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南苏丹维和真实的战场,蓝色防线背后的那帮海归青年


北京医院皮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112/8582670.html

“前后几排都能听到抽泣声”

“真实的战场比大片更震撼”

类似的评论,在电影《蓝色防线》的评论区反复出现。这部记录中国维和部队在南苏丹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经历的纪录片于9月18日登陆院线,默默成为今年中国大陆开画口碑最好的新片。

影片在李磊杨树朋两位烈士生前所在的解放军某部“杨根思部队”进行首场放映,观影官兵流下热泪(受访者供图)

影片使用的素材许多来自于维和部队官兵亲身拍摄,影片的创作团队则是一支年轻的“海归”队伍。电影导演之一兼剪辑指导刘欣是旅美多年的纪录片人,去年曾因为一部记录中国网络直播行业野蛮生长的纪录片《虚你人生》接受华舆专访。此次和我们聊起新片,刘欣坦言这是一次非凡的经历:

“和故事的主人公坐在一起,采访他们之前,我们已经憋在剪辑室把他们拍摄的小时素材反复看了许多遍。”刘欣说,作为军人,他们在万里之外守护和平,做为电影的创作者,他们在两年之前为这部电影完成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性的工作。刘欣调侃,他们对这些维和战士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单向战友情”。

创作团队的故事板(受访者供图)

小时战地视频,跨越时空的惺惺相惜

《蓝色防线》故事接近尾声时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遇袭受重伤的杨树朋正在接受最后的抢救,但在场的人都已经意识到希望渺茫。这时镜头突然转向一旁,一名战士手举摄像机正在记录着这一切,手依然很稳,人却已泪流满面。

影片中许多素材的拍摄者,保障排战士杨照飞(预告片截图)

刘欣向我们确认,当时拍摄这个镜头的是保障排的战士付晓飞,镜头中的则是杨照飞。他们负责步兵营的拍摄记录工作。观众们看到的许多镜头都是来自于他们的记录。

一种流行的心理学理论认为,幼儿是依靠镜子中的形象才真正形成了对自我的认知。同样,观众们也在这个“拍摄者拍摄拍摄者”的镜头中,戏剧性的认识了整部纪录片的视角来自于哪里。

刘欣等几位主创,认识维和官兵们的“镜像时刻”则显然要来得更早。在详细观看整理了维和官兵们带回的小时视频素材后,他们选定了几位故事的“主角”,邀请他们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刘欣说,当真正与这些已经在视频素材中注视了上百小时的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玄妙的默契感。

“他们拍的很多东西,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业余的东西真难用’,但换个维度思考可能是更高级的一种东西。”刘欣说,对于纪录片工作者来说,有一种很向往但很难达到的境界叫共情。比如付晓飞拍摄了另一个让创作团队印象深刻的镜头:持续几个小时的抢救最终失败,医生们无奈宣布杨树朋已经牺牲。房间里的战友们集体向遗体鞠躬,镜头则转向了一帘之隔,另一位负伤的战士躺在床上一声不吭,听到战友牺牲,默默的闭上了眼睛。

影片中许多素材的拍摄者,保障排战士杨照飞(受访者供图)

“把一个外来的摄影师放在那个环境里,绝对拍不出这样的视角。”最初接触这个项目,刘欣等人还遗憾于没能亲自赴战区跟随拍摄第一手的画面。但很快他们意识到,即使是业余的、碎片的、残缺的,这些来自维和步兵营内部,一线官兵亲自拍摄的素材也十分珍贵,充满力量。

一种“国际公民”遇上了另一种“国际公民”

年,刘欣上一部纪录片的故事接近尾声:她回中国跟拍一位当红的网络主播,旁观主播们为了争夺直播平台“年度排名”,成立公司甚至吸引风投砸钱“打榜”。回到美国后,这个故事被做成《虚你人生》,让外国人惊叹“中国的互联网简直就是赛博朋克的未来世界”。

同样在这一年,南苏丹内战愈演愈烈。年7月,政府军和反政府军激烈交火中,一枚炮弹击中了中国维和部队的装甲车,维和战士李磊与杨树朋壮烈牺牲。

维和战士的工作环境(电影剧照,受访者供图)

两年后,已经回国的刘欣被这段故事吸引,又用这段故事从美国“钓”回了一支团队参与故事的创作和拍摄。剪辑师李楠和摄影指导程景阳是刘欣从纽约喊回来的,配乐师刘冬当时还在好莱坞。“我们这么一群人来做一个传统上的‘主旋律’的故事,感觉还挺新鲜的。”

“其实大家本来可能也都有回来的想法,这部片子只是一个契机。”刘欣说,几个人里面自己待在美国的时间还算是短的,最长的程景阳从小学就在美国。“我们最开始去美国肯定还是因为对她有向往,有认可的”刘欣说,她一度认为,所谓的“世界公民”,就应该是像自己当时那样,接受过不同国家的教育,生活在纽约洛杉矶这种多元化的环境里。

然而很快,世界在变,大家的思想也在变。刘欣说,年前后,自己突然感觉到,所谓的多元化、全球化,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东西,而是十分脆弱,需要为之付出,努力维护的。“这时候我们就觉得,应该回到我们生长的环境里来,做一些我们自己更认可的事情。”

维和官兵与当地居民(电影剧照,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纽约生活的变化还只是气氛上的,“藏别人的在眼神里的”,那么接触南苏丹的故事,则让创作团队们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世界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我们恰好生在了和平的国家”。刘欣说,看着维和战士们在混乱的局势中努力保护着难民营的和平与秩序,她才理解什么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什么是中国军人的信念感。

采访拍摄到最后,创作团队和维和战士们都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单向战友情”变成了“双向战友情”。一名维和战士专门和刘欣讨论了彼此的人生选择。他告诉刘欣,自己的弟弟和刘欣的生活选择差不多,更渴望个性的张扬,更愿意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起初他也觉得弟弟的选择和自己南辕北辙,但后来他越来越认为,两种人生价值都值得被追求,而自己的选择,恰恰是为了让弟弟这样的人活得更好更自由。

部分主创与故事主人公合影(受访者供图,右三为刘欣,右二为剪辑师李楠)

刘欣说,这番话让她重新反思“世界公民”的定义。“我们这代人都快忘了,还有一种更古老更朴素的国际主义,叫‘天下大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dqh/123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