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土地总是多多益善的,毕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土地越多,承载的人口也就越多,即便是寸草不生的贫瘠之地,也可以为国家扩大战略纵深。但是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却有一块被人嫌弃的土地,与之相邻的两个国家,都想把它让给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块土地名叫比尔泰维勒,是苏丹和埃及交界地带往南凸起的一块梯形区域。苏丹和埃及之间,有着一条几乎笔直的国境线,这种划界方式,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过于随意,但在非洲,却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非洲大陆发展落后,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各部落之间也没有传统的边界,所以欧洲人殖民非洲后,为了省事,便以经线和纬线为界,非洲国家之间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境线。
比如苏丹和埃及,就是以北纬22度为界,这条国境线,是英国人于年划定的。英国吞并埃及时,埃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领土包含埃及和苏丹北部的广大地区。英国殖民埃及后,并不愿意维持埃及的原有疆界,一方面疆域太大,不好管理,另一方面埃及和苏丹本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只是被奥斯曼帝国组合在了一起。于是英国人便在年,以北纬22度线为界,将两国做了拆分。
但到了年,英国人又对这条笔直的国境线做出了修正,西部边界仍然维持不变,而将东部边界,首先向东南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块梯形区域,然后又向东北延伸,形成了一块三角区域。梯形区域就是比尔泰维勒,位于北纬22度以南,三角区域名叫哈拉伊布,位于北纬22度以北。修界完毕后,原本属于苏丹的比尔泰维勒成了埃及领土,原本属于埃及的哈拉伊布,被划归了苏丹。
哈拉伊布地区面积达到了两万平方千米,并且富含油气资源。而比尔泰维勒只有两千平方千米,且境内遍布荒漠,没有任何资源。如果将哈拉伊布比作一块黄金,那比尔泰维勒就是一块废铁。当时埃及和苏丹都是英国殖民地,英国人的做法就好比,将左手的废铁交给了右手,又将右手的黄金交给了左手。这种做法对英国没有任何损失,但却让吃亏的埃及愤愤不平。为了平复埃及情绪,英国人给出的理由是,比尔泰维勒是埃及人的传统放牧地,而哈拉伊布是苏丹人的传统放牧地,埃及人对此虽有很多异议,但划界的最终解释权归英国所有,埃及人也无计可施。
英国人统治非洲,一切风平浪静,但当英国退出非洲之后,埃及和苏丹两国马上发生了领土争端,埃及人主张以年的边界为准,苏丹人主张以年的边界为准。两国都希望得到哈拉伊布地区,当两国代表,为了边境问题进行谈判时,苏丹人说,比尔泰维勒是你们的,结果埃及代表马上回击说:“不,它是你们的土地。”两国代表都想把比尔泰维勒推给对方,因为一旦对方占有了比尔泰维勒,就等于变相承认了哈拉伊布为己方领土,所以两国都不愿接手。如今哈拉伊布被埃及实际控制,苏丹坚称对其拥有主权,两国都不要比尔泰维勒,以至于比尔泰维勒成了一块人人嫌弃的无主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lyjd/1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