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全世界最不安定、因武装冲突导致流离失所最严重的国家。气候炎热,蚊蝇肆虐,毒蛇猛兽盘踞,疟疾横行,物资奇缺,工作环境恶劣。但即便如此,偏偏有人说“我不怕!”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杰。
王杰,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现任尼罗河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任苏丹6区项目副总经理。在苏丹项目工作中,他坚持以国家利益和公司利益为重,首次完成15天内上千万顿级油田紧急关停,保全了超过10亿美元的国有资产,成功组织应对多起安全、防恐事件,并实现了高危环境下HSSE“三零”目标。
自年4月踏上苏丹这片土地开始,他就抱着一腔热血扎根异国他乡,18年来,他经历了苏丹项目从创业探索到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再到二次创业的全过程,见证参与了苏丹区、苏丹6区、南苏丹37区三个主力项目的开发建设。海外艰苦的工作让他感受着创业的魅力,而远离家乡、战火纷飞的环境让他体味着生命的价值。
在苏丹,开采石油有三大虎:物资缺,战乱多,难度大。但是这些都无法动摇王杰时刻保障油田生产安全的决心。
缺物资不可怕,油田停产最可怕
由于苏丹当地的社会依托不足,物资极其匮乏,交通落后,绝大部分的用品都依靠进口,很多在国内当天就能到达的物资,在苏丹却需要将近半个多月。而南苏丹37区的原油倾点高,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输油管道凝管,直接导致整个油田生产受到影响。每当遇到油田发生意外,作为油田班长的王杰总是冲在最前线,指挥抢险稳住人心。
年9月12日,37区油田联合站供电系统大部分电路模块烧毁,多口油井停产,王杰带着油田监督和技术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由于现场没有备件,当地的雇员早已乱作一团。王杰一边安抚大家,一边与技术人员诊断、磋商,最后决定连夜派直升机到公里以外的中央处理站运取配件。
为了给不具备夜间降落直升机的中央处理站创造条件,王杰临时调集了几十辆汽车,围成一个圆,打开车灯,指引直升机降落。直升机运回备件已经是凌晨三时了,王杰和同事连夜更换,工作了长达12个小时,终于成功启动37区油田联合站,恢复了生产,成功避免可能造成全油田管线凝结的重大事故。
战火中,彰显中国力量
“现在一听到枪炮声,就本能的原地卧倒。”,对于王杰来说,在苏丹应对战乱和局部武装冲突早已成为常态,甚至被押送、被枪指,但是他仍然能够在扎根苏丹的18年里,成功组织应对多起安全、防恐事件,实现高危环境下HSSE“三零”的目标。
年12月15日深夜,南苏丹首都朱巴再一次发生武装冲突。战势已经危及到油田的安全生产,王杰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应对部署,组织名中方员工以及近当地员工依靠空中通道紧急撤离,兑现了“确保员工生命绝对安全”的庄严承诺。
为了保障油田正常生产,他却主动请缨,率领23名党员干部留在了战区。世界级千万吨油田再次在王杰及所在队伍的奋斗和付出中得以保全,中国企业、中国态度、中国形象在战火中再次彰显。
迎难而上,钻研技术保生产
除了在现场指挥生产,王杰还重视技术手段的研究。年10月底,王杰调任苏丹6区项目副总经理,当时的6区主力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期,综合递减和综合含水上升加快,油田采收率大幅下滑。
面对这样的难题,王杰深入基层调查,综合施策提升管理,特别是围绕提高油气产量,加强油藏与生产精细管理,确定了块状油藏细分层系和水平井挖潜、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等一整套稳产,上产思路和措施,奏响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序曲,通过技术手段为油田增储上产贡献一己之力。
在王杰的带领下,油田积极推动稠油热采、控砂冷采、稀油开采、注气注水等新技术、新手段,有效破解了油田稳产、上产和应对低油价等难题。年,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利润指标,为尼罗河公司二次创业,实现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几年来,王杰在海外长期舍亲离家,在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价值,用自己毕生精力怀抱着石油报国的使命,在苏丹大地上续写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本文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石油,
最好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ibahecar.com/dlwz/49.html