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运载8万余吨原油的俄罗斯油轮,经过亚丁湾时,突然发现三艘快艇疾驰而来,船长慌忙大喊:“那是海盗!”因油轮航速无法摆脱快艇,船员便拿起各种武器,打算战斗到底。
北京时间年5月5日中午12点左右,一艘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由俄罗斯企业运营的“莫斯科大学”号油轮,当行驶到亚丁湾附近索卡特拉群岛以东海里处,突然遭遇三艘索马里海盗快艇的劫持。
该艘运油轮排水量达10.6万吨,年下水,最高航速20节。当时运载着约8.6万吨、总值高达万美元的原油,事发时正由苏丹开往中国宁波,船上有23名俄籍船员。
在这里需要说一下海盗的背景,索马里自年以来一直战乱不断,导致沿海地区海盗活动猖獗,而且海盗活动的投入非常少,只需小船和其它枪支、通信等装备,与劫持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是不成比例的,诱惑着更多的人加入海盗活动。
据统计,全世界年给索马里海盗赎金高达1.2亿美金,在高利润的诱惑下,海盗活动也就越来越猖獗,年年以来,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劫案又大多发生在亚丁湾,那里是从印度洋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海上咽喉。虽然自年起,全球各国为打击当地猖獗的海盗势力,确保国际航运业的安全,在索马里海域开始了多国护航活动,但是因为护航需要等待编队,耗时非常久,很多运输公司的货轮、油轮为了不耽误船期,按时交货,大多会选择铤而走险,撞运气的单独通过危险海域。
因为货轮、油轮有很大的机会遭遇海盗,所以运输公司也会对船员进行过反海盗培训,而“莫斯科大学”号油轮上的23名俄籍船员,正好都进行过反海盗培训。所以,当三艘海盗快艇朝他们冲过来时,他们并没有投降,也没有逃跑。
23名俄籍船员,有人拿起高压水枪,压制海盗,还有人举起铁桶等重物,砸向要登船的海盗,海盗竟一时难以登船。心急火燎的海盗,恼怒之下,举起AK47向油轮舰桥及左舷侧甲板开火扫射,压制船员的抵抗。
还有一条快艇上的海盗,竟扛起火箭筒,朝油轮射出一炮,只是由于技术问题,火箭弹只击中了桅杆,损坏了油轮的气象雷达装置。
劫持事件发生后,船员抵抗海盗登船,船长则向正在附近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俄反潜驱逐舰“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发出求救信号。由于海盗有武器,船员们纵然勇敢,但还是抵不过海盗的攻击,最后在船长的安排下,23名船员全部躲进船舱的安全室,将自己反锁在雷达舱内,等到救援。
由于船员在出航前,都知道有可能遭遇海盗,所以除了进行反海盗训练,还做了物资准备。比如安全室内就储备了大量的食物、饮水和通信设备,而且安全室的门经过特殊处理,只能从内部打开。
11名海盗没有抓到人质,非常着急,因为海盗的主要收入就是用人质换赎金,并不是为了打劫物品。海盗们情急之下,竟设法把安全舱舱外的舱门的薄钢板处,切割出一个口子,然后通过这个口子向安全舱乱开枪,试图恐吓船员打开室门。
还在安全舱的通风口处焚烧电缆,试图用烟雾把船员给逼出来。面对海盗的破坏,船员们制作了简易的燃料瓶和长矛,反击海盗。海盗和船员在安全舱内外,斗智斗勇,互相对峙了20多个小时,但海盗都没能抓到一名船员作为人质。
到了第二天凌晨,海盗们也筋疲力尽了,海盗们绝望地看着安全舱,试图去其他舱室洗劫些物品撤离,但就在此时,赶来救援的波什尼科夫元帅驱逐舰已经到了。海盗们本想忽悠一下救援的军舰,声称说:“任何武力解救人质的行为将危及船员的生命。”
救援舰的官兵也不知船员的安危,起初不敢贸然开火,准备派了个行动小组,进行突击活动,视情况随机应变。
但很快,舱内的莫斯科大学号船长就利用无线电,和沙波什尼科夫号军舰取得了联系,将船上的情况向沙波什尼科夫号通报,说明所有船员在安全舱,都很安全,此时军舰意识到海盗想要逃跑,但哪能如此便宜了海盗。
于是,登舰小组就兵分两路:一路乘坐直升机,在空中执行火力压制任务,另外一路分乘四条小艇快速登舰。登舰小队快速地从莫斯科大学号的侧后舷处顺利登舰,然后开始执行清扫和搜捕海盗的任务。
登舰小队在登舰的过程中,与海盗发生过多次短促的交火,最终1名海盗被击毙,其余10名被捕,船员全部获救,而此次登船救援活动只有22分钟,非常迅速。
海盗虽然被抓捕,但由于没有规范在索马里进行海盗行为的司法调查规定,所以这些海盗不受任何国家和国际法的管辖,不得不释放了这批海盗。
最后,俄军决定,解除海盗的武装,没收了海盗的导航设备,给他们一艘气垫船,3升燃油,允许其“自由航行”。结果,海盗气垫船在释放后一个小时后,从雷达上消失了。
海盗只有三升燃油,他们能不能靠着三升燃油成功上岸,就不得而知了,我们能知道的就是亚丁湾的鲨鱼特别凶猛。后来,此事件还被改编拍摄成一部电影:《生死22分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14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