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走出自我欺骗


北京皮肤病中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3/8811351.html

有时我们会“偏执”的坚持一些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固执地相信自己是对的,为什么会这样?

你为何会偏执?

痴情女子爱上了薄情郎,男人轻予承诺,但屡次出轨,女子伤透了心,却始终苦苦等待男子回信转意。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女子明知道这个男人不值得,就是无法甩手走人。再看看另外一个事情,刮刮乐诈财。某人捡到了一张印刷拙劣的彩票,一刮,哇!得了数万元的大奖,赶紧打电话去询问,对方说:请先缴所得税金。为了大奖,自然得赶紧缴。然而,尽管缴了,钱还是没有,急急忙忙地再问,说要缴入会金——就这样,大奖一直没到手,小钱却一直付。到最后,被榨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事也许你我都经历过,这样的人也许你我都见过:看起来聪明能干,但总是偏执,有时固执得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不少有“偏执狂”特点的人最后获得了成功,比如苹果总裁乔布斯,但是更多的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究竟,这是种什么心理?为何有时人们会偏执的不可思议呢?

原来,人的思维总是非常怪异,当人们发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时,不是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承认错误,改弦易辙,而是不断说服自己没有错,以至于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个女子牺牲了亲情、友情,却换来被抛弃的结果,她当然不能接受,只好改变自己的认知,她得说服自己,那男的滥情,但是对自己相当好。刮刮乐也是这样,上当者无法接受自己受骗的事实,所以,他就得穷究各种可能,来让自己相信这不是一场骗局。

人们“偏执”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在现实面前改变以前的认知,变得“自欺欺人”。不管你是否聪明,一旦陷入自欺的死胡同,就很难自拔。

社会群体也偏执

不只是个人容易“自我欺骗”,整个社会群体也会发生集体性的“自欺欺人”,甚至造就某些奇风异俗。

苏丹南部的努埃尔人和丁卡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殊习俗。这两个主要靠畜牧为生的非洲部落都会在小孩的门牙一长出来后就将之拔掉,一般是拔掉上面的两颗和下面的四到六颗。用鱼钩拔牙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让所有的部落成员都明显地下巴松弛,而且说话有些困难。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这种做法大概开始于很久以前,当时破伤风在中非地区非常猖獗。破伤风会让人“牙关紧锁”,但是如果把门牙拔掉,即使感染上这种疾病的孩子咬紧牙关也可以向其嘴中灌入流食。虽然苏丹南部已经好多年都没有破伤风了,但努埃尔人和丁卡人仍然保留着拔掉孩子门牙的习俗。他们说,松弛的下巴和下垂的嘴唇很好看。他们说有门牙的人看上去像豺狼。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努埃尔人和丁卡人其实正是犯了自以为是偏执错误,破伤风都没有了,他们还在固执地拔牙,却又找了一个理由认为,没有门牙是一种美,以此说明他们给孩子带来这种痛苦是正确的。

看清自己,别被忽悠了

对于人类天生的偏执狂,商家在其中发现了商机。他们发现,人们一旦对自己或者他人作出了承诺,就会在以后与此保持一致,以证明自己以前的决策是正确的。

某家出版社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彩色精装,定价不菲。为了更好的销售这些书,出版社招聘了直销员,还定了一个规定,客户在15天内可以退书。大部分直销员在“反悔期”内都遭遇了客户退货的事,但是却有几个营销员几乎没有退货。原来,这些直销员在把书卖出去之后,会向顾客提出问题:你真的认为这套书对您的孩子有所帮助吗?顾客会说,是的。此时,直销员会追着问:在未来几个月,您会一直坚持给孩子讲解书中的知识吗?此时,顾客一般会表示愿意坚持使用,直到孩子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直销员的这两个问题相当奏效,回答过这两个问题的客户几乎都不会退货。顾客自己为了让自己言行一致,就会不自觉的承认书籍的好处,即使他后来发现这套书其实内容粗糙,也会说服自己,这套书整体还是不错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利用这种心理让我们顺从于他们。每种承诺都会先诱使我们采取某种行为或者发表某种声明,之后再利用我们要与过去保持言行移植的内心压力让我们“就范”,有的很直接就像上面的直销员,有的很巧妙。

一些电话募捐者在步入索取捐款的正题之前,都会讯问募捐对象的健康、精神状况。他们会问:“您今天感觉怎么样?”一般情况下,人们总会加以礼貌的回答。可是一旦你表示自己心情不错,募捐者就会请求你帮助那些尚处在不幸中的人们,这种承诺使人们的募捐行动提高了一倍。

我们要记得留心这种“陷阱”别让自己陷入“自我欺骗”的困境,要保持理性,即使是募捐这种高尚的事也要量力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132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