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国政府援苏丹抗疫医疗专家组被苏丹各大媒体和自媒体广泛报道,无数苏丹网友为中国点赞,向中国专家“比心”,“中苏同心携手抗疫”成为热搜,在当地社交媒体上连续刷屏。
我们的医疗专家没有辜负苏丹人民的信任和期待,抵苏四天来,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天天坚持“备课”,精心准备第二天的交流内容,确保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达到最佳效果。
6月1日又是繁忙的一天,这是专家组抵苏以来首次同苏方开展正式交流活动,举行了两场专业深入的疫情防控和诊疗交流。
友谊厅里话防控
专家组与苏丹卫生紧急状态最高委员会的会面安排在友谊厅举行。友谊厅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的项目,历经50年风雨洗礼已成为尼罗河畔的地标性建筑,是苏丹举行重大活动和大型会议的必选之地,堪称中苏友谊的象征。在这里接待中国援苏抗疫医疗专家组,睹物思情,真真正正是不二选择。
卫生紧急状态最高委员会是苏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设的最高协调和决策机构,成员来自政府主要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今天,同中国专家会面的包括苏丹外交部次长西迪格和来自财政部、内政部、基础设施建设部、民航局、喀土穆州政府、卫生局以及乌玛党的多位高级别官员,会场气氛热烈而亲切,开场伊始大家逐个作开场白,盛赞中苏友谊和医疗专家组的善举。
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出席活动并表示,今天的交流会在中苏友好象征的友谊厅举行,具有特殊的意义,置身在这样一个凝结着中苏友好的建筑中,既让我们不忘中苏传统友谊,又激励我们开创中苏美好的未来。在苏丹抗疫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驰援苏丹,既是中苏合作抗疫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抗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对中苏关系的高度重视,包含着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中国与各国团结合作抗疫的大国担当。下一步,中方将继续尽己所能向苏方提供更多帮助,并愿加强两国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苏战略伙伴关系增添新光彩。
苏丹外交部次长西迪格、乌玛党副主席玛利亚姆等应急委员会委员在发言时深情回顾中苏友谊,对中国长期以来对苏的经济民生援助深表感谢,特别感激在苏丹困难时刻中国政府再次伸出援手,并期待中国专家在疫情防控和诊疗救治方面给予指导,提高苏丹防疫抗疫的能力,帮助苏丹早日战胜疫情。
专家组组长周林在介绍中国疫情的防控救治经验时表示,中国控制疫情最成功的经验在于,在防控上严格执行“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救治上采取“四集中”,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同时,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中国采取“医院、医院、疑似居家隔离”的分类救治办法,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两国专家还就苏丹疫情的现状和趋势、新冠肺炎与其他流行病的区别等交换了意见。
应急中心议诊疗
当日,专家组还赴苏丹卫生部应急中心同苏方医疗技术专家举行专业交流。交流之前,马新民大使、苏丹卫生部次长萨拉分别致辞。
马大使表示,此次来苏的20位中国医疗专家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在抗疫一线经受过考验的专业人士,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情谊,还带来了中国的专业技术和经验,相信必将为苏丹医护人员保护和救治苏丹人民生命健康提供经验和借鉴。
萨拉表示,中国最早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防控、诊断和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走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当前苏丹疫情形势日趋严峻,苏医疗系统正承受巨大压力。中国专家远道而来,既为我们带来了知识,也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期待苏丹医护工作者抓住机会,向中国专家学习宝贵经验。
在此后的专业交流中,苏丹卫生部疫情防控司总司长巴比克尔向中国专家深入分析了苏丹疫情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一张张清晰的图表呈现在电脑屏幕前,引起了专家们浓厚的兴趣。他们认真聆听报告,不时记下关键信息。
紧接着,中苏专家就诊断标准、流行病学溯源、重症患者治疗等问题进行细致交流。双方直面问题,坦率交流,收获满满。苏丹医疗专家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给中国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权威发布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dqh/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