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茄(HibiscussabdariffaL.)又名洛神花、山茄、苏丹红、红桃K,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玫瑰茄是原产于非洲和印度的一种植物,年传入我国台湾,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福建省漳浦县大南坂农场,然后进行大面积种植并获得成功,随后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江西等地均有栽培,是一种具有多种经济用途的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
我曾一度痴迷于洛神花这个名字,认为它可能和雪莲花一样产自遥远纯净的雪域高原,拥有神奇的功效。洛神花尤其是在夏季,出现频率很高。我没有主动买过,对它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感,也许是因为名字里有“神”字,我对于一切神灵都是敬而远之的。神仙高高在上,我这种凡夫俗子选择回避更妥帖。
前几天我到农耕园里去采摘萝卜,看到一种果实紫红色,形状奇怪的植物。原来这就是洛神花。神仙落入人间,终于可以一睹她的容颜。
洛神花植株高约1-2米,茎淡紫色,叶片绿色,上部叶掌状3深裂,下部叶卵形。花单生于叶腋,花色有黄色、粉红、紫红等三种,内面基部深红色。蒴果卵球形,种子肾形。紫茎、绿叶、粉红、淡黄的花、紫红的果,配色鲜明,赏心悦目,十分美丽。
上图中这个就是洛神花的花萼与小苞片,花萼紫红色,软革质,基部1/3处合生,呈杯状,共有五个三角状渐尖的裂片。底部有8-12个小苞片,闻上去微酸而清香。颜色很像红玫瑰,质地肉肉的。
干燥后洛神花全体皱缩略扁,形似枯萎的玫瑰,得名玫瑰茄。一般来说,玫瑰茄用来泡茶,也可生产成果酱、果汁、果酒、冰激凌等。
在埃及,当地人民采集新鲜花萼制作酿造饮品,被称为“Cacodytea”;苏丹和尼加拉瓜等国以玫瑰茄花萼与糖一起煎煮后制成“Karkade”或“Zoborodo”;在墨西哥玫瑰茄饮料被称为“Jamaica”。印度用玫瑰茄花萼作为利尿、抗坏血病的药物;塞内加尔用玫瑰茄制成降血压剂、杀菌剂等药物;阿拉伯人和非洲人用玫瑰茄花萼浸泡的水当作天然色素和调味料食用。
关于洛神花名字的来源有很多种,一说是由其英文Roselle,英译而来。一说是洛神的血泪幻化成的。也有说是宓妃为义溺于洛水,化为洛河之神,并在河两岸开了许多鲜红的花而得名。虽然无从查证这些故事的来源,但稍稍一推理就知道后两个故事肯定是牵强附会出来的。洛神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而洛神花在近代才传入我国,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
那剩下的一种解释就显得比较合理。虽是英译也反映了译者的一种审美情趣和浪漫感情。巧妙地结合了读音又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不得不说Roselle,因洛神而变得更美,更具传播力和知名度。
洛神的形象深植于中国文化,无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还是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人雅士都不乏歌颂的篇章。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曹植的《洛神赋》和顾恺之的《洛神图》了。
在曹植的眼中,美丽的洛神:“芳泽无加,铅华弗御。瑰姿艳逸,仪静体闲。让人“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这样美丽的描述用在洛神花开时的样子也不为过。
亭亭玉立,花似芙蓉而婉约。
浓淡相宜,粉面含羞。
清新典雅,气韵生动。
·END·
编辑:安清欢,图片:安清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syg/1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