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卜繁华闽行散记一一泉州三日


白癜风是什么因起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910/6515551.html

闽行散记一一泉州三日

卜繁华

那年春天在深圳闲居,妻在家中照看小孙子,我独自一人前往福建泉州。

泉州位于闽南沿海,地处厦门与福州之间。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宋元时期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现在的GDP持续多年位列福建省辖市第一。

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著名侨乡,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一早乘坐长途大巴从深圳出发,沿沿海高速东北行,经惠州、汕尾、汕头、潮州、厦门等地,全程多公里,下午两点半抵达泉州。

在汽车站附近随便吃点东西权作午饭,便马不停蹄赶赴向往已久的清源山。

清源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泉州市北郊,与泉州山城相依。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的余脉,海拔米,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自古以来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历代开发留下大量历史古迹。

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多方,元明两代仿木结构花岗岩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是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

走近清源山下,高大的山门迎面而立。山门正面门楣有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书写的“清源山”三个大字,背面“闽海毓秀”为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所题。

过山门不远就是老君岩。

只见一片开阔地上,老君造像头戴风帽,两眼平视,鼻梁高突,两耳垂肩,苍髯飞动,目光炯炯,左手扶膝,右手凭几,背屏青山,巍然端坐。在这空山幽谷,离尘绝世更显独具超凡脱俗、淡泊宁静之神韵。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可知原是一块酷似老翁的天然巨石,由巧夺天工的民间艺人略施技艺,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

前行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困供奉观音菩萨而得名。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坐像,宋代石雕,工艺精湛,惟妙惟肖。

过千手岩,沿山间古道拾级而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田可停骖”。可见这里是一个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

附近巨石峭立,古木参天,近旁有“天侣呈瑞”景点,两株不同品种的大树紧紧地抱在一起,一为重阳木,一为榕树,树根相盘,枝丫缠绕,如胶似漆,历经多年,宛如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

千手岩东侧,弥陀岩西南一处茂林修竹的高台之上,弘一法师舍利塔巍然耸立。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其父李筱楼为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后弃官经商成为一方巨富。弘一法师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前半生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家、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最早将话剧、钢琴、油画引进中国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等职。年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号弘一。皈依佛门后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

李叔同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出家前的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糜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息的传世之作。他的一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震撼人心,必将千古流传。

早年初读《李叔同传》,在对他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同时,也对他为何在盛名抵达巅峰之际选择抛妻弃子,遁入空门,苦修半生的行为心生疑窦,百思不得其解。深入研读,多有感悟,方知他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弘一法师年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荼毗(僧人火花)后所得舍利子分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两处建塔安放。清源山墓塔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妙莲法师主持修建,八十年代重修,花岗岩仿木结构,塔内安放着大师旳舍利子,正面墙壁上嵌有法师高徒丰子恺先生所绘的弘一律师造像。墓前有法师临终遗墨“悲欣交集”,旁有赵朴初题写的石刻对联:“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舍利塔左侧的高石上,有一尊弘一法师的禅坐像,目光悲悯而宁静,正注视着山下的泉州城。

继续前行,过紫翠湖、半岭岩,经三岔口,抵清源天湖,这里已经是海拔多米了。

清源天湖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蓄水,大埧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天湖岸边有虎乳泉,泉旁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缝隙中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虎乳泉长年不涸,游人耳贴岩石,可闻岩下传出“咕咚”的阵阵响声。清源山因此泉而又名泉山,泉州又因泉山而得名。

天湖岸边南眺泉州,只见街道纵横,楼房林立,河渠交错,海天茫茫。

在天湖岸边盘桓了一会,见天色不早,便匆匆原路下山赶回市区,在西街附近找个小旅馆住了下来。

翌日早起去开元寺。开元寺就在西街路北,离我下榻的旅馆仅几分钟路程。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境内寺庙众多,多种宗教并存。著名的佛教寺庙有开元寺、承天寺、南少林寺、崇福寺等。

开元寺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年),初名莲花道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年)更名开元寺。年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即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台、藏经阁、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拜亭两旁古木参天,多植榕树,盘根错节,绿荫蔽空,晨练的市民或三五成群,或数十人一起,散布大榕树下。大雄宝殿雕塑艺术高超,尤其是梁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精美绝伦,为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及殿后廊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院移来。大殿内由近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藏经阁收藏有各种版本经书多卷,其中元代高僧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为中国珍贵的佛学经典。

拜亭两侧分别建有镇国塔、仁寿塔两座石塔,俗称东西塔。

东塔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年),原为五层木塔,现存石塔为南宋嘉熙至淳佑年间重建,高48.24米。西塔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年),屡毁屡建,今存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年)至嘉熙元年(年)重建,高44.06米。两塔规模形制几乎完全相同,塔身浮雕精美。

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无数次台风及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的考验,至今巍然屹立。

离开开元寺,前往位于涂门街的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年),亦即回历(伊斯兰历)年。

公元10至14世纪,泉州是阿拉伯、波斯侨民最集中的远东城市之一。根据记载,公元年,泉州有六、七座清真寺,可见穆斯林人数之多。历经岁月沧桑,如今除艾苏哈卜寺(清净寺)外,其余几座早已踪迹难觅。

清净寺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现存主要建筑有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新礼拜堂由阿曼苏丹国王年全额捐资在寺东新建。寺门内北面围墙正中,完好无损地镶嵌着一方明永乐五年(年)刻有《永乐上渝》的石刻,是明成祖朱棣所颁保护伊斯兰教寺院的文告。

现在生活在泉州地区的穆斯林后裔家族有金、丁、夏、马、郭、蒲、葛、黄等姓数万人,散居于泉州城乡各地。涂门街清净寺周围形成城区比较集中的回民社区,各姓之间互相通婚的居多,有自己的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保持穆斯林生活习惯。

下午去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北郊洛江区,如长虹卧波,飞跨洛阳江上。北宋皇佑年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是我国著名的巨型海港梁式多孔大桥,开创了在海港建设大桥的先河。与赵州桥、卢沟桥、潮州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泉州一带自古为越人聚居,唐朝初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不少中原人南迁。河(黄河)洛(洛水)一带的人多迁至闽南泉州等地。这些南迁的人民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他们来到泉州时,看到这里的山川形势很像古都洛阳,便把这地方也取名洛阳。

洛阳桥地处洛阳江口,是福建与广东北上的交通要道,修桥之前,人们一直靠渡船往来江上。但春夏季节,雨水上涨,加上海水涨潮,搭渡翻船而葬身江中者难以计数。宋代泉州已成为最重要的海港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为适应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需求,宋代皇佑年间在泉州知府蔡襄的号召下,当地商民集资1万两白银,发挥高度智慧,解决多种难题,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桥。

洛阳桥初建时全桥长余米,宽5米,46座船形桥墩,两侧有个石雕护栏和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全部由花岗岩筑成,铺设桥面的石板长11米,宽1米,每块重达20多吨。

洛阳桥的建成,接通了当时粤、闽北上的陸路通道,使得天堑变通途,南来北往的货物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了泉州古代经济的繁荣。

洛阳桥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祀海神)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此碑文章精练,书法遒丽,刻工生动,世称“三绝”。

漫步桥上,感慨万端,不禁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为泉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赞叹。

第三天游览崇武古城。崇武古城地处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泉州所属惠安县东南20多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

明洪武初,时有日本海盗倭寇登陸骚扰,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洪武二十年(年)江夏侯周德兴受命巡视东南沿海,开始在泉州地区建立防御工事。泉州设永宁卫,辖五所,建崇武所城,为海上雄关。历代都有增筑维修,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全面重修,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武城有四门,南北相距多米,东西相距多米。城内有十字大街联结四个城门,街道由石板铺就。

城墙全部由花岗岩垒成,城周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内砌马道,设敌台四座,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设有瞭望台,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在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顺着城门一直往里走,嘈杂声似乎隔于门外,老街出奇地静。老街两旁是朴素的民居,石房子,红砖厝,木结构的房子都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岁月的斑驳,显露出沉绽的光芒。

古城内外的30多处分别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的宫庙庵堂等古建筑遗存,每一座庙宇都有它的历史内涵,是崇武古城这座抗击外夷历史丰碑的一篇篇生动诗章,深烙着千百年间崇武人民奋斗前进艰辛创业的脚印,同时也从各个不同角度,深刻反映出复杂多元的宗教信仰观念。如宋建的诚应庙(明时改为城隍庙),明建的关帝庙、天妃宫、思德祠、三官庙、崇山宫、崇报寺、云峰庵,以及清建的东岳庙等等,与古城有机构成了弥足珍贵的古迹群。

北城门横眉石刻“威振海邦”传为戚继光所书,狮石台曾是戚继光操练水兵的指挥台。妈祖宫后的“马蹄石”传为郑成功驻此抗清时所留。

崇武古城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城内、城外、海滨随处可见。她们头戴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腰间佩有银腰练,下穿宽大飘逸的低腰黑裤,配之以精巧艳丽的头饰。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服饰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近30公里海岸线上有12个沙湾、4大岩群。“中国.崇武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标志牌就矗立在古城东南角。

明代以来不少来崇武的官员雅士都情不自禁地题联赋诗,明嘉靖年间吏部待郎李恺为西门楼题联:“举酒挹南海谁将鸣琴歌舜日,登台瞻北斗我当缙笏拜尧天”。

明代诗、书、画名家黄克晦因倭患曾“十年避乱别江湾”,隆庆三年(年)倭患平定后重返家园,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咏唱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舟。”

往返泉州与崇武古城途中,不禁被独具闽南特色的乡村民居所惊艳。

除去现代化的小洋楼,不时有外形如宫殿或庙宇般的民房映入眼帘。房屋大多一层,青石墙基,红砖红瓦,屋脊呈弧线,飞檐翘角,斜插高天。

房上石雕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别致典雅,蔚为壮观。

下午,乘坐沿海高铁返回深圳。

淮海名人馆精华贴

江青

毛主席为什么会爱上江青?

江青:延安十年,人生最幸福而美好时光

林彪元帅指挥的几场经典战斗,你了解几个?

林彪奇特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

林彪集团后代现状:我们认认真真地当好老百姓

姚文元

姚文元简史

民国社会名流穿着一览:众人清一色西装皮鞋,唯有杜月笙一身马褂

还原杜月笙黄金荣戴笠的真实人生

杜月笙临死前烧掉所有欠条,家人不舍得,他怒吼:这是救你们的命

林立果:中国摇滚第一人

胡适:过有意思的生活

胡适:“拿了文凭而找不着工作的人们,应该要自己反省”

胡适写给儿子的信: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胡适谈五四精神: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

青年节

胡适:二十多岁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力,没有不能长进的

沈醉在上海监视鲁迅时,发现先生一个“怪癖”,果断放弃拘捕计划

鲁迅先生一生中究竟挣了多少钱?

李泽厚:我崇尚鲁迅,可惜他被庸人捧坏了

鲁迅为何会惧怕“长毛”?他们手段卑鄙,连丑陋的妇女都不放过

沈从文:《中国人的病》

贾平凹:一封荒唐信

贾平凹:活着就是一切

贾平凹:生一次病,就懂人性了

贾平凹:老年痛哭,人生十悟

贾平凹:辞宴书

赵本夫:我们需要宽容的情怀和清醒的头脑

赵本夫《卖驴》

赵本夫:知识分子要承担起该有的社会责任

赵本夫:《寻亲记》

我们在赵本夫身上找到很多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

无字佛

真善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82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