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南苏丹如今这么乱,为啥当初要离开苏丹自立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南苏丹总统基尔领导的政府军与马沙尔的部队8号在总统府外围发生激烈冲突。基尔和马沙尔在事发后对媒体表示,冲突爆发时,他们正在总统府举行会议,对这一事件事先并不知情。他们呼吁各自的部队保持克制,停止冲突。

当地时间年7月8日,南苏丹朱巴,南苏丹总统基尔出席新闻发布会

然而,10号上午,双方部队再次在朱巴发生激烈交火。根据最新消息,交火期间,已造成多人死亡,包括33名平民以及一名中国维和部队士兵。成立仅5年之久的南苏丹再一次吸引着世界的眼球。

年1月,南苏丹人民以高达98.83%的支持率通过了地区独立公投。一时间,无数青年涌上首都朱巴的街头,呼喊着「独立万岁,南苏丹万岁」的口号,庆祝南苏丹成功独立。然而随着近几年南苏丹国内局势不断恶化,内战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南苏丹人民无奈地离开了这片他们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抗争才取得自由与独立的土地。

联合国难民署7月6日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苏丹为超过23万南苏丹难民提供了安全庇护和紧急人道主义救助,成为世界上拥有南苏丹难民最多数量的国家。

既然如此,为什么南苏丹人民当初会那么坚决地选择从苏丹独立出来呢?

究其原因,我们还要回到英国-埃及共同统治时期的苏丹。

自古以来,阿拉伯游牧民族居住在苏丹的中部和北部,非洲本土农耕族群(例如贝扎人和努巴人)生活在苏丹南部,而以富尔人和马萨利特人为主的黑人穆斯林则定居在与乍得和中非共和国接壤的达尔富尔地区,各族群之间鲜有冲突。

然而在19世纪末期,英国和英国殖民下的埃及开始了对苏丹的共同统治,也一并带来了一套基于种族属性的社会分层系统:白种人站在金字塔尖,埃及裔阿拉伯人次之,苏丹裔阿拉伯人再次之,而处在塔底的则是苏丹南部的非洲本土黑人与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穆斯林。

经过近六十年的共同统治,曾经各族群之间「不同而平等」的相处方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按照种族区分、泾渭分明的社会等级。虽然苏丹在年获得了独立,但是以苏丹裔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的精英们却没有意识到以平等和多元为基础的民族融合对于政权稳定起到的积极作用,反而将「阿拉伯至上主义」这个概念作为民族政策的基石来指导其他政策的制定和施行。曾有沙特人打趣道:「没有想到苏丹人对阿拉伯身份与价值观的认同感比我们还要强烈,不过讽刺的是,我们从来都不认为他们是正统的阿拉伯人。」

无论其他阿拉伯国家如何评论苏丹裔阿拉伯人的正统性,苏丹的精英们依然对于他们的阿拉伯身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而这种带有强烈排他性的骄傲与自豪也使得他们加强了对少数族裔的压迫,强制推行国家的伊斯兰化与阿拉伯化。

如果说颁布的国家宪法(规定伊斯兰法律与习俗作为国家立法的主要依据,阿拉伯语作为唯一官方语言,但是苏丹南部实行区域自治)只是让苏丹南部人民感到恼火的话,那么在年,时任苏丹总统尼迈里宣布在苏丹全境实行伊斯兰教法,取代之前使用的较为世俗化的现代法律时,他们则是出离愤怒了。

自19世纪中期,英国传教士们开始在苏丹南部传教以来,基督教就在那里扎下了深厚的根基,并逐渐成为了苏丹南部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可想而知,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地区强制施行伊斯兰教法不但给苏丹中央政府增添了许多执行层面的困难,而且还强烈地激化了本就由于种族问题所导致的南北矛盾。

在这个矛盾重重、无法调和的背景下,苏丹人民解放军应运而生,以「恢复苏丹南部自治」为目标与苏丹政府军开始了长达22年的内战。时至今日,尽管南苏丹的独立使得大部分军人解甲归田,部分残留在苏丹的苏丹人民解放军仍然在西、南科尔多凡州和蓝色尼罗河州与政府军交战。

即便同样信仰伊斯兰教,高举「阿拉伯至上主义」旗帜的阿拉伯精英们却不认为他们与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穆斯林是平等的关系。年,总统尼迈里签署法令,废除了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各族群和谐共处的本土行政机构,改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人员管理。这条法令无疑赋予了该地区阿拉伯人更多的权利和更高的地位,打破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尊重和共赢发展的局面,导致了阿拉伯族群和黑人穆斯林族群之间更激烈的冲突。

令人惊讶的是,面对不断加剧的种族冲突,苏丹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调停措施,反而在年前后开始在达尔富尔地区施行了种族隔离制度、武装阿拉伯民兵,进一步激化了阿拉伯与非阿拉伯之间的矛盾。于是在年,黑人穆斯林组成的反政府武装开始与政府军全面作战,持续到现在已导致数十万人死于非命,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在这个「崇阿贬非」的环境下,「看起来像阿拉伯人」在很多时候比真正的阿拉伯身份更加重要。对于非阿拉伯族裔的黑人来说,想要看起来像阿拉伯人的话就需要把自己的皮肤漂白一些;而对于有些苏丹裔阿拉伯人来说,他们并不满足于巧克力色的皮肤,更希望看起来像埃及人或是沙特人。

因此,许多人明知道一些品牌的美白霜有一定的毒性,却依然会买来每天涂抹在自己的皮肤上,期待皮肤能变得更白、更亮、更像纯正的阿拉伯人。

当然,并不是所有苏丹裔的阿拉伯人都对「阿拉伯至上主义」有着近乎病态的执着;在有次谈话中,小哥Bakry这样对我说:

「Don’tgtmwrong,dud;itistruthatIamfromanArabtrib,butlookatm,Iamb-l-a-c-k.Ijustdon’tundrstandwhymanySudansArabiansarsofascinatdbythirArabicidntityytforgtthatthyaralsoAfrican.」

兄弟,别误导我。的确,我是土生土长的阿拉伯部落,但你看看我,黑色的!我就不懂了,为嘛这么多苏丹阿拉伯人以阿拉伯认同为豪,却忘了他们的非洲身份!

但是在苏丹,像Bakry这样像的人毕竟是少数;喀土穆的政府机构里依然充斥着「阿拉伯至上主义」的论调,达尔富尔的游民们依然无法在地区问题上得到国民大会的支持,南部地区的黑人们依然在山林里与苏丹政府无奈地抗争着。

苏丹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黑人的土地,然而在那些独尊阿拉伯文化的苏丹精英们眼里,他们脚下从来都不是黑人的土地,而是红海对面的阿拉伯半岛。

文\朱piupiu编辑\武术传人

注:本文首发于头条号中东研究通讯,中东研究通讯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原创不易,随意!

赞赏

人赞赏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柤涓嶇柤
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1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