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丹 > 地理位置 > 令人难以置信竟有上千件中国明代珍贵瓷器
当前位置: 苏丹 > 地理位置 > 令人难以置信竟有上千件中国明代珍贵瓷器
莫桑比克岛,印度洋边一个不足1.5平方公里的小岛,大多数中国人闻所未闻,却因为发现了上千件美轮美奂的明代瓷器,而和中国具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联系。是什么原因将这些价值连城的明代瓷器带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小岛?而这些几百年前的瓷器又诉说着怎样的故事呢?种种疑问与猜想,凝成一种无法摆脱的惦念,终于引领记者踏上了这个神奇的岛屿。
1一座小岛半部东西方海上贸易史莫桑比克岛位于莫桑比克海峡的莫苏里尓海湾北口,从首都马普托往北坐两个小时飞机到楠普拉省,再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能抵达莫桑比克岛。小岛离大陆只有3.8公里,由一座公路桥相连。而走过这3.8公里的大桥,就如同穿越了几个世纪,几个大洲,到达了一个混合着葡萄牙、意大利、阿拉伯、印度、非洲乃至中国古代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土地。
莫桑比克岛长约3公里,宽不过米至米,抬脚只要走上几个小时,就能逛遍全岛。别看它小,它在东西方的海上贸易通道上却占有重要位置,而上千件明代瓷器流落于此,也正得益于莫桑比克岛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
公元10世纪开始,阿拉伯人顺印度洋南下,将莫桑比克岛作为阿拉伯商人的海上贸易中心,由苏丹国王MoussaMbiki统治。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往东方的海上航线。他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次年登陆莫桑比克岛。他们惊奇地发现岛上有石头建筑和熙熙攘攘的市场,经营着黄金和象牙贸易,和当时欧洲想象的蕴藏财富的地方特别接近,而且莫桑比克岛位于莫桑比克海峡最窄的区域,对内连接广大的非洲腹地,对外连接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和重要,因此,达·伽马打起了这个小岛的算盘。他问当地人这个岛叫什么名字,当地人回答了他苏丹国王的名字,达伽马听成了莫桑比克,并记录在册,后来,莫桑比克岛的名字成了整个国家的名字。
年,葡萄牙人再次来到莫桑比克岛,他们用坚船利炮打败了在此统治的苏丹首领,占领岛屿,将其作为莫桑比克以及葡属东非的首都。年,通过达·伽马开通的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葡萄牙人夺取了印度的商业中心果阿,并设立总督府,代为行使莫桑比克岛的行政管理权。莫桑比克岛从此成为葡萄牙通往东方海上航线的重要中转枢纽。
为了更好地守护莫桑比克岛这个重要的海上贸易要塞,年,葡萄牙人按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开始修建著名的圣塞巴斯蒂安要塞城堡。
这座城堡雄踞岛屿北部高地,城墙高约十余米,内部极其宽敞,可容纳0名士兵居住,城楼顶上东、北、西三个方向安有几十台大炮,从三面守护着这个重要的港口。城堡下方就是深达50米的天然良港,葡萄牙往来贸易船只停靠于此。这座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西方城堡直至年才完全竣工,期间抵挡住了荷兰人的猛烈进攻。
圣塞巴斯蒂安城堡最著名的当属它设计巧妙的房顶储水设施。由于岛上淡水缺乏,葡萄牙人在修建城堡时,就在房顶上设置了盛接雨水的水池,并有多条水槽引向城堡内部的蓄水池,蓄水池共有三个,分别用于做饭、洗衣和饮用。其中最大的蓄水池有22米长、15米宽、6米深。当年蓄水池的水可供0名士兵支撑6个月,如今,蓄水池仍在被岛上居民使用。
在圣塞巴斯蒂安城堡前面,是守护圣母礼拜堂,这座曼努埃尔式风格的圆拱形的教堂建于年,被认为是现存的欧洲人在南半球建造的最古老的建筑。
圣塞巴斯蒂安要塞城堡完工之后,有效防卫了北部海域,入侵者们又试图从岛屿南部海域入侵。年,葡萄牙人又在岛屿的最南端修建了一座要塞堡垒,与圣塞巴斯蒂安要塞城堡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从此,小岛的防卫固若金汤,几百年间再没有人能够侵入。
2千件瓷器四百多年后重见天日在莫桑比克岛北部的印度洋边上,矗立着一座基督教建筑的海事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修建于年,最初是基督徒建设的学校,年改为葡萄牙总督的行宫,在莫桑比克首都迁到今天的马普托后,这里又成为莫桑比克地方政府官员和葡萄牙总统以及部长来此访问的豪华住所。年,莫桑比克国父萨莫拉·莫伊塞斯·马谢尔下榻这里后,将其改成了博物馆。
虽然我早已知道这里展览着中国瓷器,但在研究员阿卜杜勒为我打开博物馆的大门的那一刻,我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多精美的明代瓷器瓶竟然完好无缺地陈列于此,几百年后依然散发着温润清亮的光泽,其中不乏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明代瓷器精品,即使把它们放在故宫博物院中也毫不逊色。
这些瓷器主要分瓷碗和瓷瓶两种。瓷碗主要为青花瓷,在白色的底子上描绘着明亮的钴蓝色的图案。
瓷瓶的种类则更为丰富,有青花图案,也有色泽艳丽的彩釉。
图案有写实和写意的两种,写实的主要有老虎、水牛、大象和仙鹤,写意的有传说中的龙、飞马、麒麟,还有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灵芝等主题的瓷瓶图案。每一个都栩栩如生,熠熠生辉。莫桑比克考古学家研究认为,这些图案代表着中国皇帝信仰的道教的审美情趣。
让当地的考古学家称奇的是,很多白色的茶杯上含有铀下色的“暗花设计”,还有很少一部分带有珐琅铀的装饰。从瓷器底部的落款可以推断出,它们制造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景德镇。
16世纪开始,欧洲掀起了购买中国瓷器的风潮,而葡萄牙正是第一个从中国直接进口瓷器的欧洲国家。在中国瓷器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日常使用的器皿以陶器、木器和金银器皿为主,相比瓷器,陶器和木器要更为笨重、粗糙。当一些中国瓷器通过西亚、北非商人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人对这种既美观又干净的器皿非常痴迷。由于瓷器数量稀少,价格比黄金还要昂贵,只有国王和贵族才可使用。
在葡萄牙人打通通向印度的航线之后,又于年获得了进驻中国澳门和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许可,从此开启了从中国大批采购瓷器的时期。年,葡萄牙航海家科尔沙利等人从中国沿海买回景德镇的10万件五彩瓷器,在葡萄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继马可.波罗后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欧洲人对中国的访问。此后,葡萄牙的商船源源不断地开到澳门,购买中国瓷器。年,葡萄牙国王下令,所有从东印度回来的商船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货物必须是中国瓷器。
葡萄牙人是如此喜爱瓷器,特别是青花瓷,他们不仅用瓷器做高档的器皿,还用它来装饰客厅、内室,并镶嵌在墙壁上做装饰。而在莫桑比克岛上,当地人也深受葡萄牙人影响,开始使用中国瓷器,至今岛上居民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由于莫桑比克岛处于葡萄牙商船海上路线的必经之地,很多载满中国瓷器的商船都要在城堡下面的港口停靠,补充物资,等待好天气再次启程。但是,由于港口周边礁石众多,厄加勒斯洋流又由此经过,遇到风暴天气,总有一些商船不幸触礁沉没。
据阿卜杜勒介绍,1年,莫桑比克岛前后发现了三艘沉没的满载瓷器的葡萄牙商船,沉没时间分别是年、年和年。年的沉船上共打捞起1件瓷器,其中件完好无缺。博物馆中陈列的瓷器大部分来自于这艘沉船,所有安放瓷器的装饰板上都印有印章,上面的时间都对应着公历年,这证明它们是同一批装船的商品。这是在莫桑比克发现的历史最悠久、批量最大的欧洲沉船上的中国瓷器,在整个非洲都属罕见。
根据博物馆研究,年的这艘满载瓷器的商船NauSaoJorge号则毁于荷兰人与葡萄牙人之间的战火。年至年间,荷兰人几度攻打莫桑比克岛,期间,荷兰人得知这艘停靠在城堡下的商船来自东方,因而产生浓厚兴趣。在几次攻占企图失败后,荷兰人想出了新的计策。他们乘着三只小船,利用退潮的时机,从南边的水道进入炮台底部的水域,令大炮一时无法射中他们。他们切断了商船的缆绳,打算将它劫走。但正在这时,葡萄牙炮兵发现了这些荷兰船只,他们重新调整了大炮的方向,开始向三艘小船开火,荷兰人被迫弃船逃走。但是,这只被割断了缆绳的葡萄牙商船被南风吹到了北边水域,并被困在了那里。在荷兰人攻城的压力下,葡萄牙人没有余力救回这艘商船,于是,城堡要塞的统帅艾斯塔沃·阿泰德在夜间派出一只八人小船,趁着夜色放火烧了这艘商船,以防它落入荷兰人之手。后来,这艘沉船上的大部分物资和钱币被打捞上来,用于加强要塞的防御系统。而那些明代瓷器则一直沉睡在海底,直到本世纪才重见天日。
不过,虽然在这三艘被打捞的沉船中,仅一艘就出土了1件瓷器,但博物馆里珍藏的完整瓷器不超过件。当记者问起其余瓷器的下落时,阿卜杜勒表示并不知晓,但他同时表示,由多国人员组成的打捞船队因为违规操作,遭到莫桑比克政府解除合同,而那上千件珍贵的瓷器随之不知踪影了。
4年5月19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世界著名的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了从一艘16世纪的葡萄牙沉船残骸中发现的中国明代珍贵瓷器和金币,共有件瓷器和21枚金币,成交价格达到了此前预期的两倍,为11.73万欧元。而这批明代瓷器正是1年在莫桑比克岛上的圣塞瓦斯蒂安堡垒附近水域水下3米深的沉船残骸中发现的。这件明代瓷器似乎也为其他瓷器的去处做了注解。
虽然大批完整的瓷器已经被打捞上来,但港口下的海底依然残留着大量的瓷器碎片。每日潮涨潮落,沙滩上都会留下星星点点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碎片虽然已被海浪磨平了棱角,冲刷掉了釉彩,但一眼就能看出来自中国的印迹。
当地人逐渐了解了这些瓷器碎片的价值,将它们捡了去,装饰吧台、镜子,还镶上银边,摆在柜台里出售。
大街小巷的餐厅和商店,都能见到古代或者现代的青花瓷。小岛居民对青花瓷的喜爱可见一斑。
3多样文化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因了它丰富多姿的历史文化特质,年,莫桑比克岛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在我看来,岛上每一座房子都是一个博物馆,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块纪念碑。最珍贵的是,这些历史遗迹并未被冷冰冰地束之高阁,仅被游客参观,而是在人们的朝夕陪伴中依旧保持着它的温度。
圣塞巴斯蒂安城堡除了为小岛居民提供饮用水的蓄水池,还是每逢节日居民们跳舞聚会的场所。在城墙包围之中的广场上,人们点燃篝火,伴着非洲民谣与海风起舞。每到这时,这座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欧洲城堡又焕发出迷人的活力。
修建于医院至今还在使用。医院是莫桑医院,建筑雄伟,墙壁斑驳,难掩昔日风采。
虽然已经是一百多年的建筑,但目前的莫桑比克政府并不想将之废弃,医院一半维修,一半照常运营。
医院为分界线,小小岛屿分为两个部分。北部为石头城,清一色的葡萄牙式建筑,规划整齐,色彩艳丽。有的房屋虽然只剩颓垣断壁,但房屋内墙壁上残留的彩色瓷片,掉漆的大门上精致的铜把手,都在诉说着昔日葡萄牙人在此精致惬意的时光。
南部的稻草城地势低洼,是当地原住民居住的区域。一座座小草房拥挤在一起,一个房子里甚至能住上五六户人家。
岛上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也有一部分从事旅游业。每到日落之前,渔船满载而归,总会有鱼贩子前来收购,卖到周边的市镇。还有些小船是将游客带到周边的小岛玩耍,那里水清沙白,也是一个个精巧的人间天堂。
这座建筑立于岛屿的东部,前身是葡萄牙人年修建的要塞,从东边保护岛屿不被侵犯,年,人们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建了这座新的要塞和教堂。如今,这里也成了渔民们捕鱼归来停靠的港湾。
莫桑比克岛因为曾被阿拉伯人占领,至今城内还有清真寺,岛上三分之二居民为穆斯林,男人们穿着白袍长褂,戴着小帽,女人们头上裹着彩色的头巾。
阿拉伯风情中又混合着非洲元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葡萄牙人在莫桑比克殖民地的扩大,莫桑比克岛的承载量有限,迁都势在必行。年,莫桑比克的首都迁到今天的马普托,莫桑比克岛转为楠普拉省的首都。年,楠普拉省的首都改为楠普拉市,莫桑比克岛失去了重要行政地位,日渐衰落。年,莫桑比克独立,大批葡萄牙人后裔离开莫桑比克岛,很多房屋人去楼空。
如今,来自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一些西方人士看重了岛上优美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买下这些废弃的房屋,重新装修改造,建成旅店和酒吧。
由于西方金融危机,莫桑比克岛的游客数量也不及往昔。阿卜杜勒说,此前,莫桑比克岛一年游客有1.2万人,现在一年只有七八千人。许多店铺门庭冷落,甚至关门歇业,倒是成全了岛上宁静清幽的氛围。
只有孩子,永远不知世道艰难,不伤岁月变迁。岛上的童年是快乐惬意的。
他们在教堂前兴致勃勃地踢着破烂的皮球。
有的则在胡同里推着自行车胎做的玩具,比赛谁能够让它一直滚动而不摔倒。
面对镜头,他们总是愿意绽放最得意最自信的笑容。
作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南部非洲记者刘畅
小贴士
1往期内容浏览点击打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行走非洲”公众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