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苏丹往事失学男孩哈比巴拉有故事的人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个故事

哈比巴拉骑着驴子拉水,驴子是当地重要交通工具(作者供图)

失学的苏丹小男孩,哈比巴拉

?COLLEON

(一)

两位前期同事要回国休假,周三下午两点,一行四人驾车赴法西尔机场。

回国休假,要先在法西尔乘联合国飞机到喀土穆,再从喀土穆乘国际航班,经多哈(或迪拜、开罗)转机,抵达北京(或上海、广州)国际机场后,再回所在城市,也是一路奔波。

住处离法西尔机场很近,任务区汽车最高限速60公里,也只有约10分钟车程,但因近来劫车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四人同行。

车要驶入集镇时,身穿白衣绿裤制服、背着背包,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孩子,透过车窗映入眼帘,而此时太阳正毒,汽车虽开足空调,但车内温度仍没降不下来。

我心里一动,噢,现在正是上学时间,当地的很多孩子也在上学!而这是一片充满饥荒、战乱的土地!

车驶入集镇,一名休假同事招呼在路边超市停一下车,买包椰枣,当地实在是无物可买。

其他人在车内等候。我四处张望,各种培训对安全意识的提高还是有些作用。

车的左前方,一个小男孩和二个小女孩骑着毛驴驮着水桶正向我们走来。

这是一幅不错的画面,且车外阳光强烈、适合拍照。

拿出手机透过车窗对准,三个小孩也正好路过汽车的正侧面。这时,小男孩一扭头,发现了我在拍照。几乎同时,同事也脱口而出:“这不是经常到我们那儿去的小孩吗?”

定睛细看,果然不错。但小男孩今天穿着阿拉伯长袍,不同于平常。

经常去住处门口的小孩们很多,只有这个小男孩印象最深,而他有一段时间不见了。

(二)

记得那是在法西尔第一次晚饭后与同事在门口休息闲聊。

一个小男孩远远地走来,嘴里喊着“YuDu、YuDu……”虽然衣衫破烂,脸上灰灰土土,但笑容灿烂、满脸阳光。

后来知道这个小男孩叫哈比巴拉。

前期同事说,这个小男孩是我前任的好朋友,在喊我前任的名字,但不会正确发音,喊成了“YuDu(玉肚)”。

这到是常有的事,以前有一中国同事姓瞿(Qu),但老外不会发“Qu”,都喊他“Ku(酷)”。

一名韩国军官姓“朴(Piao)”,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同姓,但到了英语就成了“Park”,与“公园”一词同形同音。谁知道他的姓原始到底发什么音?

当然也有例外。有一次,一位吉尔吉斯坦女民事人员搭便车,问我名字,我怕她不会发音,就故意拉长音说“Leon(利昂)”。结果她一看我姓名牌,说这不是“Liang”嘛?

吉尔吉斯坦女民事人员叫玛萨雅娜,曾在北大留过学,长相也与一般中国人无二。

我也很快对小男孩哈比巴拉熟悉起来,因为他确实与众不同。

达尔富尔孩子们的车,有喇叭,有备胎。听说要照相,赶紧把车摆好,自己也摆了个pose,很有范

(作者供图)

(三)

又是一天傍晚,哈比巴拉照旧远远地从同一方向走来,不过这次头上顶了一个大盘子,上面还有一捆矿泉水。

这是第一次见小男孩以头代手,头顶物品,以前只知道当地妇女习惯头顶各种物品。

有点好奇,近距离观察,原来他脑袋一直不停地轻微活动,但完全看不出有意为之。

哈比巴拉走近我们后,放下大盘子,很自然地跟我们打招呼,完全不像有的小孩怯怯或粗野的样子。

我与同事对他头顶大盘子的形象饶有兴趣,就用手势比划示意,是否可以给他照张头顶盘子的照片。

心里正想是否比划清楚了,哈比巴拉却已经微笑着把盘子顶在了头上,心里不由暗赞其聪明。

我和同事一阵狂拍。

突然,哈比巴拉又做了一个敬礼的动作。

太给力了!

我和同事脱口而出:“这个小孩太聪明了!”

又是一阵狂拍。

拍照完毕,正要表示感谢,就听哈比巴拉嚷嚷道:“Money!Money!Youtakemypicture,yougivememoney!”(钱!钱!你们照了我的照片,你们给我钱!)

靠!还带挖坑的!

被小男孩一比,有些为我们的智商感到捉急:)

(四)

最终,我们并没有给哈比巴拉钱,而是买了他两小袋炒豆。

他的大盘里除了矿泉水,还有十几袋炒豆。别的小孩只会反复地说:“Givemeonepound.(给我一块钱)”而哈比巴拉却会做生意,听说,他以前还擦过皮鞋。

至于为什么没给哈比巴拉钱,则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背景。

入职培训时,培训讲师就说:不要直接施舍给小孩钱、食品。因为给钱有可能造成他们习惯拦车乞讨,造成人身风险。还可能因可以讨到钱,而不去上学。而给食品,一旦出现不适,情况就更为复杂。

前期同事还讲:经常给小孩钱,有一天不给,他们就有可能会向住的院子或汽车扔石头。

最近确实发生过一起事件,当地小孩向行驶中的汽车扔石头,造成埃及武装警察受了不轻的伤。至于是不是上述原因,则无从得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证:如果习惯于在住处附近给小孩们钱或食品,经常围在门口的小孩会越来越多。

如果想帮助当地小孩和其他人,可以通过联合国有关机构。实际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粮食署和其它一些国际慈善组织一直在达尔富尔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工作。联非达团有一项职能是为这些组织提供保护。

这使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纪录片。一些任务区人员为失去父母的非洲小孩庆祝生日,在有些煽情的女画外音渲染下,她们带领小孩们到菜场上买菜,一起做饭等等。

当时就感觉小孩们一直怯怯的,几乎没有欢欣的表情,现在想来,感受更深。

做好事拍成纪录片,境界与陈光标式慈善大体相当,但要逊于写在日记里。

哈比巴拉头顶大盘,当起了小商贩(作者供图)

(五)

后来因安全等原因,搬到营区里去住,很少出来营区,但也凑巧,有一次出来办事,却碰到哈比巴拉。

短短小几个月,哈比巴拉又长高长壮了许多,不像小小孩了。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生命力顽强的他一直在疯狂生长。

我买了哈比巴拉两小袋花生米,给了他几个硬币。

住在营区内后,不再有影响同住处同事的顾虑,对不要给小孩钱与食品也有了一些新理解,于是专门换了一些硬币,每次出入营门时,也给长年聚集在那里乞讨的妇女小孩们几个硬币。非洲不少军官也这么做。

有一个故事。二战德国战败,美军坦克开进德国一个小镇。坦克车一驶过,小镇的德国小孩们,就使尽全身力气向坦克丢石头,并喊“美国人滚回去”。而美国大兵则抓起一把一把的巧克力向孩子们丢去。于是后来,美国大兵就成为孩子们欢呼的对象了。

抢到巧克力的那一刹那,应该是这些德国小孩们童年最开心的时刻之一。

哈比巴拉接过硬币,却看中了我腰间一个哨子。哨子系了一条小红绳,是我当年带兵时用的,已经跟我很多年,紧急情况时呼救用,这是汶川地震时受到的启发。

我没有给哈比巴拉哨子,告诉他我还有用,但答应离开任务区之前,如再碰到他,一定将哨子送给他。哈比巴拉虽然挺不舍,并没有怎么太纠缠。

再后来,直到任务结束回国,再也没有碰到哈比巴拉,虽然路过他经常出现的地方时,曾有意识地张望。

回国后,我将这个故事讲给妻子听,妻子埋怨我当时为什么不将哨子送给哈比巴拉,我也感到遗憾。

如果当时将哨子送给哈比巴拉,也许会是他童年最珍贵的玩具。

也不知哈比巴拉现在如何,将来他会怎么样?

或许,战乱和疾病会早早夺走他的生命。或许,生命力顽强且十分聪明的他,有一天会成为当地反政府军首领,甚至国家总统。

注:文中小男孩为化名。

作者:COLLEON(个人公信号:海外力量,ID:haiwai-liliang)曾赴黎巴嫩、苏丹达尔富尔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现服务于某大型企业。

本文责编:糖糖

版权为有故事的人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人人都有故事

一个献给所有人的故事发表与分享平台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4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