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在巴士上看到公益广告,熟悉的面孔正是去年曾专访过的香港人鲍隽宇。年,还是初中生的他在电视里看到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无国界医生组织”;13年后,他成了全港最年轻的无国界医生。
初见鲍隽宇,是年在MSF的香港总部。他有些腼腆地走进来,结实的手臂上却写下了南苏丹烈日走过的痕迹。这一天,是他结束首次任务,从非洲回到香港的第五天。
鲍隽宇于年12月远赴刚成立不久的南苏丹共和国,于延比奥(Yambio)医院内工作。急诊室护士出身的他,被任命管理一个由四十余名当地医护人员组成的儿科部门,每天应对40至60个病人。
图/鲍隽宇在给儿童打针.
“在南苏丹救助病人最大的感觉,是那些在香港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来到这里竟然这么困难”,鲍隽宇说。
“水、电都成问题,全医院只有三台呼吸机,也没有救护车。在香港,有人穿高跟鞋扭伤脚都要叫急救车,而在这里,那些病重的人们却因为路程太远,赶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南苏丹恶劣的条件并没有让鲍隽宇失去信心,半年的工作经历使他更加明白:人的智慧比医疗仪器更重要。一个合格的无国界医生,可以借助经验、头脑和灵活应变,用最简单的工具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年,医院进行了超过2万宗诊症,治疗了近1.4万名患有疟疾的儿童。
在无国界医生为战乱及贫困地区奉献力量甚至生命的同时,世界也赋予了他们应得的荣耀。年,无国界医生组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年,正上初中的鲍隽宇在电视上看到新闻,从此下定决心成为一名无国界医生。
目前,有超过2万名和鲍隽宇一样的无国界医生散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在恶劣的环境下为人民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图/皮亚法拉的儿童,.
故事始于六十年代末。年,50个法国医生被国际红十字会派遣到非洲腹地深处的战乱地区:尼日利亚皮亚法拉。直到很久以后,国际社会才确认那里真的发生过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
由于当时国际红十字会要求,医生在救援同时必须保持沉默,这样的保守主义让医生们感到太过局限。年,这群医生和新闻工作者成立了无国界医生组织,独立于政府和联合国。他们认为,自己的义务是站在受害者一方。
图/MSF香港总部的世界地图,上面标有亚太区派出的医生.
无国界医生的力量并不雄厚。正如鲍隽宇所在的南苏丹延比奥,一个派驻点仅有14名海外救助人员,其中医疗背景的无国界医生只有5到6个人,剩下的人员包括水利工程师、后勤和财务人员,其余员工均在当地招募。
这样一个小型的团队,究竟能给当地人带来什麽?
鲍隽宇解答了我的疑问。“除了临床工作之外,还要负责收集和整理数据、培训员工、检查药物的使用量,从而一步一步医院的医疗水平。”
“除了急救和培训,我认为无国界医生最大的意义是可以帮助战乱地区的人们发声”,鲍隽宇说,“战争地区的情况非常混乱,外界很难知道当地正在发生什么。”
无国界医生香港网站上有一个集体博客,鲍隽宇也发表了数十篇文章,他流畅而充满情感的文笔令人印象深刻。
图/鲍隽宇镜头下的病愈的南苏丹儿童.
现在,集体博客每隔几天就会更新文章。新人鼓着满满士气,拖着行李踏上战火和贫瘠的土地,而熟悉的面孔则预备了告别。
年6月27日,是鲍隽宇在延比奥工作的最后一天,30多个当地员工对他依依不舍。那天,他在博文中写道,“说真的,感激你们对我这个乳臭未干的上司的尊重和包容,也感激你们打算凑钱买牛送给我娶老婆,让我一辈子都留在这里。我真的很感动,要深呼吸才能把泪水吸回去。”
最后,鲍隽宇用《少年派》中一句台词,结束了这次无国界医生的旅程——
“那是一段充满奇幻的经历,我会永生铭记。”
-----------------------------------
后记:那一次,鲍隽宇回到香港两周余,又立即前往菲律宾风灾现场救援,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固执与信仰。致敬。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无国界医生blog)
赞赏
长按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syg/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