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乡间放牛娃,到一个商业帝国掌舵者,没有人能说清这中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但他做到了。一文不名踏进南洋,最终打造起庞大的橡胶、黄梨王国,并一跃成为金融巨子。他,就是南安梅山人李光前。
李光前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拥有多少资产,更没有人会想到,他这样成功的华侨,晚年却会被检查出“营养不良”。他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传奇故事呢?今天请看,“百年印象·记忆光前”系列专题第四期《光前先生的故事之平生懿行美德》。
李光前博士
01
诚实待人不肯冒姓领用毛毯
年秋天,侨领陈嘉庚先生率团回国慰问,任务完成后,从厦门乘搭港轮船返新加坡。开船不久,气温剧降,这时寒流南下,加上刮风下雨,冷得不得了。船上都是新客,大部分是福建人,来自穷乡僻壤,他们离乡背井,准备去南洋谋生所以衣衫单薄,冷风袭来直打哆嗦。
陈嘉庚见状,十分同情,就吩咐仓库保管员说:「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給一条毛毯。」船上的旅客不管张三李四纷纷报名说姓陈,先拿一条毛毯御寒再说。
不久,陈嘉庚到各船舱巡视,看到大家都领到毛毯御寒,很放心。可是当陈嘉庚走到船舱的一个角落时,看到一位小童在那里打冷颤,陈嘉庚觉得很奇怪,忙走上前去盘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全船的人都领到了一条毛毯来御寒,为什么你不去领?”那小童十分有礼貌地回答说:“我叫李光前,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人,因为你通知姓陈的才可以领毛毯,而我姓李不姓陈,所以我不敢冒姓去领毛毯。”
陈嘉庚听后,不断点头,接着说:“你很有骨气,又很诚实,我再通知一次,不姓陈的也发給毛毯一条,你去领吧。”李光前听后,才高高兴兴地大步走去领了一条。
李光前这种诚实的举动,给陈嘉庚留下了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船抵达新加坡,分手時陈嘉庚拍拍李光前的肩膀说,希望日后再见,如有困难,可到公司找他,他乐意帮忙。李光前十分感激,一再道谢。
??????????
02
以身作则生活严肃而有爱心
李光前夫妇待人彬彬有礼,可是最怕繁文缛节和无谓的应酬,儿女婚姻大事,从来不惊动朋友。夫妇两人也从未做过大寿。李光前重视家庭亲情,总是找机会和儿女在一起,逢学校放假就带孩子一同去巡视工厂,藉以增进父母子女间的沟通。
富于责任感和高尚情怀的李光前先生,体恤人命安危,多次跑去献血。在他70岁生日的时候,为躲避祝贺生日的俗套,瞒着家里满堂宾客,医院献血。他的太太陈爱礼疼惜地对他说:“你把钱送给人家就行了,年纪这样大了,为什么还要去献血呢?”他说:“把血捐给人家,紧急时能救活病人生命,我们要做个榜样给人家看,让更多的人来献血。”李光前一辈子共献血18次,被公众推举为捐血者协会会长。
李光前平时处事高瞻远瞩,很注重民族和睦关系,对外族的慈善、公益事业,他也一视同仁,面面俱到。当新加坡和马来亚提倡学习马来语时,不少华人都忽视,但他虽已七十高龄,仍决心学习,一面聘请马来人教师授课,一面听广播,所以李光前受到新、马各族人民的敬重,并非偶然。
李光前一向抱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想,平生热心教育与公益事业,对国内外学校及慈善福利事业常有巨额捐款赞助,如捐助新加坡南洋大学叻币一百多万元,捐助马来西亚大学叻币五十万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生化教授李约瑟,在王玲教授帮助下,出版他毕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得到李氏基金捐助几千英镑。这虽然数目不大,但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
由于李光前热心公益事业,在商界声誉日高。一九五七年九月,他荣获马来西亚柔佛苏丹颁赠「拿督」,后复荣膺最高元首颁赠「丹斯里」尊衔。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日,马来西亚大学授予李光前名誉博士学位,一九六二年出任新加坡大学第一任校长显职。
??????????
03
亿万富翁自奉俭朴
李光前博士抱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想,对公益事业动辄十万、百万捐献都在所不计,而他个人生活却很省俭。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新加坡的有轨电车每英里头等车票是五分、二等是两分,三等是一分钱。坐三等位的都是劳工阶层,李先生每次都坐三等位。有些商界朋友本来是坐头等或二等位,论财富他们和李光前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一看李先生坐三等位,自己颇感奢侈,坐立不安。他们每次坐电车时,都要伸头看看,如李光前不在,他们才敢坐头等位。
那时,李光前夫妇的住宅是陈嘉庚赠送的,来访客人发现屋里所用的茶匙竟是每支只值一分钱,大感意外。
一九六五年初,他去上海看病,医生诊断时发现他营养不足。世界等级大富翁,却患营养不良症,这也是奇事。也是这一年的春天,他在返故乡的途中,住在泉州华侨大厦,午餐吃的是地瓜粥,桌上四道家乡菜:酱瓜、酸菜、炒花生、腐乳。先生却吃得津津有味。
??????????
04
创办教育造福桑梓
李光前自幼喜爱科学,长大后他了解到中国的落后贫穷是科学不发达所致,因此明白要救中国就必须办教育发展科技。特别是受岳父陈嘉庚倾资办学的思想影响,一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九三四年,陈嘉庚在星马公司收盘后,厦门大学和集美各校历年经费都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一九四九年国民党退到台湾后,两校的校舍遭到数度轰炸,李光前闻讯,于一九五一年汇来六百多万港币修复并扩建厦门大学的部分建筑,包括建南大礼堂,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化学馆(南光楼)、物理馆(南安楼)、医院(成伟楼),作为师生宿舍的芙蓉楼四幢、丰庭楼三座,国光楼三座、竞丰饭厅、游泳池以及可容两万观众的体育场等。建筑面积达五万九千零九十五平方米,使厦大面貌焕然一新。
一九三七年六月,李光前委托陈村牧、伍远资、李五香三人主持在芙蓉乡办教育事宜。三人不负重托,协助李光前先生在其家乡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创办了[国专小学],包括山美第一分校、蓉溪第二分校、董山尾第三分校、金淘第四分校。当时四所小学学生数达三百一十人。为了扩大家乡的教育事业,又于一九四二年秋创办国光中学。由于抗日战争非常时期,侨汇断绝,经济困难等原因,学校规模得不到发展,初期仅有教员七人,学生一百六十人。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诞生了,身居海外心向祖国的李光前先生派出他的得力助手李五香先生由新加坡返国,扩建国光中学。至一九五四年,在方圆五百多亩的山坡上,共建造二十五幢平屋和楼房,建筑面积达五万零九百五十九点九平方米。
校园中心的新华楼高达四层,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宿舍;并建了科学馆,馆内有理化、生物等实验仪器和实物模型、标本、挂图万余件;图书馆有近五万册藏书,还建有可容纳六千观众的体育场。在办好国光中学的同时,又扩建了国专小学及国专幼儿园。为了保证师生的健康,还把原来的校医务室扩充为国专校务处,并于一九五二医院,服务当地的村民和师生。现该院已办成全省著医院,向医学尖端挺进。
同时,修建了国专影剧院,进一步充实,提高了乡村文化生活,还修建了校董会五爱楼及芙蓉桥等。
李光前数十年如一日,为家乡教育事业费尽心思,终于在一九五六年建成了一个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医院,影剧院等完善的文化教育系统,总建筑面积达七万三千五百平方米,建筑费及事业费达五百多万元。今天的光前学村,就是从李光前早年捐资兴建的学校发展而来的。现在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幼儿园成为省级示范校(园)。一九七九年还附设了大学专科五个班级。学生来自南安、晋江、泉州等县市,还有千里迢迢从海外归国求学的侨生。
对国光中学,李光前始终非常重视,先后几次在香港、新加坡召见经办人伍远资、李伍香先生了解建设情况,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九六五年回国诊病期间,还亲临学校视察,谆谆勉励教师们认真从事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李光前的道德风范、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下一代。
得益于侨资,梅山镇教育发达、人才辈出,带动了经济、文化繁荣和良性互动,成为具有强劲辐射力和集散功能的中心城镇和侨乡样板。梅山之成为全省文明城镇,李光前父子两代人功不可没。
年6月2日,声名远播的华人实业家、慈善家、华人社团领袖李光前先生与世长辞。狮城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倾城为这位平民伟人送行。李光前病危嘱咐亲属,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来宾只在遗像前站定注目就行,表现其严以律己的平民风范。李光前入殓后的第二天,他的子女即在报章上公开宣布:李氏基金,绝不因李光前先生的去世而有任何影响!在他的子女身上也真切地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
(via:今日梅山)
(编辑:今日南安)
赞赏
长按有哪些医院治白癜风白癜风影响力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