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十七世纪到底发生了啥全球性的改朝换代只为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895891.html

在国际历史学界,有一个“17世纪全球普遍危机”的概念,这是由英国著名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于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17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从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关键性转折,欧洲各国都发生了经济衰退、谷物生产萧条、人口死亡率上升、资产阶级革命、社会叛乱等众多异象,这就是所谓的“普遍危机”。这个概念很快得到很多历史学家的响应,而且他们认为危机不光表现在经济领域,而是遍及人类的一切活动领域,包括政治、社会、宗教、科学、艺术等,如亨利·卡门在《黑铁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中所指出的,该时期是欧洲的黑铁世纪,危机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历史学家开始认识到这类“普遍危机”并不局限在欧洲,而是全球性的,如在东亚的中国就发生了“明清易代”这本来不可思议的变化,而日本则有“宽永大饥荒”(-年)与岛原大起义,非洲的老牌帝国:马里帝国也在内外交困中灭亡,“17世纪全球普遍危机”理论开始被广为接受。那么,这个危机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文明史专家帕克等人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解释,那就是公元年开始的“小冰河期”气候灾难,导致了种植面积的缩减及农业失败,由此又衍生出了饥荒、流行病、战争、叛乱,据不完全统计:

—年间,世界各地共发生大规模叛乱与革命49次,其中欧洲27次,美洲7次,亚洲和非洲共15次。

危机的爆发最终可能造成了该时间段内世界人口损失了1/3之多,并大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在东亚首当其冲的是位居朝贡秩序体系中心的天朝帝国:明帝国。因为中国是季风气候,气温和降雨有密切关系。气温上升1度,降雨线会向从东南向西北推进几百公里;降低1度,则反向后退几百公里。明末的万历二十八年至崇祯十六年(-),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小冰河期,因为气温降低首先造成了空前的大旱灾,随后旱灾又引来了蝗灾。特大蝗灾始于崇祯九年(),主要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及河南开封一带,随后开始不断扩散,到崇祯十一年时已形成东西上千公里、南北-公里的大灾区,并开始蔓延到长江流域和整个华北平原,直到崇祯十五年才结束。大灾之后是大疫,由于人民大批逃荒,以及农民起义军的四处流窜,把恶性传染病,尤其是鼠疫病传播到全国各地,年出现“疫气大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崇祯十六年二月“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这也导致了最后北京城在大军压境时根本无力抵抗,很快就沦陷了。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边的英国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已经跃升为欧洲强国之一,但随着“小冰河期”的出现,平均温度比正常时节下降了1-2℃,这对当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打击。据当时的一位保王党贵族的记载:

如果我们好好考虑一下上天、人与大地,在国王莅临的这个夏季,陛下统治的三个王国的天气非常怪异。我认为,我们在同类之间犯下的罪行触怒了上天,从五朔节到9月15日之间,总共只出现了三个晴天。

阴雨连绵,庄稼歉收,洪水泛滥,使整个英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后爆发了血腥的内战,查理一世国王被砍头,斯图亚特王朝灭亡。在整个内战中,英格兰有3.7%,苏格兰有6%,爱尔兰有41%的人口死亡,接着发生的大饥荒又抹去了16%的人口,直到年查理二世复辟后,随着天气的转暖,局势才真正稳定了下来,英国重新走上了一条崛起之路。

此外,在欧洲,西班牙帝国内的重要行省如加泰罗尼亚、葡萄牙和那不勒斯都发生了叛乱,葡萄牙最终成功独立;荷兰则爆发了宪法危机以及推翻奥伦治家族统治的起义;欧洲最大的国家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和新崛起的大国俄罗斯,以及老牌帝国瑞典混战成一团,连高压统治的奥斯曼土耳其内部也发生了叛乱,苏丹最终被近卫军绞死。而这一切可能都是因为摄氏1°的变化所带来的全球化蝴蝶效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139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