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维和军官在南苏丹致敬妻子,23秒语音,


妻子

40天,还有天回家!

这是每天早晨我醒来后心里默念的第一句话。”这是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小学教师张颖写的家书,书信将穿越上万公里,抵达南苏丹,她的丈夫正在那里执行联合国维和特派团任务。张颖在信中回忆了与丈夫的共同经历的风雨,讲述了牵挂、担忧,更让他安心于工作。

丈夫用音频回信道

老婆,我很想你和两个孩子,你辛苦了。中国的企业和维和人员在南苏丹都非常受欢迎,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们工作虽然艰苦,但很自豪。节日快乐,敬礼!

丈夫

这段录音的播放,是昨日(3月6日)南京市总工会“一封家书”诵读会上众多感人场景中的一幕。据了解,本次家书征集活动共收到作品件,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50名,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情亲与感动,作品更普遍展现了优良的家风与传承。

评委:众多作品让我心怀敬畏

据了解

“一封家书”征集活动由南京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和龙虎网共同主办,于年12月底启动,今年2月初截止,历时1个月。参加者覆盖市总工会29个直属工会,涉及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教育卫生、党政机关等各行业女职工。

此外

投稿作品形式多样,其中文字作品件,音频件,视频84件,沙画等特殊形式3件。作品普遍具有事例真实、叙述生动等特点,涵盖了母子、母女、婆媳、夫妻、姐弟、兄妹等各类亲属关系。

2月13日

市总工会女职委组织专家对投稿作品进行了评审。“女职工的真情实感打动了我,每打开每一封信就像走进了一个家庭,让我心怀敬畏。”

南师附中高级语文老师高蔚云这样表达了阅读感受。评委们表示,最初是当做工作任务去读,渐渐就被作者质朴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感染,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类型丰富

既述家风传承也有浓情万千

01写给舅舅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我去领您到我们家过年,一根棍子,前面是我后面是您,一小时的路程我俩总是要走上两小时,一路上您给我讲故事、说天下事。”杨枯春是南京市秦淮区环卫所的一线环卫女工,她将信写给了已经故去的盲人舅舅,回忆了与娘舅的深厚亲情,表达了因国家公祭日加班,而无法见舅舅最后一面的愧疚,感人至深。

02写给丈夫

南京市多伦路幼儿园教师刘静刚结婚两周,就遭遇了生活的重击,其丈夫被确诊为肝内胆管扩张,需要进行肝移植。她在给丈夫的信中写到:“虽然你极力反对肝移植,但我当时已动了卖房来治病的念头。当时想着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治好你的病。”并且倾诉了对婚姻的无怨无悔:“曾经有朋友问我:如果在婚前就知道你的病情如此严重,我还会嫁给你吗?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对她说:我会的!”令读者动容。

03写给弟弟

扬子石化职工刘霞则在信中与弟弟讨论了价值观,告诫他必须打消为了买房而假离婚的念头。“如今,党中央一再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岂可为了牟利而用神圣的婚姻来做交换?你千万不能犯糊涂,这种钻国家空子打擦边球的做法不是我们家的作风!”

她告诉龙虎网记者:“家庭是社会细胞,家风直接影响社会风尚,社会的道德建设就可以从家庭做起。”

04写给女儿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陈良玉,是一名有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她曾援疆三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伊犁州优秀共产党员”。但女儿多年来不理解母亲的这一选择,沟通较少,导致母女关系较为冷淡,直到今天在朗诵会听到了这份家书,才了解了母亲的心声,两人在现场紧紧相拥痛哭,感染了现场所有听众。

家书体现女职工建设家风的优势

南京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立意深,女职工参与面广,且作品整体质量高。同时,活动目的在于希望发挥女职工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优势,透过家书看家庭、讲家事、说亲情,让经典的家训、良好的家教、淳朴的家风得以薪火相传。

诵读会上,12件作品以诵读或情景剧的形式进行了展示,诸多动情之处催人泪下。另外,玄武区总工会等17家直属工会荣获优秀组织奖。

Hello,伙伴们

长按







































白癜风症状图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32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