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棉花的精芯旅程
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0.75~1.5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棉花可分成3大类:
第一类纤维细长(长度在2.5~6.5公分〔1~2.5寸〕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匹马棉等。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于高级纱布和针织品;
第二类包括一般的中等长度的棉花,例如美国陆地棉,长度约1.3~3.3公分(0.5~1.3寸);
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长度约1~2.5公分(0.~1寸),用来制造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
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已趋淘汰。
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纤维细而长,一般长度在33mm以上,线密度在1.54~1.18dtex(~公支)左右,强力在4.5cN以上。它的品质优良,主要用于编制细于10tex的优等棉纱。中国种植较少,除新疆长绒棉以外,进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苏丹棉等。
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所以又称美棉。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一般长度为25~35mm,线密度为2.12~1.56dtex(~公支)左右,强力在4.5cN左右。中国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
人类祖先最早的衣服是直接从动物身上获取的毛皮和兽皮。大约在三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亚麻织布。在此后约二万年时间里,人类尝试用各种不同的纤维去纺纱和织布,并相继发现了各种各样将植物转化为布匹的方法。大约在公元前七千年左右,中东和北非地区以亚麻、动物毛作为制衣的主要原料,而中国已出现了苎麻纤维和丝绸制成品。
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前,印度次大陆的人们第一次发现可以用棉花纤维纺线。但就在几乎同个时间,远隔万里的南美秘鲁地区也发现了棉花的此类用途。因此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棉花可以说起源于印度次大陆,也可以说起源于秘鲁,但一般都认为印度早于秘鲁。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说的印度和今天的印度在地理位置上大体相同,但其他方面完全迥异。
棉花究竟是否最早起源于印度次大陆还存在一定争议,但最早纺织棉花的人类群体则确定是印度河谷的农民。考古学家在今巴基斯坦的摩亨朱达罗地区发现了大约在公元前年至前年之间的棉纺织品残片。而秘鲁地区发掘出的棉纺织品残片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年至前之间。
除了印度次大陆和南美的秘鲁之外,东非地区也有悠久的棉花种植和加工历史。不过与印度、秘鲁相比,东非的棉花历史要晚了几千年。
中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棉花并非中国本土作物。大约在公元前年左右(秦末汉初时期),中国人已知道了棉花的作用。但除了西南边疆一些地区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将棉织品当成制衣的主要原材料。直至宋元时期,棉花才开始在中国真正普及。而到了明朝中后期,几乎所有男女老少都已穿着棉布衣服了。
中国、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埃及等。其中中国的单产量最大,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
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华北平原、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
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
棉布由于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
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
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霉;
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
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和苏丹。
棉花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正如前人所说“棉花全身都是宝”。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必须努力使棉花增产,搞好综合利用,增产增值,以增加棉农收入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棉花还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棉花共分叶脉、苞叶和花内3种蜜腺,往往开花前叶脉蜜腺先泌蜜。
长江中下游省区棉花的花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河中下游各省为7月初至8月初,新疆吐鲁番为7月中旬至9月初。大流蜜期约40天,泌蜜适温35℃。
新疆棉区一般群产蜜10~30kg,最高达kg。其他棉区因花期频繁施用农药,伤蜂过重,蜜源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群产一般在10~20kg。80年代以来,全国棉花面积增长较快,部分省区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它已成为当地夏秋主要蜜源。
乾隆御书《棉花图》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观视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玄烨)《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