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丹 > 地理位置 > 土耳其制造外交ldquo沙发门rd
当前位置: 苏丹 > 地理位置 > 土耳其制造外交ldquo沙发门rd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凯末尔因为家里贫穷,于是上了不要学费的军事预备学校。12年的军校生活结束后,年轻的凯末尔被分配到奥斯曼驻叙利亚第五军团,在这期间,他和几个挚友组织了“祖国与自由协会”。年,在马其顿第三军团服役时,凯末尔加入了青年土耳其党,并参加了该党领导的年革命,已是少校军衔的凯末尔在革命中立下战功。但革命后,凯末尔因为批评当局而被调离伊斯坦布尔,后来被派往保加利亚担任武官。在保加利亚期间,凯末尔对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高了自己的军事素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保加利亚的凯末尔主张土耳其应保持中立,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年2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动将近50万部队,进攻土耳其的加里波利半岛。凯末尔被紧急召回国内,被任命为第十九师上校师长,率部前往海峡迎战。8月,凯末尔被任命为海峡战区司令官,全权指挥部队作战。经过11个月的苦战,凯末尔最终击退了英法联军的进攻,赢得了一战期间土耳其唯一的一次胜利,获得了“海峡及首都保卫者”的美誉。
凯末尔
一战之后,希腊乘机扩张领土,派兵在土耳其伊兹密尔港登陆,想吞并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和爱琴海地区。对于阿拉伯各省的独立,土耳其尚能容忍,到底非我本族,随他去了。但曾经的附属民族、世代的仇敌希腊,竟然侵入到土耳其的心脏地区,这对于土耳其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耻辱。希腊军队在各地遭到游击队的顽强抵抗,但这些抵抗都是零星、自发的,要想有效对抗希腊,就必须有一个强力人物出面整合各方力量,此时这个人物已非凯末尔莫属。
年5月19日,在希腊人于伊兹密尔登陆后的第四天,凯末尔来到黑海沿岸的萨姆松,他的使命是遣散剩下的土耳其军队。但他没有执行命令遣散军队,而是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一支军队。随后,他又联合各地武装团体,召开全国各地代表大会,以拯救土耳其于危亡之中。
此时,穆罕默德五世已经暴毙,他的弟弟继位成为穆罕默德六世苏丹。凯末尔的努力被穆罕默德六世所嫉妒和敌视,他被谴责为“冒充国家代表的人”,准备讨伐他的“讨逆军”也已经组织起来。年3月,凯末尔被伊斯坦布尔军事法庭缺席判决死刑。至此,凯末尔和穆罕默德六世已不可能和平共处。
年5月,凯末尔在安卡拉组建大国民议会,建立政府,宣称这是土耳其唯一合法的最高权力机构,与穆罕默德六世对峙。
年8月,老迈昏庸的穆罕默德六世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屈辱的《色佛尔条约》,将土耳其最为富庶的地区割让出去,仅存的领土上没有任何工业,没有必需的自然资源。土耳其没有了独立的军队,战略要地海峡、国家的财政预算也要受协约国监管。屈辱的条约,使土耳其人将签署条约的这天视为国耻日。
由于以凯末尔为首的安卡拉政府和土耳其民众的强烈反对,穆罕默德六世也不敢执行《色佛尔条约》。英、法见不能达成自己的利益要求,便支持希腊在年下半年发动攻势,企图以武力来执行《色佛尔条约》。
从年至年,土耳其和希腊之间先后发生了三次战争。希腊人在第一次、第二次战争中,轻松地击败了土耳其人。但在年7月的第三次战争中,凯末尔指挥自己创建的土耳其新军,击败希腊军队,取得了胜利。击败希腊后,大国民议会授予凯末尔“加兹”称号,意为“常胜将军”。
凯末尔
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土耳其的命运仍然悬而未决,它将走向何方?每个人都看着凯末尔,而他心中早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一次朋友在大国民议会里私下问凯末尔,未来是不是将建立一个共和国,凯末尔反问道:“难道这还有什么疑问吗?”
独立战争胜利后,凯末尔的政治目标是:“消灭苏丹制、废除哈里发、建立共和国。”在凯末尔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之后,穆罕默德六世仓促从伊斯坦布尔出逃。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大国民议会推出穆罕默德六世的堂弟阿卜杜勒·麦志德做苏丹。
凯末尔熟读西方典籍,对西方政治、社会、经济有深入了解,他的夙愿是建立一个欧洲式的共和国。要建立共和国,就必须废除苏丹制和哈里发制。“哈里发”是伊斯兰教最高宗教领袖的名称,从阿拉伯帝国开始一直沿袭下来,“苏丹”则是国家世俗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在奥斯曼帝国,神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成为对境内外所有穆斯林进行统治的宗教和法律基础。
对于土耳其人来说,共和国是遥远而陌生的。在他们看来,由苏丹来统治国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百年来一直如此。凯末尔如果想登基成为新的苏丹,他所遇到的阻力将比推行共和制更小,但凯末尔不想如此。
废除苏丹哈里发制激起了国内很多人士的反对,保守的宗教人士在报纸上宣传,如果没有哈里发,就没有土耳其,废除哈里发不符合民族利益和感情。更有激烈者警告凯末尔“废除哈里发,你就要永远被埋葬,这将是穆斯林世界的灾难”。凯末尔的亲密战友劳夫奥伊也表示:“我对哈里发和苏丹的爱戴是我所受的教育的结果。废除哈里发和苏丹将造成灾难,万万不可如此。”
土耳其末代苏丹哈里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尽管国内一片强烈反对之声,但凯末尔顶住了国内的巨大压力,坚持建立共和国,废除了苏丹哈里发制。年10月13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安卡拉为土耳其新政府所在地,而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奥斯曼帝国一直以伊斯坦布尔为首都,这昭示着凯末尔将与过去决裂,也预示着将建立共和国。10月29日,土耳其宣布成立共和国,凯末尔成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年大国民议会决定取缔苏丹哈里发制,将最后一任苏丹哈里发阿卜杜勒·麦志德驱逐出境。但是,废除哈里发制激起了一系列的骚乱。年2月,土耳其东部各省爆发叛乱,在托钵僧的唆使下,叛乱者联合起来准备推翻共和国,帮助哈里发复位。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47人被判处死刑。这次叛乱之后,凯末尔查封寺院,禁止托钵僧活动,并以严厉手段打击任何反对改革的势力。到年,在凯末尔的铁腕镇压之下,所有反对他的宗教、政治、军事力量都被镇压下去,凯末尔全面掌权。
凯末尔强调:“苏丹制度必须废除。宗教和政府事务必须分开。我们一定要抛弃这一切,将我们的东方文明转变为西方文明。”
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的同时,在社会生活上凯末尔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彻底融入西方文明。年,土耳其以当时最先进的瑞士《民法》为蓝本,颁布了《民法》。民法中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和休妻制等习俗,规定男女平等,妇女可以自由结婚、离婚,穆斯林妇女可以和非穆斯林男子结婚,女子有权参与国家一切政治、社会生活等。但改革也有妥协的一面,如没有强制规定妇女必须摘除面纱,以避免社会的强烈反弹。
改革之后,土耳其女子地位得到上升,原先公共电车上男女分开的车厢消失了,妇女可以上学、就业、参与公共生活。在凯末尔主持下,许多妇女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公共场合的男女共舞,虽然在舞会上她们尚羞羞答答。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也开始出现,年,一位土耳其美女参加了选美比赛,并被选为欧洲小姐。年,13名妇女当上了法官,随后一批妇女当选为议员。
世界小姐大赛土耳其小姐夺冠(中)
服饰方面的改革,在今人看来无关紧要,但在当时却是凯末尔改革的重头戏。改革从废除土耳其传统的圆柱形红色帽子着手,这种帽子是一个多世纪前引入土耳其的,为土耳其人所钟爱,并成为宗教和帝国的象征。年8月,凯末尔戴着一顶巴拿马式礼帽出现在一些保守的城镇,开启了“帽子革命”的风潮。
9月份立法规定凡非教会工作者禁止着宗教服装,同时规定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着西服,戴政府配发的西式礼帽。11月又以立法规定戴土耳其红帽是犯罪,这在土耳其东部引发了骚乱和游行,一些骚乱者还被判处了绞刑。在凯末尔的强力推行下,欧式帽子终于在土耳其遍地开花,其中最为流行的款式是鸭舌帽。
年,土耳其通过立法,将阿拉伯字母改为拉丁字母,此后又禁止使用阿拉伯字母。在政府的支持下,各种传播西方文化的展览会、学术团体和艺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年开始,广播电台上播放的几乎是清一色西方音乐。在教育领域中,大学中的神学系被取消,原有的大学被按照西方模式改造,各种类型的世俗学校纷纷建立起来。依照凯末尔的要求,这些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年的一项立法规定,每个人都必须有姓氏。而在此之前,只有名门望族才能拥有自己的姓氏,大多数土耳其人有名无姓。姓氏改革后,议会授予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姓氏,意为“国父”。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尽管有着种种阻力,但凯末尔在各个领域成功地推行了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凯末尔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凯末尔牢牢地把握住军权,这是他改革得以推行的有力后盾。军人出身的凯末尔个性坚强,意志坚定,常以军人的雷厉风行来推行改革。比如在进行字母改革时,总理伊斯梅特·伊诺努认为在6个月内根本无法完成从阿拉伯字母过渡到拉丁字母的任务,要求最少给他7年时间。但凯末尔以军人的刚毅,要求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他亲自向议员们介绍新的字母,巡视各地时,他当场将官员叫到黑板前测试他们对新字母的熟悉程度。政府开办了大量国民学校,教会人民新字母。在凯末尔所要求的6个月内,果然完成了向新字母的过渡任务。
其次,凯末尔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为土耳其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空间,并获得了大量外国援助。凯末尔当政之后,通过谈判,使英、法等国放弃了在土耳其的特权,并成功收回了海峡。和世仇希腊也通过谈判,以人口交换的方式,使土耳其境内的万希腊人离开,解决了困扰双方的领土和民族争端问题。
土耳其推行多方位外交政策,与各个大国进行交往,但又保持一定距离。如凯末尔虽然认为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语言卑鄙,极端疯狂”,却又保持并发展与德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对于强大的苏联,凯末尔既保持警惕,却又从苏联获得了大量优惠贷款。30年代初,当全世界被经济危机所困时,凯末尔从苏联得到了第一笔万美元的贷款,对土耳其渡过危机、开展工业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领导土耳其走向共和后,年11月10日,57岁的凯末尔在伊斯坦布尔病逝。
凯末尔
凯末尔留给土耳其的政治遗产不仅有共和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外交策略,那就是“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二战爆发德国开始入侵苏联的时候,土耳其和西班牙以准盟友的身份加入这场战争。他们希望德国人能在获胜后将沙俄时期侵占的领土还给土耳其。
不过,在再次押错宝的情况下,土耳其最后关头却反戈一击,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分一杯羹。苏联人非常恼怒土耳其这个反骨仔,斯大林更是打着为亚美尼亚人和库尔德人讨回公道的借口,打算把伊斯坦布尔收入囊中,完成历代沙皇的梦想。这时候,土耳其反戈一击的效果显现出来,美国表示愿意给土耳其核保护伞,使其从斯大林的威胁下逃离。
可美国人对这个不止一次“犯上作乱”的小弟,也不是很放心。所以,美国人提供管理体制和军事保护,土耳其则必须“民主化”“自由化”。于是一些改革派得到了机会,他们从原本的政党中脱离组建起了民主党。在-年,民主党一直执土耳其之牛耳。这个阶段的土耳其,社会繁荣,经济高速增长,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可一系列的改革终究还是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军队。年,军队不满政府部门消减军费开支发动政变,将总理处死,总统被判处无期徒刑。之后军人更是将国库的四分之一预算单独划出来作为军队开支,任何政党不得过问。从年至年间,土耳其军队发动了5次军事政变,土耳其就这样开始了军人执政时代。
埃尔多安
就在军人们志得意满之际,一个阴云也在泛起。在民主党执政期间,因为搞自由化的关系,大量国有企业被私营。这类企业有不少人根本不具备在市场化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过去经济形势好,岗位多,财政预算够,福利好,这些问题还能得到妥善处理。但军费开支大量增加,军人管经济又不如资本家,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便增加了。
就在此时,埃尔多安乘势而起。他的正义与发展党,当年叫做民主秩序党。进入八十年代后,靠着社会两极分化风生水起,又改名叫做繁荣党。可他刚在政坛初露头角,就被军方打击。九十年代上台后,军方发动二次政变,开着坦克把他逼下去。可他锲而不舍地将自己的政党改名叫“道德党”,再次通过选举上台。于是,军方授意司法系统找了借口,又将“道德党”取缔。埃尔多安还是锲而不舍,将名称换成现在的“正义与发展党”再次选举,又再一次上台。
年4月,经过多年努力,埃尔多安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第一位真正掌握土耳其宪法所授予军事权力的土耳其国家元首。
未经允许,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