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


我们的灵魂,或者说我们的内在生命,常常是和我们的外在生活格格不入的。

——伍尔芙

如果你说“艺术家都是疯子”,这句话我不赞同,因为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体!可若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句话,倒有那么点意思,天才与疯子之间仅一步之隔,今天要说的这位女性她就是天才与疯子的集合体。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最特别的是这位作家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和无性主义者。

伍尔芙的父亲出身于剑桥,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诞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从小是在家接受教育,受家庭文化的熏陶。

图片来源于百度

纵观伍尔芙人生初期的遭遇,似乎一直被黑色阴影笼罩着,而她这一生都在与岁月搏斗。

曾在童年时期这个女子为逃避社交而躲进家里的大型图书馆,而“家”这个字对她来说似乎更像是标准的上流社交场;

在她不到10岁的时候,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性侵;

13岁时,母亲的去世刺激了她,使得她第一次精神崩溃;

22岁时,父亲的去世让她精神第二次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

九年之内,至亲双双去世,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更何况是这个本就敏感,如玻璃般易碎的女子。父母去世的刺激似乎是她精神病后期发作的诱因。

图片来源于百度

20世纪的旷世奇恋

提起伍尔芙,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她的丈夫伦纳德,无论是生活上的照顾还是写作上的支持,伍尔芙后来的成就必须有他的功劳。

虽然布鲁姆斯伯里的团体小成员并不看好伍尔芙和伦纳德,可现实却让他们闭了嘴。

伍尔芙与家庭主妇这个词并不沾边,她会在做饭时把婚戒丢在猪油里,还会把参加舞会的裙子穿反。伦纳德也并不在意这些,他只为她的才学所折服。

接受了妻子的性冷淡,和她度过二十九年的无性生活,并且忍受着伍尔芙与一系列男男女女搞暧昧,仍旧细心照顾着精神病发作的伍尔芙。

伍尔芙一生中精神病反复发作,大都在她创作完之后发病,最严重的一次病期持续了9个月,而在这段时间里,伦纳德体贴关照,换了不少的医生,也始终陪伴在她身边。

说来也奇,伍尔芙的所有小说著作是在结婚后才得以完成,由伦纳德印刷并出版。

图片来源于百度

她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推崇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类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

伍尔芙并不是开意识流小说先河的人,可她的著作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到灯塔去》是伍尔芙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倾注心血的这部作品获得了法国-年度的费米娜奖。

图片来源于百度

伍尔芙是女性主义的倡导者,并且鼓励女性“成为自己”,不是要与导致女性丧失主体意识的男性断绝关系,仅从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层次构建女性主体。

在《一间自己的房子》里面,伍尔芙写道:“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

这句话鼓励女性需要实现经济独立,有一笔自我支配的钱,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思想上的独立,有主体自我意识,让自己真正的成为自己。

说起女性自由,不得不让人对毛泽东主席点赞。早早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主张男女平等。要不然现在的中国女性也许和印度,南苏丹,阿富汗一样,不仅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更无一丝尊严。

图片来源于百度

伍尔芙在自杀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中仿佛体现出一些不祥的预兆。

《幕间》是她辞世前最后一部作品,里面有句“遨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闪着亮光”。

这部作品完成之后她预感到自己即将再一次精神崩溃,担心不会好转,给亲人留下信之后,在口袋里面装满了石头,投入了她家附近的欧塞河。

直至伍尔芙去世之后,伦纳德还在继续整理出版她的遗著,足见其用情至深!

图片来源于百度

伍尔芙既是天才,也是疯子。她与岁月相搏斗,终究没能熬过漫长岁月,岁月和她究竟谁不容谁?

这样一位天才艺术家倘若不受病痛的折磨,也许后面还有大好的无限风光等着她。若不是病痛难磨,谁愿意舍弃大好年华去走向死亡?

在漫长岁月下的我们,虽然渺小,却是唯一,愿我们都能坦然从容的面对千磨万难,以一颗敬畏之心去拥抱生命,拥抱岁月!

各位小伙伴们,你与岁月有哪些摩擦?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syg/143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