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热血与汗水生活和命运


外经有很多常年在海外项目上奋斗的青年,理工男不少,文艺理工男不多,本期推出一枚,看看他在文字中流露出的所思所想,听听他在彩蛋里传递出的内心呼唤……

作者自我简介

一个做国际工程的幽默段子手

一个行走在远方的文艺青年

琴和笔记录的是异乡的故事

故事里有平凡也有伟大

或埋藏在群山深处

或闪耀在群星之巅

心坎儿里装的是故乡的家人

用思辨审视自己

用善意看待周遭

不矫情不嘀咕

胸怀广阔天地

干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汉

该干的事

作者在厄特废弃的坦克前留影

热血与汗水生活和命运

(刘鹏外经集团厄特电站项目热控专业助理工程师)

“只要早晨第一道曙光出现,你一定要跑得比对方快,这样才能活命。所以我们跑,为胜利而跑”——《MyVision》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

“从今以后不再是掠夺财富的士兵,从今以后不再受背井离乡、离别亲人之苦”——《提夸伯》厄立特里亚提格尼亚语小说

45年前,风华正茂的迪拜酋长喝下手中的红茶,茶汤入口,苦似他子民的生活。他鹰隼般的双眸望着眼前的荒芜发出坚定的目光,他决心带他的子民走出贫苦,过上富足的生活……

55年前,厄特传奇人物哈米德·伊德里斯·阿瓦特喝下手中的红茶,眼前是巴尔卡地区连绵不绝的阿达勒山。不久前,“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在开罗成立。阿瓦特放下茶杯,拿起枪杆,他决心带领人民结束埃塞尔比亚的统治,赢得独立。烈日下,他的目光无比坚定,枪声穿过云霄,亦如自由的呐喊在群山中回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做自由幸福的人民。睿智的迪拜酋长和坚毅的厄特独立战士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契合的。两个民族同样都付出了热血和汗水,然而就像个人有着他的命运,国家和民族亦然,或者说在某个阶段有着类似于个人命运的国运,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溶在血液里的民族特质、文化和摆脱不掉的民族历史和地理禀赋。

乘坐游览车,穿过辉煌的摩天大楼,我走进迪拜历史博物馆,来一探这个不到半个世纪却发生了从一个贫苦渔村到“中东富饶之都”巨变的国家足迹。将迪拜的富裕全部归功于他天赋的石油资源是不客观的。不可否认,迪拜在发展初期依赖了石油收入的“第一桶金”,但我更愿意将迪拜的经济奇迹归功于石油之外的另外一个因素——人,开明的酋长和专业出色的管理团队。从最初建国,酋长的开放和睿智是迪拜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本人的高瞻远瞩,他深知石油总有枯竭的一天,很早就提出了发展非石油经济,并以开放的心态邀请欧美先进国家的咨询公司作为其智囊团,通过成功地管理和运作,将其储存量并不十分丰富的石油收益最大地给予了人民,并利用石油所带来的发展前景迅速进行城市基础建设。70年代的运河、80年代的贸易、90年代的观光都足以说明他的远见卓识;更重要的是他的开放和宽容。在一个穆斯林国家建立起了一个由不同信仰和不同种族构成的和谐社会。走在迪拜街头,蒙纱妇人身旁是摩登女郎,极度发达的世俗商业区上空会不时传来悠远的清真寺诵经声。

博物馆内还原50年前的生活场景,当时的迪拜还只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小渔村

(作者摄于迪拜历史博物馆)

商场内的蒙纱妇人与身旁橱窗中的摩登麻豆

(微姐摄于迪拜)

如果说挖运河、建港口、做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地理位置的话,那么发展旅游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管理者的勇气和创造。黄沙平地起高楼,敢叫日月换新天。一座座令人瞠目结舌的建筑在沙漠中耸立,迪拜人以极大的魄力和胆识一次次挑战世界纪录。上苍是眷顾勇敢之心的。今天,迪拜已经成功转型,石油收入只占不到5%,人民的自尊心和家国情怀也已被唤醒和激发。翻看《资治通鉴》其实能够发现一个很简单的现象:王生猛,则举国生猛。迪拜人民很幸运,他们将生活和命运交给酋长,他们赌对了。

小渔村迪拜已高塔林立

(微姐摄于迪拜)

厄立特里亚的独立战争无疑是一段震撼的历史,阿瓦特在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的次年就病逝了,其后的领导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以他副手的身份出现,以他的传奇形象来继续激励人民的斗争。厄特人民最终赢得了自由和独立。30年战争给厄特带来了饥荒、流离失所、经济萧条和人员伤亡。50万厄特难民流亡苏丹,约三分之一厄特人被迫离开祖国。到独立前,75%的厄特人靠粮食救济生存,人均寿命只有46岁,6万战士阵亡……

在厄特工作生活断断续续已近两年,我听到了很多关于这个国家的口述历史。

厄特首都阿斯马拉

(微姐摄)

老司机约瑟年少时因战乱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到苏丹,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了8年,随后又辗转也门和沙特,做的是打深井找水的工作。那时的设备非常简陋,中东地区缺水,井深常会达到地下一百多米,约瑟说很多同伴下井后再也没能上来……战争结束后,约瑟回到厄特,问及他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约瑟只是微笑,并不作答。

荒废的厄特老建筑(作者摄于马萨瓦)

漂亮的助理萨米拉很喜欢音乐,一有空她就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的传统音乐,但大多是埃塞时期的老歌,她说现在的厄特音乐根本不好,因为好的音乐家已经不存在了。每次和她的同龄人聊起未来,他们都表示想出国,离开厄特开始新的生活。一个国家年轻人的理想却是逃离这个国家,足以让人为这个历经苦难民族的现实感到唏嘘。

一次同当地同事西蒙在首都街头喝茶,遇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身前挂着一个大大纸盒做成的牌子,用当地语和英语写满了字,字迹非常稚嫩。西蒙说他认识这个小女孩,她的父亲前几年从边境偷渡到苏丹,希望经苏丹移民到欧洲。然而,刚到苏丹境内就被当地黑社会抓住囚禁,黑帮成员给他在国内的家人打电话,说要付足赎金,不然就再也别想见到他……

厄特堆积如山的废弃车辆机械

(微姐摄于阿斯马拉)

30年战争之后的25年建设,厄特没能将潜在的资源和优势开发,人民的自豪感和家国情怀也在艰难的生活现实面前被一天天削弱。曾经被称为“东非罗马”的首都阿斯马拉也沉沦为一个百废待兴的老城。或许是因为战争时期留下的政策和思维的惯性,使得他们错失了选择的先机。这里的百姓热情淳朴,希望这只是这个国家的一段弯路。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代精英阶层肩负责任、深谋远虑地负重前行,同时用更加开放、先进、实事求是的眼光和心态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

厄特首都阿斯马拉街景

(微姐摄)

脚下的足音是历史的回响,家国的兴衰如同个人的命运。

阿瓦特们早已逝去,或许正在天堂某个地方悲悯地望着这片土地……

年迈的酋长再次品起红茶,甜如他年少时的爱情。抑或,淡似窗棂外的清风……

别走开,彩蛋在后面!

下面是作者刘鹏的自弹自唱~

有木有听出淡淡滴忧桑和对耐情滴渴望?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治好么
白癲风最有效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12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