合制作的6集迷你剧,改编自理查德·普雷斯顿所著的有关埃博拉病毒及其对人类影响的畅销书《血疫:埃博拉的故事》(《TheHotZone》)。
小说推出后曾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61周,理查德·普雷斯顿也凭本书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
对于原著,“恐怖大师”史蒂芬·金曾说:“《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
非虚构类小说《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不同于小说章节式的单线顺叙,剧集在改编上,对叙事方式做了调整,采用了双线交叉的叙事手法,循序渐进地来讲述故事。
只用5分钟的篇幅作为故事的开头。
年,一名叫夏尔·莫内的业余博物学家患病后求诊,其吐出的血液和呕吐物让救治他的穆索克医生同样感染了病毒。
但正是穆索克医生的牺牲,才有了后来病毒的样本和抗体。
高效的开头,也引出接下来的两条主线剧情。
一条是年,以女主角Dr.NancyJaax视角的军方(医院)应对猴舍爆发疫情后所做的应对。
另一条则是年,在埃博拉病毒首次爆发后,Nancy的导师Carter和同事Rhodes深入疫区提取病毒样本和追寻病毒源头的往事。
这两个时间线的故事交叉推进,不但丰富了整体叙事的层次感,也不断地产生新的悬念,刺激着观众的观看欲,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这样的叙事手法,技术上的剪辑难度不算很大,但却十分考验导演对两条故事线进度的掌控力。
自年在非洲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和苏丹南部首次发现后,埃博拉病毒(EBoV)40几年来已经多次侵袭人类,而且每次时隔数年后再出现,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异,变得更易传播和更具危险性。
埃博拉病毒:属于目前已知的三种丝状病毒之一,长度为纳米,呈长丝状体,形状宛如中国古代器物的“如意”,通常通过体液传染。
在分类上,埃博拉病毒已确定的主要有4个亚类:
1.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年发现,标准学名亚种,致死率高达90%。2.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年发现,平均致死率在53%以上。3.埃博拉-雷斯顿型(EBO-R):年发现,可通过空气传播,对猴子有高致死率,但对人类致命性不高。4.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年发现,对人类致命性不高。
而在《血疫》中出现的埃博拉病毒,属于第3种的雷斯顿型。
在生物安全等级上,埃博拉病毒为最高级别的4级,而我们更为熟知的HIV(艾滋)和SARS(非典)则为3级,由此可见它有多恐怖。
或许很多人第一次听闻埃博拉病毒,并不是从新闻报道上,而是从相关题材的电影里。
比如95年由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极度恐慌》,以及96年由王晶监制、邱礼涛(《扫毒2天地对决》)导演、黄秋生主演的三级片《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海报
不少人也是从这两部电影,才开始了解并认识到埃博拉病毒的威力和恐怖,但鉴于它们故事的虚构性,也削弱了可信度,不及《血疫》这样真实改编的故事所带来的震撼力。
辐射和病毒,同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致命物质,《血疫》在惊悚度上,可以说堪比《切尔诺贝利》。
除了节奏紧凑,剧集在营造悬念、氛围和紧张感上,做得也非常出色,尤其是不少细节上的刻画和展现,都让剧集变得沉浸感十足。
比如开头,在夏尔·莫内搭乘航班的过程中,已经非常虚弱的他,将一袋自己的呕吐物交给空姐,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提着“病毒包”的空姐,因为遭遇气流的一个踉跄,险些失手把这袋呕吐物洒掉。
短短的几秒钟,这个“病毒包”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把观众不安和紧张情绪都调动起来。试想要是空姐失手了,病毒很快会在密封的机舱内传播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让人想起美剧《血族》第一季第1集,被班机上吸血鬼病毒的寄生虫感染的两百多名乘客全部神秘死亡、之后经历复活和一夜消失,整一集可谓氛围无敌,窒息感十足。
《血族》第一季剧照
另外,剧中还有两段疑似受感染者来到公众场所后,一系列对人和环境的细节特写。
一位是感染重灾区猴舍的负责人,在深度接触猴子的同事患病倒下后,外出到药房给同事买体温计。
来到药房后,给了他很多生怕会把病毒传染给他人的特写,包括进门时用手推门触碰的地方、无意间与一对母子的碰撞、不敢把自己碰过的体温计交给营业员扫码、最后还是躲不过要把身上的现金拿给对方等等。
另一位是因为闻过病毒样本的Nancy的同事Peter,在把自己隔离在实验室一段时间,心里憋得慌、压力又大的情况下,离开实验室跑到人流密集的车站,好让自己能够在其它环境下思考和释压。
当Nancy来到车站后,给出了几个站内乘客的特写,包括吹着泡泡糖的女孩、喝着公共自来水的大叔、公用一根吸管喝饮料的女孩、用嘴咬笔的女人、接吻的情侣、甚至是被人陆续触摸过的玻璃门扶手,都让人深感不安。
至于剧中集惊悚、悬疑、紧张氛围一体的,肯定是军队临时组建的小队,进入猴舍对数百只猴子进行清理、安乐死和提取样本的一段了。
小队除了工作量巨大,还得面对猴舍内各种危险、突发状况和不确定的因素。
电力问题造成的猴舍内昏暗的环境、上百只身带病毒以及多日未进食而变得极具攻击性的猴子,都烘托出任务的危险性之高。
编剧也没浪费这样的条件,在剧作上设置了多重困难把队员们置于险境。
像其中的一个突发状况:一只意外逃脱的猴子,先是抓破了一名队员的防护服,使其身体暴露在病毒环境中,之后试图通过通风口逃到室外,好在及时封住楼顶的通风口,才避免猴子逃离,带着病毒进入城内,整个过程拍得十分惊险。
由于是真实改编,剧集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也做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专业和严谨。
第一集,为了检测样本是否带有埃博拉病毒,Nancy带着有科学专业背景的菜鸟士兵一同进入生物安全四级(P4)的实验室。而进入4级区域前,得经过多重的准备工作,从头到脚检查有无破损和泄露,确保整个身体都在防护服的保护下,最重要的一点是,绝不能单独进入4级区域。
剧集把每一个步骤的准备工作,都详细地展现给观众。
零级区域:脱掉身上所有的衣服和首饰,穿上打底的衣服;
二级区域:穿上袜子,接受紫外线的照射,瓦解和粉碎病毒中的遗传物质;
三级区域:戴上手套,用胶带封住任何空隙,完成第一层防护;
用胶带缠住袖扣,穿上外层一体式的防护服,给其充上氧气,完成第二层防护;
经过这重重步骤,才可以进入四级区域,但对于第一次进入的人,还要克服因为穿上一体式防护服所带来的幽闭恐惧症。
当要离开四级区域时,需先在三、四级区域间(正常世界与高危区域交汇)的气闸室接受消毒液冲洗的净化消毒后,再反向之前进入的步骤离开。
整个过程非常具有仪式感,观众仿佛也能跟随剧中人物心态的起伏和变化。
而中国内地目前唯一一所四级(P4)实验室设立在武汉,今年1月才开始运营。除中国外,目前全世界已公开拥有P4实验室的有9个国家,使用中的大约20来所,其中美国已建成的8所,另有7所在规划中。
武汉P4实验室
在前5集营造的氛围和酝酿的情绪下,剧终集最后那“虚惊一场”的结局有点让人泄气,这可能也是这部剧整体评价没有很高的原因之一。
但这部剧的出色,并不能因为这个无法改变的结局而给抹杀掉,不俗的叙事效率,除了像猴舍这样精彩的高光段落,还在两条故事线里融入了丰满人物形象的“家庭”等情感元素,但又不至于影响到主线剧情。
而Nancy在与丈夫、上级和疾控中心负责人等人的“对抗”,也不能说不精彩,每一个决定都在和时间赛跑,拖得越久疫情就越有大范围扩散的危险。
而身处不同身份、地位和机构的各方人员,他们的处理手段其实都没有对错之分,都是从自身位置的立场出发,比如Carter的同事,后来成为疾控中心主管的Rhodes,他一开始“维稳”的处理方式,只是不想令还未完全确认的事态引起民众的恐慌,让医院等机构陷入瘫痪。
虽然在《血疫》的最后,证实了雷斯顿型的埃博拉病毒不会对人类致命,但这也是对我们的一次警告,或许下一次它再出现,就是来真的了。
在已经存在了数亿年的各种病毒面前,区区只有几百万年的人类,实在显得太过渺小,实际上,人类本质上也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种病毒,只是形态不同,比较年轻罢了。
-END-
作者:小辉叔影社(Hui-Movie)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syg/1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